首頁 > 文史語錄 > 景泰藍盛行於什麼時候?怎麼判斷景泰藍的年代?

景泰藍盛行於什麼時候?怎麼判斷景泰藍的年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景泰藍的年代辨別,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說到景泰藍小編覺得是真的挺好看的,其實也有不少人喜歡,但是啊,這個景泰藍的年代到底要怎麼判斷呢?還有這個景泰藍到底要怎麼辨別真假呢?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可以來看看,一起來學學相關的知識,嘿嘿,你值得擁有!

景泰藍盛行於什麼時候?怎麼判斷景泰藍的年代?

如何判斷景泰藍年代

沒有年號款識的景泰藍,其年代可以參考其特徵進行斷代。

明代景泰藍鑑定的基本特徵是:

1.胎質爲厚重的紫銅,琺琅釉有一定的厚度,所以手感沉重。

2.燒成的琺琅釉色彩純度很高,沉實而不豔麗飄逸,尤其是常見的藍、綠、紅等豔色,最能突出這一特點。

3.掐絲的銅片相對粗一些,打磨後能顯出較寬的銅線。

4.銅絲表面的鎏金有一定的厚度。

5.琺琅釉上帶有明顯的鬃眼,大概與施料的粘稠度有關。

6.造型主要有碗、盤、盒、薰、爐、壺、花盆、燭臺等,也有一些仿青銅器形如鼎、樽等。

7.多刻有年款。

清代的康熙、雍正兩朝對於瓷胎畫琺琅的貢獻很大,而景泰藍流傳下來的比較少。直到乾隆時期,將景泰藍的製作推向了幾乎與明代景泰朝並列的另一座高峯。清代景泰藍主要以清中期的製品爲標誌,主要特徵是:

1.銅胎爲黃銅,比明代的薄,清晚期的銅胎又薄於中期。

2.有效地解決了琺琅釉的粘稠度問題,所以清中期以後的琺琅釉上的鬃眼明顯減少,甚至徹底杜絕。

3.琺琅釉燒成後顏色鮮豔亮麗,與明代的琺琅釉髮色的亮度有明顯的提高。

4.鎏金色明黃耀眼,厚度較薄。

5.銅胎上的掐絲較明代細,顯出轉折的靈活性。

6.裝飾紋飾以繁複密集爲風格特徵,圖案以花卉、禽鳥、吉祥飾物和人物爲主,題材廣泛。

7.陳設器造型有些與當時的瓷器相接近,大到屏風、桌椅、繡墩、花觚、花盆、花瓶,小到碗、碟、杯、盤、鼻菸壺、文房用具,幾乎應有盡有。

清代景泰藍製作的大趨勢是早期的康熙製作基本延續明代風格,沒有太大的變化,傳世品的數量也不多;中期的乾隆各種工藝品的製作都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繁榮,景泰藍出現了明景泰以後的第二個高峯期;嘉慶後逐漸道衰式微,質量下滑;至光緒海禁解除,允許商品外銷,景泰藍的製作於是迅速得以復甦,除了原清廷的御製外,民間也出現了製作作坊和商號,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老天利、靜遠堂、志遠堂,咸豐時期的老字號如天瑞堂、德興成等也大有老樹新芽的萌發態勢。

民國時期的景泰藍製品很多,相比之下,工藝變化比較突出的是機械代替了手工,原來依靠手工碾捶出來的器形,已經變成機械的磨具悶壓,這是判斷民國與清代的重要特徵之一。同時,銅胎更薄,琺琅釉層的顏色漂浮,與明清時的製品相比較,既沒有康熙前的沉穩純質,又沒有乾隆時期的華麗堂皇。現在民間流傳的普通藏品,基本上都是出自這一時期。由於施釉很薄,所以稍有磕碰,就能脫釉見胎。僅從施釉的薄厚上,就能對比出製作年代的早晚。

景泰藍本來就是一種品格很高的工藝品,由於長期壟斷在皇宮與社會上層人物之間,所以我們現在觀察清中期以前的傳器,仍能感受到華而不俗、靚麗中帶有廟堂正氣的氣格存在,晚清民國時期開始逐步走向了社會各階層,儘管用料不如皇室御製講究,但是製作仍然精美細緻,看不出大的工藝瑕疵。自上世紀中期以後,景泰藍大批量生產,基本上到了氾濫成災的境地,至今已經失去了原來所具備的審美感覺,淪落爲廉價的工藝品。在這一段時期的作品中,比較容易與晚清民國混淆的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出口仿古產品,表面包漿與民國相近,做工有時好於民國,使收藏者尤其應該注意的。

景泰藍盛行於什麼時候?怎麼判斷景泰藍的年代? 第2張

景泰藍如何辨別真假

一看特徵:明代琺琅器由內廷御用監燒造,有掐絲琺琅和鏨胎琺琅兩種,有紀年款識的掐絲琺琅器,僅見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年號。清康熙時期的掐絲琺琅分爲粗絲淡釉和勻絲濃釉,掐絲比明代細密均勻,釉色雖不及明代,但胎骨厚重堅實,器形以杯、碗、盒、盤、爐等小型器爲主。

二看銅胎:琺琅器的銅胎主要有兩種,其中最主要的一種銅胎是鍛打銅胎,另一種是鏨胎。真正的琺琅器講究胎薄平光,當前市面上的高仿琺琅器如果是鍛打銅胎,可以達到胎薄體輕,須小心對待,如果遇到的是鑄胎器,胎體厚重,拿在手中便知真僞,容易判斷。

明代早期胎骨略厚,中晚期日趨減薄。清代從康熙時起,胎骨厚重堅實,到清末減薄。明代器物掐絲常有斷裂現象,而清代由於銅質精純並提高了燒製和打磨技術,這種現象基本消失。明代器物鍍金較薄,常有磨脫現象,清代尤其是乾隆時期,鍍金厚重,鍍金技術遠勝於明代,至今器物的鍍金仍光彩照人。

三看包漿:區別老琺琅器與高仿器皮殼的新老,要先看老光是否自然,再看包漿是否一體,最後看手感有無生澀之感。

新做琺琅器的釉面多用細砂紙或研磨砂、研磨膏揩磨,先研去賊光,再用酸與高錳酸鉀、松香水或其他混合溶液強化咬蝕處理。所咬蝕舊色比較容易辨別,仔細看上去:一是色不正,二是不均勻,三是手摸生澀。

四看款識:琺琅器的款不是隨意題寫的,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規定。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年號的款識,藏家可以根據字形、字體等方面加以鑑別。現存明清二代掐絲琺琅器的款識形式歸納起來,大致有鑄鏨、掐絲和刻款三種。

目前明代見到的官方紀年款識只有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如遇到有其他紀年如成化、弘治年制的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景泰藍盛行於什麼時候?怎麼判斷景泰藍的年代? 第3張

明宣德時期琺琅器的款識形式有鑄鏨款、雙勾款、和琺琅釉燒成三種。款識書體有楷書和篆書兩種,其中以楷書佔絕大多數。字數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款識排列形式有直單行、直雙行、直三行和橫排。這一時期的款識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鐫刻於器物的口沿、蓋沿或內邊緣處。款識書體莊重雋秀,與同時期的金屬器和瓷器款識相似。

清代掐絲琺琅器的款識多種多樣,制款方法有鑄鏨,有刻,還有鏤空款等。款識書體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體始見於乾隆時期),其中以楷書居多。字數有四字和六字。框欄形式多爲正方框和長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