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蒙古大軍爲什麼能橫掃亞歐?稱霸的八個制勝法寶

蒙古大軍爲什麼能橫掃亞歐?稱霸的八個制勝法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蒙古大軍爲什麼能橫掃亞歐?稱霸的八個制勝法寶 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蒙古大軍爲什麼能橫掃亞歐?稱霸的八個制勝法寶

從一統大漠南北、創建帝國以來,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依仗20萬蒙古騎兵,縱橫馳騁亞歐大陸數十載,佔領了俄羅斯、波蘭、匈牙利、德國等,滅掉了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有幾千萬人口,擁有幾十萬、幾百萬大軍的金國、南宋、花刺子模。其鐵蹄踐踏之處,無不望風披靡。

蒙古人爲何如此熱衷侵略呢?首先,蒙古人把對外戰爭作爲民族生存的依靠,故而不畏生死,能長期保持強勁的擴張勢頭。剛剛走出氏族部落社會的蒙古人,熱衷 於掠奪戰爭的習性尚未改變,打垮敵人以“乘其駿馬,掠其妻子,佔其土地”仍是蒙古社會得以生存擴展的重要機制和動力。而統一建國後,蒙古諸部都已成爲成吉 思汗“黃金家族”及勳臣權貴的財產,不再是掠奪對象,這勢必使他們將富庶的鄰國作爲掠奪目標。當時的蒙古人和所有的敵人相比,在文化和物質上都處於落後地 位,大規模地攻佔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特別是其中的蒙古軍從1189年起在成吉思汗帶領下連續不斷地打了30年仗,早已成爲一架 戰爭機器。耶律楚材在詩中寫道:“天兵飲馬西河上,欲使西戎獻馴象。旌旗蔽空塵漲天,壯士如虹氣千丈。秦王漢武稱兵窮,拍手一笑兒戲同”。就是當時蒙古西 徵大軍士氣和軍威的真實寫照。

其次,蒙古人天生就是職業軍人,擁有東西方各定居的農耕民族沒有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和中國北方的 其他遊牧民族一樣,蒙古人從小就是鬥士,在馬背上長大,小時候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後就早可以算成是職業軍人。由於他們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具有極 爲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究,爬冰臥雪在其視爲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這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顯得很 輕。他們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中原地區穿上軍裝的農民永遠比不上的。這種從艱苦環境和遊牧制度中磨鍊出來的精神上的 素質優勢就是蒙古軍在天才統帥成吉思汗指揮下能夠橫掃中亞和歐洲的最主要的奧祕所在。

民族特性與不畏戰爭的整體素質優勢,註定了蒙古大軍是沙場角逐的強者。那麼,蒙古大軍橫掃亞歐大陸具體依靠的是什麼呢?筆者通過深入研究,認爲蒙古人所擁有的“八個法寶”,正是其能屢屢克敵制勝而雄視天下的真正決定因素。

法寶一:三位一體全民皆兵的體制。蒙古帝國是軍事封建帝國,其社會的最大特點是軍政一體,軍民一體,其民皆兵,其兵皆民,廣大牧民平時勞動,戰時則跨馬 彎弓投入戰鬥。各部落的首領既是生活生產的管理組織者,又是軍事行動的管理組織者。在對外發動戰爭時,可以全民動員,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參加作戰行動。如對 花剌子模國的長期圍困,就是全民參與,在城下放牧生活,維持着軍隊持續不斷的攻擊力,直到城市被攻克。這種生產、行政、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有效地解決了 國小力單,兵源不足,指揮不便等矛盾,把蒙古帝國變成了大兵營,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幾十年的征戰中,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法寶二: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成吉思汗用人不僅不問出身等級,而且打破了氏族和民族的界限。因此在成吉思汗手下收集了各民族大量有用的人才,如乃蠻太陽 汗的掌印官畏兀塔塔統阿,金國的降臣契丹人耶律楚材,畏兀兒人田鎮海,漢人史天倪父子、嚴實父子,花刺子模人牙剌瓦赤父子,以及出波斯、欽察、斡羅思、阿 蘭等部的一批人才。史書記載說,當時大蒙古國的汗廷上服裝五顏六色,語言多種多樣,真是人才濟濟,五湖四海。這些人不僅積極執行成吉思汗的政治軍事路線, 而且爲成吉思汗出了不少主意,對他制定正確的政治軍事路線起了重要作用。如塔塔統阿幫助成吉思汗創造了畏兀字書,幫助成吉思汗完善了各種制度;耶律楚材幫 助蒙古實現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由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轉化;田鎮海首開屯田,建立了有名的鎮海城。總之,在成吉思汗的部下中,既有出身於奴隸的將軍、 國王,又有原爲仇敵的先鋒大將,既有出身本族的宗王大臣,又有來自各部族、各民族的文臣和帥才。他們是貫徹成吉思汗政治軍事路線的各級骨幹,是成吉思汗取 得勝利的主要依靠力量。

法寶三:世界上最強大的機動快速騎兵。爲了訓練出最好的騎士,蒙古孩子三四歲就接受專門的嚴格的騎馬、射箭訓 練。這些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爲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衝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準確地射擊敵人。這也是歐洲軍隊在沒 有給予蒙古騎兵殺傷的時候自己就遭到重大傷亡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和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他們的弓箭較長較大,需大約相當於80公斤的力 量才能拉開,射殺傷範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另外,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 套是正規的西方軍隊防不勝防的。蒙古馬雖小,但耐力極強,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 食物。可以說,蒙古大軍是靠馬的優勢戰勝了敵人,每個士兵備有多匹馬,通過換乘來保養馬力,有時用盡食品便切馬脈飲血、擠奶飲乳。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 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

法寶四:奇特的戰略戰術。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崇尚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 的戰鬥。事實上,蒙古軍隊的輕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 牙棒,可惜蒙古人並不按照歐洲騎士的規矩來。他們特別強調部隊的機動勝,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爲主要戰術特徵。蒙古人的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歷史上空 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蒙古人在戰鬥中亦很少依賴單純的正面衝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 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撤退。而遭到攻擊的西方軍隊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騎兵方陣此時都很難迅速回擊,因爲他們必須保持隊形的嚴密向前推進,否則無 法利用自己的優勢殺傷蒙古兵。通常蒙古軍隊的騎兵只要進行一兩次這種衝擊就會讓敵軍軍心動搖、隊形混亂。一但敵軍開始後撤,寬大的蒙古騎兵隊形就會迅速變 成包抄隊形,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砍殺。蒙古大軍正是憑藉着高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只用少量的傷亡,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比如攻打匈牙 利時,蒙古人僅用三萬人打垮了十萬匈牙利軍隊,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餘人。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爲,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比例,也許 是冷兵器時代最爲懸殊的。

法寶五:冷兵器時代最先進的武器。成吉思汗除從帝國和被征服地區奪取大量的金銀銅鐵及其他戰略物資,還儘量 俘獲大批的工匠藝人,加以保護。他任命從統一蒙古戰爭以來追隨自己的伊斯蘭族將領哈薩納爲統管,在蒙古建立冶金和武器製造廠,從事冶金和各種裝備的生產, 使蒙古軍隊源源不斷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比如拋石器、銅製火炮、火箭發射器、火焰噴射器、凝固汽油彈等。火藥和火箭類武器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 自然是驚人的,另外,對於從未見過它們的敵人來說,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懾作用。當時的波蘭人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爲木筒上繪有龍頭,因 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在歐洲戰場上,很多時候火藥類武器對城牆尚未造成完全破壞時,守軍便會失去戰鬥的意志,開始棄城逃亡。正是運用這些先進的 武器,使得蒙古人在攻金、攻夏、攻花剌子模以及後來攻的宋、攻大理、攻高麗中得以縱橫歐亞,勢如破竹,無人能擋。銅製火炮是成吉思汗時期世界上最先研製成 功的殺傷力很強的熱兵器,比歐洲人別爾多爾所發明的火炮還要早一百年。

法寶六:世界上最早的軍事作戰參謀部。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 和忽必烈等三代軍事統帥皆爲長於戰略籌劃,精於戰術運用,善於用兵使將的傑出軍事家。比如成吉思汗不僅僅是一個“只識彎弓射大雕”、能征慣戰的勇士,而且 在鬥智塞謀方面,胸有妙計,高敵一籌,非常重視謀略上戰勝敵人。所以,他在採取一個戰略行動之前,總是長時間的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詳細的情報,在此基礎之 上制定周密的計劃,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征討乃蠻部之前,成吉思汗對其軍委任了千戶之官、百戶之官並組建了千員中軍;委任了脫侖、朵歹等六名扯兒必(官 名,即常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總參謀部。1204年與乃蠻部戰,蒙古軍進至薩阿里之野,共議:何以處之,就是朵歹獻計成吉思汗,使用了增火法,“凡有性 命者,人各火五處,以火之驚”。此計果然奏效,騙了嬌傖的乃蠻部陽汗,使他得出了“其火多於星辰雲,蒙古多矣”的結論。日本著名的軍事家飯村穰說:“這個 參謀部比拿破崙的參謀部還要早六百年”。

法寶七:就地取材的擴軍制度。征戰中,成吉思汗隨時用招降等辦法,組建了契丹、女真、維吾 爾、漢等民族武裝,並大膽使用。後來,這些部隊的數量逐漸超過蒙軍。在征討金國的戰爭中,他先後收編了契丹、漢、女真等族的大批軍人。遼東的契丹族軍民叛 金降蒙,金國不得不派出數萬人馬,前往鎮壓。成吉思汗及時派兵援助,打敗金軍,佔領金的東京遼陽,契丹族部隊起了重大作用。忽必烈汗時拜中書右丞相的史天 澤,就是在成吉思汗徵金戰爭中,同其父、叔、兄率領漢族武裝投降的人。他率領漢族武裝,爲蒙古的興盛立下汗馬功勞。在征伐花剌子模時,成吉思汗每佔領一個 城池或地區,即強徵居民中的青壯年組成部隊,謂之“籤軍”,派蒙古將領監督。在攻打忽氈內堡時,蒙古軍僅2萬,籤軍爲5萬。就這樣,成吉思汗的軍隊,像滾 雪球似的越滾越大。這些籤軍主要擔任搬運土石、填塞塹壕、挖掘坑道、衝鋒陷陣等任務,對西征勝利起了巨大作用。

法寶八:巧妙利用矛盾 以敵制敵。13世紀,亞歐諸國的內部局勢爲蒙古的擴張提供了極爲有利的國際環境。這些封建國家,雖擁有發達的農耕經濟、先進的文化和相當的軍事實力,但在 政治上,這些國家或昏君在位,好臣當道;或黨同伐異,內訌不已;或國勢已衰,分裂瓦解,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強大到足以阻止蒙古帝國的擴張鋒芒,於是蒙古帝國 的侵略擴張在短期內便勢成燎原,綿延達數十年之久。蒙古大汗們還積極利用各部落內部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削弱敵方,壯大自己。在征討金國戰爭中,利用契丹 族、漢族和女真族之間的矛盾,爭取大批契丹族、漢族武裝,叛金降蒙。進攻西遼時,成吉思汗利用西遼國內回教徒和其統治者屈出律汗之間的尖銳對立,派兵2萬 人,宣佈宗教自由,支持回教徒的鬥爭,使回教徒反對屈出律汗的起義全面爆發,蒙古軍得到居民支持,迅速佔領西遼。成吉思汗利用西夏和金朝的矛盾,最終滅了 西夏。成吉思汗又利用宋、金世仇,聯宋反金。窩闊臺汗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假道於宋,下兵唐鄧,聯合南宋,消滅金國。而後,蒙古軍隊又滅了南宋王朝。成吉 思汗通過採用以敵制敵的“策略”,分而擊之,不僅在交戰中佔盡優勢,而且把戰略全局上的劣勢,逐漸轉化爲優勢,保證了最終的勝利。

蒙古國軍隊在亞歐大陸東征西討所向無敵,“八個法寶”發揮了無比巨大的威力。不僅打造出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軍團,而且幫助蒙古人建立了空前絕後的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