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蒙古和明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時期崛起於蒙古高原,長久以來他們一直憑藉着勇猛無敵的騎兵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從戰術上來說,蒙古人一般身披鐵甲或是披甲,手持長矛或環刀並使用弓箭作戰。根據彭大雅《黑韃事略》記載,蒙古人的長矛在鐵頸上有一個鉤,可以將敵人輕易從馬背上拉下來,類似於中原的鉤鐮槍;環刀就是蒙古彎刀,這種刀較輕,交戰起來便於靈活使用;弓箭是一種非常優質的複合弓,射程在200至300碼(1碼相當於0.91米),作戰的時候即可以遠射也可以近射;蒙古人還使用被稱爲團牌的盾牌,縛在手上在下馬作戰的時候用於防禦;此外在近戰的時候,很多蒙古人會憑着個人喜好使用短斧、棍棒或骨朵等武器

作爲馬背上的民族,蒙古騎兵具有極爲優秀的機動性,通常一名蒙古騎手配有多匹戰馬用於遠距離作戰的時候隨時換乘,甚至在作戰的時候可以更換戰馬,使他們的馬匹不至於疲倦。蒙古騎兵在作戰中可以達到每日80公里的行進速度,在當時這種機動性可以用夢幻來形容。

但是到了元朝末年的時候,蒙古人入主中原承平日久,使他們逐漸失去了祖先們的勇武,在安逸的生活中他們的戰鬥意志也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了。

元朝的滅亡

元至正27年(1367年),朱元璋以徐達爲主將、常遇春爲副將出兵25萬北伐元朝,他爲北伐軍制定了三個階段的作戰戰略:第一階段攻取山東,然後轉戰河南,佔據潼關;第二階段拿下元大都,滅亡元朝;第三階段攻取山西並從山西出兵拿下甘陝,完成對北方的統一。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2張

此時的明軍還以步兵爲主,但明軍的步兵多爲精銳,對付騎兵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有一次傅友德率軍與元朝騎兵作戰,在遇到騎兵的時候,傅友德讓士兵“皆臥槍以待”,面對蒙古人的騎兵,這些步兵對其發動了進攻,“奮起衝其前鋒”,不僅打敗了元軍騎兵,還俘獲了數百名元軍和五百多匹戰馬。按照史書的記載,我們能看出這些士兵實際上都是長槍兵。

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的情況下,各地出現了大量的割據勢力,這些勢力多是自保的民間武裝,他們在與元軍的交戰中獲得了不少鍛鍊,很多都成了百戰精兵。朱元璋在統一的過程中曾經收服過大批這樣的長槍兵,如淮西青軍、長興“花槍軍”等,這些長槍兵成爲了剋制元軍騎兵部隊的有效保證。

在至正27年的北伐中,明軍中就有不少這樣的長槍兵,要知道在華北平原作戰,這種地形非常利於騎兵衝鋒,而明軍中騎兵的比例不高,如果沒有這種能跟元軍騎兵正面對抗的步兵,北伐也是不會成功的。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3張

這次北伐非常順利,到了第二年(1368年)七月間,明軍就攻到了元大都,順治帝見狀丟下大都,帶着一衆皇親國戚逃到了蒙古高原,留下的將士自然無心作戰,到八月二日明軍就攻克了元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

逃到大漠的元順帝仍以元爲國號,史上稱爲北元,北元政權持續時間不長,從1368年至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立韃靼爲止,只存在了34年。

元順帝出逃大都的時候他身邊的禁衛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使得北元雖然敗退到了蒙古高原,但還擁有一定的實力。就洪武初年的形勢來說,山西還有被朱元璋稱爲“奇男子”的王保保,陝西還有李思齊,這兩股勢力各擁兵十餘萬;甘陝地區的張良弼、脫列伯等各自擁兵數萬人;遼陽還沒有遭遇戰火,也先不花、納哈出、劉益等人在此擁兵自重;此外雲南的樑王巴匝刺瓦爾密仍效忠北元。總的來說,北元在各地擁有戰鬥力的部隊不下百萬,要徹底消滅北元勢力並不輕鬆。

洪武年間的軍事建設

元順帝逃到上都後,任命也先不花爲中書左丞相,木華黎的後裔納哈出爲遼陽行省左丞相,封王保保爲齊王,他打算重振北元的軍事力量反撲明朝,恢復昔日元帝國的輝煌。這個時候的北元雖然軍力依然強大,但與之前的元朝早已不能同日而語了。喪失了中原的鋼鐵產地,北元所需的鋼鐵只能從西域轉購。最爲嚴重的是,與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人相比,這個時候的蒙古人已經失去了雄心壯志,他們被明軍一敗再敗,在面對明軍的時候往往還沒開打就已經失去了作戰的勇氣。

而洪武年間的明朝正處於上升期,除了擁有能夠對付騎兵的精銳步兵,騎兵建設也提上了日程。之前明軍都是在中原地區與元軍作戰,步兵雖然能夠抵擋元軍騎兵,但到了草原地區,就完全是騎兵的天下,沒有精銳的騎兵,北伐是無從談起的。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4張

對此,朱元璋一方面大量招攬了蒙古投降過來的騎兵,讓不少蒙古人爲明朝所用;另一方面朱元璋對馬政十分重視,不但以行政手段加強官養,也鼓勵民間發展民養。洪武四年(1371年)明廷在答答失裏營開設了羣牧監,專門牧養戰馬;洪武三十年(1397年)在山西、北平、甘肅、遼東、陝西等與北元對峙的地區開設了太僕寺,專門管理馬政。朱元璋時期,明朝非常注重對各地軍馬牧養的考覈,一旦發現失職就會嚴加治罪。同時明廷也鼓勵民間養馬,從洪武二十年(1387年)到三十年的這十年間,民家養馬估計在2萬匹左右。通過朱元璋的一系列努力,洪武年間養馬事業蓬勃發展,從江南到北疆,到處都有牧馬的馬場,爲征討北元提供了充足的戰馬資源。

除了大力發展牧馬產業,以此促進騎兵部隊建設,朱元璋時期明朝還大力發展了屯田制度,這個制度又爲北征部隊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到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軍屯收入達到了最高紀錄的23450799石,這樣的糧食收成可以完全滿足大軍出征所需糧草,洪武一朝由於有了足夠的軍屯收入,每次大軍出征都不需要向民間轉運糧草,所以洪武一朝雖然經常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從未對國民經濟造成過沖擊。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5張

此外,洪武一朝朱元璋對士卒的訓練從來都嚴格要求,賞罰分明,並有定期的檢查制度。在戰術上明帝國也努力學習了蒙古騎兵的戰術,這使得明軍騎兵在面對蒙古騎兵的時候從未處於下風。更爲重要的是,擁有中原廣大產鐵地區的明朝在武器裝備上也遠遠優於蒙古人。明初冶鐵業飛速發展,到了永樂時期官營產鐵量就達到了9237噸,而洪武十一年工部曾統計過每年兵器的數量,大概每年造鎧甲1.3萬多副、馬步軍刀2.1萬把、弓3.5萬張、矢172萬支,在軍工方面,明帝國遠勝塞北的北元。

以上這些都爲明朝北征北元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次北伐

在元順帝逃亡上都之初,他不顧當時北元國力不如明朝的客觀事實,命令各地北元軍嚮明朝發動進攻,意圖快速奪回大都,這個戰略上的錯誤爲北元的最終覆滅買下了伏筆。

洪武元年,王保保剛擊敗澤州的明軍,就收到了元順帝的命令,令他攻佔大都。王保保便率軍直撲保安州,打算由此經居庸關拿下大都。這個時候徐達已率明軍主力進入到了河南地區,只留了3萬兵力駐守北平,當得知王保保進攻大都的消息後,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回師援救北平,二是不顧北平直撲王保保的根據地山西。如果回援北平那麼徐達的大軍就等於被王保保所牽制,大軍長途奔襲必然疲憊,王保保會乘此機會一舉殲滅明軍,其實這也是王保保的如意算盤,他認定徐達會回來援救北平。

但是徐達認爲駐守北平的孫行祖能夠守住北平,這個時候明軍應該直撲山西,攻敵之必救,這樣一來王保保就必然會回援山西,那麼事態就會變成北元軍反被明軍牽制。於是徐達便不顧北平,率軍直攻山西,在王保保來到北平之前就殺到了太原城下。得知太原危機,王保保大驚失色,趕忙回援太原,回師太原城下的北元軍有十幾萬之衆,相對來說明軍在人數上處於了劣勢,與北元軍對峙了起來。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6張

這個時候王保保手下一名叫豁鼻馬的將領暗中約降明軍,常遇春便建議徐達可以乘着王保保大軍初到,立足未穩,派少量精銳騎兵與豁鼻馬裏應外合突襲王保保大營,這個建議得到了徐達的支持。於是明軍在豁鼻馬的帶領下在夜間闖入了北元軍的大營,經過一番突襲北元軍全軍覆沒,王保保只帶着十幾個騎兵逃走了。此戰之後,太原被明軍拿下。

洪武二年,元順帝派丞相相也速帶領騎兵4萬南下進攻大都,常遇春與李文忠率領1萬騎兵和8萬步兵共計9萬軍隊,從陝西馳援北平。當他們到達北平的時候北元軍已退,常遇春與李文忠便帶領大軍連克錦州、大興州,之後直撲元順帝所在的開平,元順帝見明軍殺來,此時身邊又沒有多少武裝力量,便再次開始了逃亡,常遇春一路追趕,俘獲元兵萬餘人、輜重車1萬輛、戰馬3000匹和5萬頭耕牛,將薊北一帶徹底蕩平。不過這也是常遇春的最後一戰,到了七月的時候常遇春突然暴卒,年僅40歲。

當年四月,徐達率明軍進攻臨洮,臨洮守將李思齊率十餘萬部衆投降。五月,徐達進攻慶陽,慶陽守將張良臣據城死守,徐達圍城數月最終攻破慶陽,張良臣投井自殺。

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再次分兵兩路北伐,一路由徐達出潼關攻定西與王保保決戰,一路由李文忠出居庸關進攻應昌,牽制北元小朝廷使其不能援救王保保。

三月,徐達與王保保在沈兒峪口對峙,對峙期間雙方都展開了試探性的進攻互有勝負。後來徐達命明軍在陣前徹夜奏樂以大亂北元軍的睡眠,對此王保保置之不理,令手下塞住耳朵了事。後來王保保從當地樵夫口中得知了一條小道可以繞到明軍後方,於是精選了1000騎兵從小道突襲了明軍後方的東南營地。王保保認爲突襲了明軍後方營地後,徐達必率主力前來營救,這樣明軍主力陣型就會打亂,他便可以乘機出動主力大敗明軍。不想遇到這種情況徐達並不着急,大軍也沒有行動,而是親率一千多中護軍將失去的後方營地又奪了回來,王保保的計策失敗。

之後徐達繼續命令士兵夜間敲鑼打鼓擾亂北元軍睡眠,在一個晚上明軍乘着北元軍熟睡的時候突襲了王保保的大營,(王保保似乎總是輸給了突襲)北元軍中頓時亂作一團,很快就被明軍全殲,王保保僅帶着幾個隨從逃離了戰場,這一戰王保保輸了個精光。

而李文忠那一路則一路攻到了應昌,在進攻應昌的前夕,元順帝病死,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在李文忠來到應昌的時候帶領數十人逃到了和林,在當地稱帝,國號仍沿用大元。

第二次北伐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出兵15萬分三路進軍討伐北元:徐達爲徵虜大將軍統帥中路軍;李文忠統帥西路軍;馮勝出兵西路。

李文忠的西路軍進展順利,他們很快就殺到了甘肅,當地北元軍毫無抵抗,紛紛丟盔棄甲。之後大軍一直打到掃林山,在這裏與馮勝的大軍會合,他們共同擊潰了當地的北元軍。可以說到此爲止,西路軍進展順利,很好地牽制了甘肅的北元軍,就看中路軍的表現了。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7張

中路軍出山西后,在土剌河與王保保交手,王保保主動撤出了這一地區。徐達並沒有識破對方的異常,被王保保誘敵深入,在五月的時候徐達所率明軍主力深入嶺北行省境內,被王保保擊敗。《明太祖實錄》並沒有對這次戰役進行過詳細的記載,此戰明軍損失慘重,迫使徐達不得不撤軍。

由於中路軍的失敗,其他兩路雖然一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戰績,但也不敢繼續深入,第二次北伐就此結束。嶺北之戰使北元轉危爲安,戰後朱元璋採取了懷柔政策,勸降北元,不過北元昭宗對此置之不理,又多次出擊明朝邊境,朱元璋只得派徐達、李文忠、馮勝、湯和、鄧愈等將領趕往北平、山西等處防守,這個時期雙方各有損失,旗鼓相當。

第三和第四次北伐

洪武九年(1376年),一代“奇男子”王保保病逝,明朝失去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洪武十一年(1378年)元昭宗去世,脫古思帖木兒繼位,改元天元。這個時候北元諸王和羣臣各自擁兵自重,北元中央集權走向了衰落。

這個時期明朝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第三次出兵北伐,這次北伐的目的是震懾西北蒙古諸王。當年4月,沐英擊敗柳城王。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8張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展開第四次北伐,徐達出擊全寧獲北元四部人馬,此後北元不敢進犯。

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開國名將徐達病死。

第五次北伐

在明朝初年的戰事中,藍玉成爲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他是定遠人,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妻弟,剛開始的時候在常遇春賬下效力,因作戰勇猛而得到了常遇春在朱元璋面前的誇獎,朱元璋也逐漸記住了藍玉這個名字。

後來藍玉先後跟隨傅友德、徐達、沐英等名將出徵,屢立戰功。到了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時候被封爲了永昌候,俸祿2500石。

在北元中央政權衰落後,太尉納哈出佔了松花江以北地區,部衆達到了幾十萬人,逐漸成爲了明朝的邊境大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以馮勝爲大將軍,藍玉、傅友德爲副將出兵20萬討伐盤踞金山的北元太尉納哈出。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9張

大軍到達通州的時候,明軍得知慶州有北元軍駐屯,當時天降大雪,藍玉率騎兵突襲元軍,經過一番激戰殺死了平章果來,這次出擊堪稱 明朝版的“雪夜襲蔡州”。

之後藍玉率軍進駐大金山,迫於明軍強大的壓力,納哈出率部投降,期間雖然納哈出沒有下定投降的決心,過程有些反覆,但藍玉行事果斷,很快就將納哈出的部衆全部招降。在這次行動中,馮勝因爲有罪被沒收了大將軍印,藍玉被任命爲了大將軍,接過了馮勝的指揮權。在招降了納哈出部後,明朝東北邊境的最大威脅解除,藍玉此戰功不可沒。

第六次北伐

在剪除了納哈出這個北元最大的羽翼後,朱元璋就把目光鎖定了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如果除掉這個人,那麼明朝北境的威脅就能徹底解除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藍玉率15萬大軍北伐,目標直指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這一次明軍陣容堪稱豪華,隨藍玉出征的名將有申國公公鄧鎮、武定侯郭英、定遠侯王弼、南雄侯趙庸、東川侯胡海、鶴慶侯張翼、雄武侯周武、懷遠侯曹興等,幾乎集結了當時所有的名將,由此可見太祖朱元璋對這一戰的厚望。

藍玉率大軍出征後,經大寧進至慶州,隨後將目標鎖定了捕魚兒海,這是當年成吉思汗封給其同母弟哈赤溫的地盤,如今卻成了北元小朝廷最後的避難所。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10張

藍玉大軍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到四月份的時候來到了距離捕魚兒海40裏地的地方,這個時候大軍已經深入敵境千里,長途行軍的大軍早已疲憊不堪,惡劣的條件也讓藍玉打了退堂鼓。這個時候定遠候王弼勸他說,朝廷讓我們出動十多萬大軍深入敵軍腹地,如此興師動衆如果沒有任何戰果,回去也不好交差。藍玉覺得王弼說的有道理,便決定繼續進軍。

後來,藍玉的探馬在距離捕魚兒海東北80公里的地方終於發現了敵軍駐地,北元軍認爲一路長途奔襲的明軍缺乏糧草,必不能深入,所以這個時候北元軍也沒什麼防備。在得知了北元軍的駐地後,藍玉立馬出動大軍直撲北元軍而來。

當明軍來到北元營地的時候,北元太尉蠻子率軍迎戰,兩軍頓時打作一團。戰鬥之初,雙方還勢均力敵,可隨着戰鬥的持續,北元軍畢竟戰力不如精銳的明軍騎兵,很快就敗下陣來,包括蠻子在內的數千北元精銳騎兵戰死。見精銳被明軍消滅,剩下的北元軍也失去了對戰的勇氣,紛紛不是投降就是逃命,混亂之中北元皇帝脫古思貼木兒與其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幾十個人騎馬倉皇逃跑,藍玉率軍追擊數千裏無功而返。

成吉思汗憑藉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明朝的軍隊 第11張

雖然沒有抓住北元皇帝,但明軍擒獲了脫古思帖木兒的次子地保奴等64人,及愛猷識理達臘的嬪妃及公主等59人,北元皇室幾乎被一鍋端,《明太祖實錄·一百九十卷》記載:

“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裏麻、平章八蘭等二千九百九十人,軍士男女七萬七千三十七人,得寶璽圖書牌面一百四十九、宣敕照會三千三百九十道、金印一、銀印三;馬四萬七千匹,駝四千八百四頭,牛羊一十萬二千四百五十二頭,車三千餘輛。”

這是明元戰爭以來,明軍戰果最大的一次。

十多天後,藍玉大破北元將領哈剌章營,俘獲其部衆軍士一萬五千八百三戶,馬驢四萬八千一百五十餘匹,這樣算來,藍玉此戰共消滅了北元主力十多萬人,這其中還包括了王保保所部“百戰餘生”的全部精銳,此後北元名存實亡,皇帝脫古思帖木兒在逃亡途中死在了阿里不哥的後裔也速迭兒手上,這也讓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和兄弟阿里不哥的一段爭位之戰有了個最終了斷。

餘聲

雖然藍玉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是功勳,但他卻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捉拿入獄,隨後被殺。在朱元璋編纂的《逆臣錄》當中認爲,藍玉參與了謀反案,不過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爲剪除朝中實力派,爲其皇太孫朱允炆順利掌權而大開的殺戒。藍玉案前後牽連誅殺1.5萬餘人,是明初四大案之一。

在藍玉出征捕魚兒海一戰後,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三年和洪武二十九年發動了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不過經過之前的北伐,北元勢力基本瓦解,這兩次北伐也就收穫一般了。

在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打敗了建文帝朱允炆,成爲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爲成祖。在朱棣時期,他親率大軍前後進行過5次大規模的北伐,最後一次死在了北伐的途中。雖然太祖和成祖時期多次北伐,北方蒙古邊患也一度平息,但是到了英宗時期蒙古邊患又重新死灰復燃,期間明軍還出現過“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的慘敗經歷。可以說明初對蒙古的北伐,也只是數千年來中原王朝對戰北部遊牧民族戰爭的一個縮影,是中原王朝處於強勢,遊牧民族處於弱勢的時期,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力量或是此消彼長,或是此長彼消,也正是歷史的規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