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八旗制度是誰首創

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八旗制度是誰首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結伴而行的狩獵活動因人數增多而需統一指揮,其指揮者稱爲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爲牛錄。女真人在對外防禦與征伐過程中採取了以牛錄額真統領牛錄的組織形式,從而牛錄組織具有軍事職能。

爲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或作戰,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爲標誌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旗幟在滿語中稱爲“固山”,因而這個高於牛錄的最大的單位即稱爲固山,漢語稱“旗”。

努爾哈赤先是仿照此俗,編立牛錄,1601年,努爾哈赤建立了牛錄軍事組織。每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爲一甲喇,每甲喇設甲喇額真一人,五甲喇爲一固山(旗),每固山設固山額真(旗主)一人。每固山有一種顏色的旗幟。

最初有黃、紅、藍、白四旗。到1615年,由於人口的增多,又增設四個固山,在原來各色旗幟周圍鑲一道邊,黃、白、藍三色旗幟鑲紅邊,紅色旗幟鑲白邊,以志區別。初設的四種純色旗分別爲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後增設的四種鑲邊旗分別爲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爲八旗,即滿洲八旗。

努爾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統帥,凡滿族人都被編入八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徵。這樣,八旗制度就具有軍事、行政、生產三方面的職能。天聰元年(1627年)努爾哈赤的八子皇太極繼位,又將歸附的蒙古人、漢人組織起來,增設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清朝入關實際上是二十四旗,但習慣上仍稱爲八旗。

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他六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八旗制度是誰首創

清入關伊始,爲加強軍事防禦,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直至18世紀中葉,八旗營區終於系統地分佈於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紮。

清代八旗分爲親軍、驍騎、前鋒、護軍、步軍五種,以上稱爲“額兵”。還有養育兵(即預備兵)。另外又從上列各營中選拔神機營。從前鋒營中選拔健銳營。從驍騎營的漢軍中選拔槍營、炮營、藤牌營。火器營從滿洲蒙古學習火器的士兵中選拔。這些都屬於特種兵。

八旗按引軍旗色定戶籍。壯丁原則上三年編審一次,分正戶、另戶、另記檔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興辦宗室覺羅學、官學等,課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喪等均有規定。清初定滿漢不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才取消禁令,實際上民間早已通婚。

八旗設都統,從一品,每旗一人;副都統,正二品,每旗二人;分掌滿蒙漢二十四旗的事務。以下的職官有:參領、副參領、佐領、曉騎校等官。除此以外,駐防在各地的八旗還設有將軍,從一品;誠守尉,正三品;協領,從三品;防守尉,正四品;等官,這些官一般只統轄駐防旗兵,不過問地方行政。

八旗制度初建時,旗兵戰鬥力很強,軍紀嚴,賞罰明,但在建立全國政權後,八旗由具有軍事、行政、生產三方面的職能的社會組織,逐步變成單一的軍事組織。特殊的物質待遇和精良的武器裝備,不但沒有保持原有的戰鬥力,反而使八旗官兵養成了坐享其成,驕奢淫逸的墮習。

甚至,康熙在平定“三藩”時不得不起用漢族的綠營兵作戰。此後,八旗官兵日益腐敗。清朝中葉以後許多八旗子弟越來越貧窮,甚至無力安家。鴉片戰爭後,清廷財力枯竭,糧餉不能按時發放,普通旗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直到大清王朝的滅亡,八旗制度崩潰,八旗子弟也告別了“旗人”的身份,投身於中華民族共創未來的歷史洪流之中。

 成也八旗,敗也八旗

可以說,是八旗制度使滿族迅速崛起並獨佔中原,又是八旗制度葬送了清廷。因爲八旗制度與生俱來的痼疾,在清朝取得天下之後,它很快蛻化成社會墜癰,並日愈侵蝕社會肌體,最後將其徹底掏空擊倒。

我們知道,清朝最後亡於新軍在武昌的起義,而新軍的出現,乃是因爲太平天國時,八旗其制經久,弊端叢生,已不足鎮壓動亂,朝廷萬般無奈,只得允許曾國藩等人自招鄉勇,出現湘軍淮軍所致。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