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愛玲與母親黃逸梵的關係怎麼樣?

張愛玲與母親黃逸梵的關係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愛玲是一名天才少女,也是一個時代的異類和傳奇。寫作曾經帶給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戰火紛飛時,她享受着成名的歡愉和戀愛的放恣,戰事一停,一切戛然而止。本書講述了張愛玲後半生的隱祕故事,細密還原一個寫作者的朝聖路,破天荒地把張愛玲的形象聚焦在“寫作者”身份上,突出張愛玲對於寫作的“執著”。

張愛玲寫《年輕的時候》,裏面的男主角魏汝良喜歡畫人的側臉,一筆畫下來,輪廓鮮明,那是他潛意識裏的愛。愛玲也有心魔,有屬於她自己的“忘不了”,晚年時候寫《小團圓》,裏面那個自我的化身九莉也愛畫小人。畫來畫去都是母親黃逸梵的模樣:纖瘦,尖臉,鉛筆畫的八字眉,眼睛像地平線上的太陽,射出的光芒是睫毛。她活在母親的光輝下,怯怯懦懦,她或許知道自己有些地方永遠比不上母親。母親是女媧,她是人,她似乎永遠沒法和她平起平坐,又愛又怕又怨,壓到潛意識裏,壓扁成一種二維圖像,也還是眉目清晰,歷歷可見。

張愛玲對母親,曾是“一片冰心在玉壺”,但因爲跟不上,難免有些怨念。黃逸梵曾經對藍綠色情有獨鍾,她帶愛玲去照相,那時候愛玲還小,臉胖嘟嘟的,笑得天真。照片洗出來,黃逸梵給它着色。張愛玲站在旁邊看,黃逸梵伏在一張小書桌上,外面是狹窄的小陽臺,北國的下午,光線幽暗。桌面上擺着黑鐵水彩畫顏料盒,旁邊放杯水,黃逸梵握着細瘦的黑鐵管毛筆,一點一點在愛玲的衣服上畫藍綠色。那是她的藍綠色時期,衣服全是或深或淺的藍綠色,畫油畫,是習作靜物,也以藍綠色爲主。愛玲愛屋及烏,在潛意識裏,也莫名地喜歡上藍綠色。出第一本書時,愛玲自己做設計,封面整個一色的孔雀藍,沒有圖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點空白,濃稠得使人窒息。

張愛玲與母親黃逸梵的關係怎麼樣?

愛玲接受的是現代教育,可骨子裏偏偏是仕女,她內斂、溫柔,無論爲人處世還是情感方式上都保留了中國古典女性的特質。可黃逸梵偏偏是古代教育裏走出來的現代女性,她對於現代感的追求,有時候到了強迫性的地步。

張愛玲與母親黃逸梵的關係一生難解難分,儘管是一個海北,一個天南,內心的糾結依舊氤氳不散。黃逸梵是一路向前,遇到什麼就是什麼,她更多的是行動派,晚年膝下無女,她就認了一個女兒,解愁悶之苦,但張愛玲卻永遠只有一個媽,情深緣淺。或許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有幾年大運,奈何黃逸梵和張愛玲的大運都來得太早,真元消耗,晚景坎坷難測。官貴出身,衝出家庭,遊覽各地,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可到了晚年,黃逸梵定居倫敦,放眼四下,格外薄涼。她跟女兒張愛玲有聯繫,但頂多只能是鴻雁傳書,當初抗戰勝利時她要她一起走,女兒拒絕了。愛玲是寫作的人,她寧願留在大陸看看,廣大的上海人才是她的讀者。誰曾想風雲變幻,一夜間紅旗插遍上海,張愛玲亦是惘然。

1957年,與賴雅結了婚的張愛玲遠居美國,生活困頓,靠寫點稿子和申請各類文藝基金過活。他們輾轉於各類文藝營,前途茫茫如迷霧。8月,張愛玲得到消息,母親在倫敦病重,需要做手術。黃逸梵的訴求雖然表露得並不直接,但張愛玲大抵也能猜到,母親是想見她一面。弟弟張子靜在大陸不可能出來,美國的張愛玲成了她唯一可能見到的至親。此時的愛玲,卻根本負擔不起遠行的旅費,多少年的恩恩怨怨,走到生命盡頭,也都該一一放下,如對清明。

她們一個是索取者,一個理應給予溫暖與安慰,怎奈萬水千山,重重疊疊,她們再也無法相遇。張愛玲給母親寫了信,隨信寄去一百美元,聊作支持。黃逸梵很傷心。其實大多數時候,怨都是愛的變形,你所愛的人,總能夠輕易讓你傷心。人生從來不完美,不要指望依靠誰,生命的盡頭,你只能獨自傷悲,曾經的輝煌與陶醉,都化作回憶,陪你一醉。直到飛昇,黃逸梵都保留着張愛玲的一張照片,那是她理想中的女兒,模模糊糊的調子,愛玲一副女學生樣,頭髮上梳,露出額頭,微笑也淡淡的,低眉順眼。

本文摘自《蚤滿華袍:張愛玲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