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不到黃河心不死”而非“長江”?

爲什麼“不到黃河心不死”而非“長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長江心不死”呢?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孕育着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化。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便興起於黃河流域,之後的許多氏族都於此繁衍延續,而中華文化也賴此得以承載傳遞,所以黃河在古人及今人的心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漢語中有大量與黃河有關的俗語,如“不到黃河心不死”“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九曲黃河心較險”“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甚至黃河水的清濁都關係着天下的興衰,所以古人說“黃河清,聖人出”。

“不到黃河心不死”常比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也比喻不到絕路不肯死心。這個俗語的來歷據梁啓超先生考證,應與古詩《公無渡河》有關。傳說古時有個白髮狂夫執意渡河,不顧妻子的勸止,最終溺水而亡。於是有人感嘆此事,作詩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古代常把黃河簡稱爲河,古人便認爲這裏的河亦指黃河,於是便隱括這首古詩的意旨提煉出“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俗語。後來還有人依此創作了相關的民間傳說,藉以解釋這句話的來歷。自此之後,“不到黃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動,廣泛流傳。

與黃河相關的詞語還有“黃河清,聖人出”,爲什麼水清聖人就出現了?

爲什麼“不到黃河心不死”而非“長江”?

南宋?馬遠《黃河逆流》古人說“黃河清,聖人出”,還用“河清海晏”來形容天下太平。難道天下太平、聖人出現,真的與黃河水的清濁有關嗎?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當然是不科學的。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上游穿行內蒙古時流經高原峽谷,水質較清。而黃河中游流至陝西、河南時,穿行黃土高原,泥沙含量驟然增大,於是水色變得渾黃混濁。此時的輸沙量和含沙量在世界各大河流中居於首位。俗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也就是基於黃河水流渾濁,難以洗滌塵垢這一現象才得以流傳。

正因爲黃河水渾濁,很少清澈,古人才說“河清難俟”、“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認爲黃河水清,時久難待。但是在某些特殊的自然因素的影響下,黃河水質有時也會變得相對清澈。這在熱衷“天人感應”的古人眼中,自然而然地被視作祥瑞的徵兆,預示着天下昇平。故此有“黃河清,聖人出”的說法,將黃河水清看作是天下太平、聖人降世的預示。

黃河水清是千年難遇的事情,因此“黃河清”也被用來比喻難得一見的事情。《宋史》記載,包公剛正不阿、爲官清廉,且不苟言笑,使得當時權貴忌憚不已,所以時人戲稱:包公笑比黃河清,以此比喻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