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招安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嗎?

招安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講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一百單八好漢聚義水泊梁山,後接受朝廷招安,最終死傷無數慘淡收場的故事。對於這一故事,不同時代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評價,特別是對故事中“招安”一事,更是衆說紛紜,評價不一。

很多人都認爲招安一節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當然也不乏不同的聲音。那麼招安一節在整個故事體系當中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作者施耐庵在設置這一情節的時候到底有何深刻用意呢?這些問題或許永遠都不會有定論,但是作爲讀者,每個人都有對作品進行評價的資格和權利,筆者認爲,拋開個人喜好迴歸文本,或許會聽到一個發自內心的聲音。

可以說招安在整個故事體系當中是作爲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存在的,前半部分轟轟烈烈,大快人心,而招安之後卻是悽慘不堪,讓人氣憤填膺。那麼作者施耐庵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來設置這一情節的呢?筆者認爲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宋江這一人物形象。小說的故事情節並不是隨意設置的,其中一個至關緊要的因素就是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說故事情節是由人物的性格特點所決定的,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寫作者的巨大作用。

招安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嗎?

插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著名作家金庸在寫《天龍八部》的時候,有一次要外出,就委託好友倪匡代筆,然而在小說裏倪匡把阿紫的眼睛給“寫”瞎了,等金庸回來之後就告訴他:我把你的阿紫的眼睛給弄瞎了。金庸一揮手,說:沒事兒,我再讓她復明。……但是我們還得注意,不管是失明還是復明,兩位作家都是嚴格按照各色人物的性格特點來設置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情節的。同樣,幾百年前的施耐庵也是如此。

招安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嗎? 第2張

招安是由宋江的性格特點決定的。宋江原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個押司,他自己也說“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雖無功名,但也算半個知識分子了,在他的思想中帶有傳統知識分子最典型的觀念——忠君愛國。可是豐滿的理想在殘酷現實的壓榨下變得越來越渺茫,被刺配江州的宋江酒後壯膽,沒管住自己的那雙手,題了幾句不合當時政治言論的詩詞,闖下了彌天大禍,被判斬立決。但好在宋江人緣極好,可以說是黑白兩道通吃,僥倖撿回了一條命,落草水泊梁山,再一次開始了他追逐理想的努力。

不得不說宋江是非常執着的,從頭到尾他都沒有放棄心中那份執念——忠君,報國,這也是很多傳統知識分子身上的特點。所以在落草水泊梁山之後他似乎又找到了一條實現理想的捷徑——招安。在這裏還想再說說另一個人物——林沖,這兩個形象之間是有一些共同點的。

首先,兩人都是朝廷舊吏;

其次,都曾被刺面發配,用書裏的話說叫“賊配軍”;

再者,同在水泊梁山落草。

但是這二人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追求不同,林沖追求的是穩定的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依附當時朝廷的體制,安安穩穩地做自己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我不惹你,你也別來惹我,即使蒙受不白之冤,到了滄州牢城營他還是一廂情願地認爲只要自己好好改造,有朝一日定能夫妻團聚,再享幸福,最後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之下才無奈落草,直到這時林沖才徹底死心,不再癡心妄想了,他的心裏裝的不再是那個不切實際的夢,而是仇恨,對高俅的仇恨,可以說已經走到了朝廷的對立面。而宋江就不同了,他的追求要比林沖大得多,宋江是有政治抱負抑或說政治野心的;

再者,同樣是無奈落草,宋江的內心要比林沖強大得多,執着得多,不管朝廷如何對待自己,依然無法動搖他的初衷,朝廷虐他千百遍,他待朝廷如初戀,甚至可以說恰恰是落草水泊梁山成全了宋公明。

有宋江忠君報國的性格特點作爲前提,而且此人又如此執着堅定,那麼此後招安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這完全符合宋江的性格特點,甚至可以說只要宋江坐上了梁山的頭把交椅,接受朝廷招安就已經成了一個必然。此外,這其中也有宋江對梁山泊前途的考慮,也是對衆家兄弟生前身後名譽的一片良苦用心,從這一角度說,宋江不僅僅是個山大王,更是一個有眼光的領導者,他在接受招安的時候未必就想不到日後的下場將是悲慘的,可是在兩者之間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忠,這也再次印證了宋江的身上有着太多傳統知識分子的影子。

招安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嗎? 第3張

分析完了文本再來看看作者施耐庵。施耐庵是江蘇人,生於元末,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而且是與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同榜,由此可見施耐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統知識分子,但是元朝的知識分子是非常不受待見的,俗話說“十儒九丐”嘛。他曾在浙江錢塘爲官三年,後來因不滿官場黑暗而棄官回鄉,而且還參加過張士誠的抗元起義。

《水滸傳》中的故事雖然很多都已經在社會上流傳已久,但是施耐庵在整理的基礎上也做了大量的再創作,而參加抗元起義也爲他的創作提供了經驗。照此說來,那施耐庵理應站在起義者的立場上來歌頌造反的偉大,反抗的可敬,那麼招安一說就應當是對宋江等人的一種強烈譴責和批判,身爲起義者怎能甘心當投降派呢?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施耐庵到底還是一個知識分子,傳統的忠義禮智信等觀念早已融入血肉,至於他對宋江的態度究竟是歌頌還是批判,筆者認爲在《水滸傳》的最後一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中已經表達得很明確了。因此,宋江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承載了施耐庵本人的某些願望,即作爲一個傳統知識分子的心境,可是無奈時代背景的因素,結局無法突破客觀歷史,最終只能是個悲劇。

說了這麼多,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招安一節並不能視作是《水滸傳》的一大敗筆,相反,正是招安這一轉折使得宋江這一形象變得更加鮮明突出,有血有肉,而人物形象又是任何一部小說的靈魂所在,所以筆者認爲招安一節恰恰是《水滸傳》這部作品本身最大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