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歐陽修這篇文章,爲何讓雍正動了殺心?

歐陽修這篇文章,爲何讓雍正動了殺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士大夫們非常活躍的一個朝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成爲宋朝君臣共同的認識,士大夫羣體普遍產生了“以天下爲己任”的政治自覺和抱負,這些士大夫們又往往尋求志同道合的君子來組成團體,共同治理國家。

這其中,必然會相應的出現一些士大夫們抱成團,即所謂的“朋黨”。在歷史上的各個朝代,“朋黨”這個詞一直屬於貶義詞,作爲最高統治者皇帝也是對朋黨深惡痛絕的。

但是,宋朝又是一個以“寬仁”治天下的朝代,兩宋的歷史上似乎沒出現過一例皇帝殺士大夫的現象,因此,宋朝的皇帝們對朋黨還是比較包容一些的。

歐陽修這篇文章,爲何讓雍正動了殺心?

比如,宋仁宗慶曆年間,仁宗皇帝和大臣們討論朋黨之事,參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就說: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自古以來,邪正在朝,未嘗不各爲一黨,不可禁也,在聖鑑辨之耳。誠使君子相朋爲善,其於國家何害?”

范仲淹明確提出朋黨既不可能禁絕,也不會對國家造成危害。范仲淹的好友歐陽修爲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朋黨論》,來爲“朋黨”正名: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之理也。……舜自爲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爲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而後世不誚舜爲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爲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歐陽修的意思是說,志同道合的君子結爲一個團體,是天經地義的,舜帝爲天子的時候,手下有二十二人也結爲一黨,但是天下被他們治理的好好的,後代的人們也說舜是很聰明的聖人,能分辨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來。

雖然皇帝始終不喜歡大臣們結成朋黨,但是宋仁宗針對歐陽修提倡的結朋立黨的觀點,還是很包容的,“上《朋黨論》,以破邪說,仁宗感悟。”並沒有斥責他,這說明宋仁宗還是比較贊同歐陽修的。

歐陽修這篇文章,爲何讓雍正動了殺心? 第2張

可是,到了幾百年後的清朝,歐陽修的這種觀點卻徹底的惹惱了雍正皇帝,雍正讀了《朋黨論》之後,特別寫了一篇《御製朋黨論》來反駁:

“朕惟天尊地卑。而君臣之分定。爲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則其情固結不可解。而能與君同好惡夫是之謂一德一心而上下交。乃有心懷二三、不能與君同好惡。以至於上下之情暌。而尊卑之分逆。則皆朋黨之習爲之害也。”

雍正接着在後面殺氣騰騰地說:“宋歐陽修朋黨論創爲邪說。且如修之論、將使終其黨者。......設修在今日而爲此論。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雍正的這篇《御製朋黨論》,保存在原始文獻《雍正起居注》中,只不過後來的史官在修《雍正朝實錄》時,大概覺得大清的一位皇帝這麼咬牙切齒地對待一位幾百年前的大儒,實在有損帝王的形象,便將“邪說”改成“異說”,並把“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改成“朕必飭之以正其惑”。

歐陽修這篇文章,爲何讓雍正動了殺心? 第3張

不僅僅是雍正這麼恨宋朝的士大夫,就連他的兒子乾隆皇帝也如此。宋代的理學家程頤曾經說過“天下重任惟宰相與經筳(宋代專門爲皇帝講解經史的御前官員),天下治亂系宰相。”

乾隆帝對程頤的這種觀點非常不爽,他也專門寫了一篇《御製書程頤論經筳扎子後》來駁斥程頤,在乾隆看來,你們當臣子的若都自命不凡,“以天下治亂系宰相”自許的話,那你將皇帝往哪裏擺呀?

宋朝皇帝與清朝皇帝對待士大夫們兩種明顯的態度,大概也說明了爲什麼會有很多人嚮往宋朝,常常會說:最想穿越的朝代便是宋朝。

從未見識過大清文字獄之險惡的歐陽修假如突然醒過來,猜想他一定會問:“愛新覺羅·胤禛先生,你和我們宋朝的士大夫到底有多大的仇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