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民國文人徐志摩:放棄美國留學赴英國只爲羅素

民國文人徐志摩:放棄美國留學赴英國只爲羅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8年的夏天,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去美國學習銀行學。那年,他21歲。那時,他的理想是成爲漢密爾頓那樣的大政治家,他的生命裏還沒有詩歌。不過,在美國的學習生涯,徐志摩並不滿意。在“迷茫”時期,一個英國哲學家“召喚”了他,就是羅素。

“夏日黃昏時穿透海上烏雲的金色光芒——冷靜、銳利、千變萬化。”徐志摩用如此詩意的語言來評價羅素的思想,爲此,他不惜放棄了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計劃,來到了英國,只爲“想跟這位20世紀的伏爾泰認真念一點書去”。

但是,現實往往和理想相差很遠。1920年秋天,當徐志摩來到英國時,羅素已經不在劍橋大學了。羅素因在戰時主張和平被劍橋除名,正周遊世界。無奈之下徐志摩只得暫住倫敦,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後來他結識了英國作家狄更斯,並在他的幫助下獲得了劍橋國王學院特別生的資格,由此開始了他和劍橋的緣分。

民國文人徐志摩:放棄美國留學赴英國只爲羅素

1922年3月,經歷了瘋狂迷戀林徽因卻無疾而終、與妻子離婚的徐志摩,忽然發現“我這輩子就只那一春”。他開始寫詩了。他曾滿懷深情地這樣寫道:“……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他說四五月間的劍橋“春天是荒謬得可愛”;他說:“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甜蜜的洗禮。”

初出國門的徐志摩,文風頗顯中國古典特色,可是在英國留學後,尤其是後來他與羅素相識並諸多交往,他的文風突變,自然幽默,明快利落,可以說,羅素反對壓抑天性的思想對他的詩文有很大的影響。

也正是對羅素的追尋,使得徐志摩在英國寫出了浪漫的詩,使得徐志摩與劍橋有了浪漫的淵源。徐志摩的朋友滿劍橋,在國王學院,他是一位相當有名氣的人物。打開劍橋大學的檔案,還會看到當年國王學院給他的評語:“持智守禮,放眼世界”。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