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1843年1月29日-1901年9月14日)是美國第25任(第29屆)總統。他18歲從軍。南北戰爭結束後,22歲的他以少校軍銜退伍,先後當過律師、縣檢察官、衆議員和州長,1897年當選爲總統。執政後,他採取提高關稅和穩定貨幣的政策,加上其他措施,美國的經濟有了很大起色,麥金萊從而獲得“繁榮總統”的美名。對外發動美西戰爭。在布法羅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享年58歲。麥金萊是美國立國後被刺身亡的第三位總統。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人物經歷

早期

小威廉·麥金萊,1843年生於俄亥俄州奈爾斯(Niles),父母是老威廉·麥金萊和南希·阿里森·麥金萊(Nancy Allison McKinley),在家中排行第七。他的祖先是英格蘭人與蘇格蘭-愛爾蘭人,在18世紀移民到賓夕法尼亞西部。老麥金萊就是在賓夕法尼亞州默瑟縣出生的。老麥金萊在兒時隨家人遷居俄亥俄州新里斯本(New Lisbon)。1829年,他在新里斯本遇到了南希·阿里森,並於同年娶她爲妻。阿里森的祖先也是英國人,是第一批移民到賓夕法尼亞州的人。兩人的家族都經營制鐵工廠。老麥金萊在新里斯本、奈爾斯、波蘭(Poland)與坎頓等地都有鑄造廠。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2張

與康乃狄克西儲地的其他居民一樣,麥金萊一家都是輝格主義、廢奴主義支持者。在宗教方面,麥金萊一家都是虔誠的循道宗信徒,小麥金萊在十六歲開始,就積極參與當地教會的活動。他終生都是虔誠的循道宗信徒。1852年,麥金萊一家由奈爾斯遷往波蘭,因爲波蘭的學校質素更高。1859年,麥金萊中學畢業,次年入讀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米德維爾(Meadville)的阿拉格尼學院(Allegheny College)。他在學院讀了一年書後,就因爲健康惡劣、精神衰弱的原因回到了家中。麥金萊康復後,因爲家境衰落的緣故,沒有回到學院,而是到郵政局當職員,到學校當教員。

1871年1月25日,27歲的威廉·麥金萊與一位地方銀行家詹姆斯·薩克森的女兒愛達結了婚。麥金萊極具吸引力的個性、敏捷智慧的頭腦和能言善辯使他得到了共和黨後臺老闆、金融巨擎馬克·漢納的青睞,並逐漸成爲該黨的代言人。1891年,麥金萊出任俄亥俄州州長。

南北戰爭期間

南部各州脫離聯邦,美國內戰開始後,俄亥俄州的男子紛紛自願入伍。麥金萊和他的親戚,威廉·麥金萊·奧斯本(William McKinley Osbourne)也在其中。奧斯本在1861年7月以列兵軍銜加入了剛剛組成的波蘭衛隊。剛剛參軍的役男隨即開往了哥倫布,與其他小部隊匯合,組成俄亥俄州第23步兵團(23rd Ohio Infantry)。令人不快的是,他們與先前的自願步兵團不同,不能選擇自己的長官。州長威廉·丹尼森(William Dennison)任命拉瑟福德·海斯爲步兵團的長官。步兵團在哥倫布郊野開始了訓練。麥金萊很快適應了軍旅生活,寫了不少家信,讚揚軍隊,頌揚聯邦。[因爲不滿太遲收到軍服與武器,士兵再次與軍官爆發了衝突。拉瑟福德·海斯說服了士兵,讓他們接受政府發放的裝備。麥金萊對海斯與士兵打交道的方法印象深刻,開始與海斯交往,建立了一段終生的友誼。

發展法律事業

1865年,戰爭結束後,麥金萊決定在發展法律事業,到波蘭的檢察長辦公室修讀法律。次年,他入讀位於紐約州的阿爾巴尼法律學院(Albany Law School)。深造一年後,麥金萊回到俄亥俄州,並在1867年3月取得了律師資格。同年,他搬到斯塔克縣坎頓,開設了一間小型的律師樓。在那裏,麥金萊很快與喬治·W·貝爾登(George W. Belden)建立了合作關係。貝爾登是一名富有經驗的律師,曾經擔任法官。律師樓的生意很好,麥金萊很快就在坎頓的幹道旁邊買了一棟樓。他把這棟樓出租,供他人居住。這棟樓的租金雖然不高,但是穩定。1867年,他在軍中結識的好友海斯獲共和黨提名爲州長候選人。麥金萊因此在斯塔克縣以他的名義發表了一篇演說,這是他第一次涉足政治。共和黨與民主黨在斯塔克縣勢均力敵,但海斯最終還是贏得了全州的支持,成爲州長。1869年,麥金萊出選縣檢察長(Prosecuting Attorney)。這個職位一向由民主黨人擔任,但是麥金萊出人意料地勝出,當選爲檢察長。1871年,他的檢察長任期結束,新一屆選舉開始。麥金萊有意連任,但是民主黨提名了當地的著名律師,威廉·A·林奇(William A. Lynch)爲候選人,爭取了不少選民支持,最終以143票之差擊敗了他。

遭到失敗

民主黨人意識到了麥金萊的潛力後,一但控制了俄亥俄州立法機構,就進行傑利蠑螈,重新劃分選區,使得他無法連任議員。1878年,麥金萊在民主黨重新劃分後尋求連任,仍然獲得了成功。總統海斯當時就說:“噢,麥金萊多幸運!他被人傑利蠑螈,最後卻擊敗了傑利蠑螈他的人!我們與他一樣感到高興。”1882年,麥金萊遭到了失敗。他很快走出了陰影,在1884年的選舉中,奪回了自己的席位。

1890年9月Judge雜誌封面。麥金萊(左)在幫了議長裏德(右)保住席位後,與裏德一起趕去自己的選區,保住自己的席位。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3張

1890年,民主黨人再度傑利蠑螈麥金萊,將共和黨佔優的斯塔克縣與民主黨勢力強大的、居民都是死硬民主黨人的霍爾姆斯縣合併,使得兩地成爲同一個選區。對民主黨人而言,他們勝券在握,因爲根據以往選舉的數據,他們得票數量會大幅超過共和黨,而且,共和黨也不能在國會議員選舉之前,及時取消選區改動,因爲州議會選舉在國會議員選舉結束之後,纔會開展。不過,共和黨可以將自己的力量,集中在斯塔克縣,因爲麥金萊關稅法案是民主黨在全國的競選運動主題,很多人都關注這個地區的激烈選戰。共和黨將自己最出色的演說家,包括參議員布萊恩、議長裏德、總統哈里森都派往了坎頓。民主黨則派出了自己最出色的關稅問題專家進行反擊。麥金萊不知疲憊地在選區裏面,爲自己拉票,向40,000個選民解釋自己的關稅法案

[關稅法案]是爲人民而設...保護了他們的產業,保護了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保護了他們的幸福家園,保障了他們的教育、工資、投資...我會爲這個國家帶來全世界都前所未見的繁榮。

民主黨派出了一個強勁的候選人,前副州長約翰·G·華威(John G. Warwick)迎戰。他們假扮成小販,以50分出售25分的錫器,並向前來購買的家庭主婦解釋,這是麥金萊關稅法案造成的。最後,麥金萊因爲少過對方300票,遭到失敗。不過,共和黨在道義上取得了勝利,也在俄亥俄州大部分地方都取得了勝利。

擔任俄亥俄州州長

在落選之前,就已經有人請求麥金萊出選州長。時任州長是民主黨人詹姆斯·E·坎貝爾(James E. Campbell),他在1889年的選舉中擊敗了之前與麥金萊分道揚鑣的共和黨候選人約瑟夫·B·福雷克,成爲州長。他尋求連任的時候(1891年),俄亥俄州的共和黨人仍然處於分裂狀態。不過,福雷克還是在麥金萊的安排之下,提名了麥金萊爲州長候選人。麥金萊在後來的(1891年)州共和黨大會上,被與會者以鼓掌選舉的方式,正式選爲候選人。麥金萊在奈爾斯花了半年時間去宣傳自己,批評對手。不過,他的盟友漢納,在這次選舉中沒有對他作出很大的幫助,因爲他正忙於賄賂支持舍曼的衆議員。麥金萊最終以20,000多票勝出選舉。舍曼在次年1月,也擊敗了福雷克,連任參議員。

當時的觀察家認爲,在1884年總統選舉再次落敗的詹姆斯·G·布萊恩,仍然有可能成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這是一幅1890年的Puck雜誌漫畫,圖中他嚇了正在制定1892年的計劃的裏德(左)與麥金萊(右)一跳。

俄亥俄州州長的權力相對較小,他只能提出法案,不能否決法案。不過,這個州是一個搖擺州,所以,它的州長是全國政治的重要人物。雖然,麥金萊認爲商業決定了國家的健康,但是,他仍然沒有偏向商人,而是不偏不倚地處理勞資問題。他設立了仲裁委員會,解決這類問題,又在任內提出了新法例,處罰解僱工會成員的僱主。

沒有多少人歡迎總統哈里森。在哈里森爭取連任的時候,就連他所屬的共和黨,對他的態度也存在分歧。一些共和黨,在大選後視麥金萊爲下屆大選的潛在候選人。

克利夫蘭再度上任後不久,美國就出現了經濟蕭條(1893年恐慌)。不少在蕭條中遭受打擊的人對麥金萊產生了同情,令他的人氣再度上升。他在1893年11月的選舉中,輕鬆地連任州長,是內戰後得票率最高的俄亥俄州州長。

麥金萊在1894年的國會議員中期選舉中,爲共和黨搖旗吶喊,爲黨友爭取了不少選票。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阿薩·布什內爾(Asa S. Bushnell,福雷克的支持者)與福雷克在他的安排之下,分別當上了(接替他)州長與參議員。作爲回報,布什內爾與福雷克會支持麥金萊出選總統。平息了局部範圍的紛爭後,他將目光投向全國範圍。

參選總統

麥金萊何時開始認真考慮,參加總統選舉,今人並不清楚。正如歷史學家菲利普(Phillips)所言:“他沒有在任何一份文件、任何一篇日記、任何一封寫給馬克·漢納(或者任何人)的機密信件中,表達了自己的祕密願望,或者是遮遮掩掩的計謀。”馬克·漢納參與了麥金萊競選總統的前期準備工作。傳記作家威廉·T·霍納(William T. Horner)寫道:“可以非常確定的是,兩人自1888年以後,逐步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這段關係,幫助了麥金萊入主白宮。”舍曼沒有參加這屆選舉,所以漢納可以全心全意支持麥金萊。

麥金萊在漢納的支持下,不知不覺地在選舉前取得了衆多支持。當議長裏德與參議員威廉·B·阿里森(William B. Allison)派出自己的代理,到各地爭取共和黨內支持的時候,他們發現,漢納的代理早就搶先一步,完成了相同的任務。歷史學家斯坦利·瓊斯(Stanley Jones)在他的研究中寫道:

裏德與阿里森的另一個相同之處是,兩人都無法扭轉對麥金萊有利的形勢。實際上,兩人的宣傳,在開始的那一刻起,就在撤回。兩人以爲自己的選區會支持自己,所以還有一些冷靜的自信心,不過這些自信心很快讓位給...苦澀的挫敗,因爲漢納違反遊戲規則,搶得了他們選區的支持。

普拉特在回憶錄中寫到:“[漢納]在我們當中的一些人醒覺之前,就得到了南部的堅定支持。”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4張

如圖可見,麥金萊藉由共和黨提名,加冕自己。牧師是馬克·漢納(身着綠衣)與查爾斯·H·格羅夫納(身着紅衣)。而H. H. Kohlsaat則是手持長袍的侍從。

政治老闆遭到他拒絕後,企圖阻止他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取得多數代表票。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極力支持地方的愛子(Favorite son),如馬修·奎伊,李維·P·莫頓(Levi P. Morton)與謝爾比·卡洛姆(Shelby Cullom)。代表衆多的伊利諾伊州成爲了激烈戰場,這一地區的麥金萊支持者(如芝加哥商人查爾斯·G·道斯)希望這個地區能選出支持麥金萊的代表。事實證明,卡洛姆就算擁有了地方政治機器的支持,也不能阻擋麥金萊取得提名。在四月末召開的州大會上,大部分來自伊利諾伊州的代表,都把代表票投給了麥金萊。時人認爲,前總統哈里森有可能角逐共和黨提名。在哈里森表明了自己拒絕參選的立場後,麥金萊的人馬迅速取得了印第安納州的控制權,其速度之快,令哈里森在暗地裏感到尷尬。懷俄明州參議員弗朗西斯·沃倫寫道:“政客極力阻擋他,但如果大家能投票的話,那麼,全國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共和黨選民都會投給他。”

發動戰爭

在第一屆任期時,麥金萊忘記了自己“不要用戰爭征服他國,我們要抵制侵佔他國領土的誘惑。除非一切和平手法都束手無策,我們永遠不該訴諸戰爭”的誓言,發動了美西戰爭。戰爭中,他本人也成了狂熱的擴張主義者。正是這場戰爭,使美國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勝利,步入了世界殖民強國之列。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5張

在100天的戰爭中,美國在古巴聖地亞哥海港外邊破壞西班牙艦隊,打敗了西班牙海軍力量。在和談中,堅持奪取了原本屬於西班牙的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並且吞併了夏威夷。他慫恿列強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派兵參加了“八國聯軍”大肆掠奪中國。他還對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受到了美國資產階級的擁護。因此,他得以在下一屆總統選舉時,徹底擊敗民主黨的布萊恩,在1901年連任美國總統。此時的麥金萊似乎正是一帆風順之時。

當1900年的總統選舉臨近時,麥金萊在共和黨和美國民衆心目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同時他還起用西奧多·羅斯福作爲他的副總統候選人。大選中,羅斯福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爲共和黨拉來了衆多選票。

參加全國大選

在1896年的共和黨全國大會召開前,麥金萊一直沒有在貨幣問題上,表明自己的立場。哈潑雜誌漫畫,由威廉·阿倫·羅傑斯繪於1896年6月。

在共和黨大會召開前,麥金萊一直都沒有表面自己在貨幣問題上的立場。在白銀問題上,立場溫和,傾向於與外國協商,建立金銀複本位制度。在大會召開前最後幾天,他在聽取了政治家與商人的意見後,決定支持金本位制度,不過,也接受國際協商建立的金銀複本位制度。他的決定使得一些西部代表,在科羅拉多州參議員亨利·M·泰勒(Henry M. Teller)的帶領之下,步出了會場。然而,與民主黨相比,共和黨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不是很大,而且,麥金萊也向自由鑄銀支持者作出了以後讓步的承諾。

經濟持續蕭條,越來越多人支持自由鑄銀。民主黨內部因爲這個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時任民主黨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是金本位制度的堅定支持者,但是,有一定數量的、來自鄉村地區的民主黨,支持自由鑄銀。後者在1896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中取得了勝利,選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擔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布萊恩的黃金十字架演說(Cross of Gold speech)打動了與會代表。布萊恩在金融問題上的激進立場令不少金融家感到擔憂,他們認爲,他的通貨膨脹政策,會使得迫使鐵路公司破產,毀滅國家經濟。漢納運用自己的策略與他們取得聯絡,最終贏得了他們的支持。後者投入了3,500,000美元、超過2億本小冊子,來支持共和黨的金融、經濟政策。

布萊恩有一定的優勢:他的宣傳經費接近500,000美元,而且,他還擁有優秀的口才、年輕的能量。他決定乘坐火車,在全國進行一次規模史無前例的政治巡遊。漢納建議麥金萊採取相同的行動,不過後者以對手的口才更佳爲由,拒絕了這一建議。麥金萊說:“如果我走出去與布萊恩對抗,那麼,我就好像一個在草坪上盪鞦韆的人,走去與專業運動員比賽。我說話的時候,要經過思考。“麥金萊沒有四出宣傳,反而留在家中,歡迎人們前來見他。歷史學家R·哈爾·威廉斯(R. Hal Williams)寫道:“這是一個絕妙的策略。麥金萊的前廊競選運動成爲了美國政治史上的傳奇。”

麥金萊夫婦與賓夕法尼亞州油城鮮花代表團成員在自己的家合影。麥金萊鼓勵女性前往坎頓,因爲她們雖然不能投票,但是她們能夠影響男性親屬。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6張

紐約新聞報漫畫A Man of Mark,由荷馬·達文波特繪於1896年。

大部分民主黨報紙都不支持布萊恩,只有紐約新聞報獨立特行,仍然支持他。新聞報的所有人是靠銀礦起家的威廉·倫道夫·赫斯特。這份對共和黨帶有偏見的報紙,聘請荷馬·達文波特(Homer Davenport),將漢納繪畫成一個惡毒的財閥,無情地踐踏勞工。而達文波特筆下的麥金萊,則是一個孩童,大商企輕輕鬆鬆就操控了他。達文波特爲兩人所塑造的形象,在今日仍然有一定影響力。民主黨也有宣稱自己的小冊子,不過數量不及共和黨的多。歷史學家瓊斯分析了選民對這場宣傳戰的反應:

麥金萊希望通過增強中央政府,設立保護性關稅和維持金本位制度,建設美國工業。這場選舉改變了美國內戰後固定的政治格局。共和黨從此獨霸了幾十年,直到1932年,當年,美國展開了另一場重新轉型的選舉。歷史學家菲利普認爲,麥金萊是除了阿里森之外,唯一一個能夠擊敗布萊恩的共和黨人,因爲來自東部的莫頓、裏德都會被來自至關重要的中部的布萊恩擊敗。傳記作家則說,布萊恩雖然受到鄉村地區的選民歡迎,但是在城市地區,受歡迎程度不如其對手麥金萊,“麥金萊對一個截然不同的、工業化的、城市化的美國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對西戰爭

古巴叛軍在數十年來,都一直在進行斷斷續續的軍事行動,企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取得獨立。1895年,衝突升級爲獨立戰爭。西班牙軍隊爲了竭止席捲全島的叛亂,採取了與之前相比,更爲嚴厲的行動。西班牙軍隊強迫古巴人入住軍事基地附近的集中營,防止他們向叛軍提供援助。美國公衆傾向於叛軍,麥金萊同樣反對西班牙的政策。但是,他沒有響應一些人的號召,發動戰爭解放古巴,相反,他希望通過談判,爲古巴人爭得獨立,至少自治。兩國在1897年開始就這一問題進行談判,但沒有取得任何共識,因爲西班牙不願賦予古巴獨立,而古巴也不願作出任何讓步。1898年1月,西班牙終於向叛軍作出讓步的承諾。古巴首府,按照美國領事菲茨休·李(Fitzhugh Lee)的彙報,在此之後,仍然存在暴亂。麥金萊因此派出了USS緬因號(USS Maine)到古巴保護美國僑民和財產。2月15日,緬因號爆炸,266名海員遇難。公衆與報界都要求對西班牙開戰,麥金萊沒有順從民意,堅持要設立委員會,調查爆炸原因。美西兩國在調查期間,仍然有進行談判。3月20日,委員會宣佈,炸沉緬因號的,是一枚水雷。麥金萊不顧國會內的壓力,繼續和西班牙談判,爲古巴爭取獨立。西班牙拒絕了麥金萊的要求。4月11日,麥金萊將問題轉交給國會處理,國會隨即在同月20日向西班牙宣戰(麥金萊沒有作出相關要求),國會同時通過了泰勒修正案(Teller Amendment),表明不會吞併古巴。

電報和電話的發展,使得麥金萊對戰事的控制權,比以爲任何一位總統所擁有的更大,而且,他能夠以極快的速度,指揮調動海陸兩軍。他向前任陸軍總指揮官約翰·斯科菲爾德(John Schofield)和陸軍總軍需官亨利·C·科本(Henry C. Corbin)處徵得了不少意見。不過,麥金萊沒有諮詢陸軍部長阿爾傑和現任陸軍總指揮官納爾遜·A·邁爾斯(Nelson A. Miles),因爲兩人之間產生了矛盾,而且前者的能力不足,不能應對繁重的軍務。[136]舍曼在戰爭期間提出辭職,麥金萊接受了後,要求戴頂替舍曼,擔任國務卿,戴接受了這一職務,同意一直擔任國務卿,直到戰爭完結。

海軍在開戰後兩個星期內,就取得了第一次勝利:由喬治·杜威准將率領的太平洋艦隊在菲律賓馬尼拉灣與西班牙艦隊交戰(馬尼拉灣戰役),沒有損失一艘戰艦,就摧毀了對方的整個艦隊。杜威大勝,使得這場原本一場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戰爭,變成一場決定西班牙所有太平洋地區殖民地命運的戰爭。次月,麥金萊增加了派往菲律賓的部隊(第8軍)數量,又賦予了第8軍的指揮官韋斯利·梅里特在菲律賓建立司法系統,徵收稅款的權力,方便美軍長期駐守當地。6月,部隊抵達菲律賓時,麥金萊決定要求西班牙交出菲律賓羣島。他聲稱他歡迎公衆對這個問題發表意見。不過,麥金萊相信公衆最後會要求他保留羣島,作戰利品之用。

同時間,美軍在佛羅里達州坦帕附近,集結了一支由正規兵和自願兵組成的部隊,準備進攻古巴。[143]部隊在出發之前就遇到了嚴重的補給問題,不過科本在6月解決了這個問題。6月20日,在延遲多日後,部隊終於在威廉·魯弗斯·沙夫特少將的率領下出發,離開佛羅里達州,在聖地亞哥-德古巴登陸。同月24日,美西兩軍在Las Guasimas爆發了戰鬥。7月2日,沙夫特以極高傷亡爲代價,率軍攻陷了聖胡安山。兩日後,被逐出聖地亞哥港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被威廉·T·薩姆森(William T. Sampson)的北太平洋艦隊完全消滅,兩個艦隊之間的戰鬥,也成爲了這場戰爭之中最大規模的海戰(聖地亞哥-德古巴戰役)。沙夫特隨後開始包圍聖地亞哥,7月17日,守軍投降,古巴落入美國掌中。麥金萊和邁爾斯派了一支部隊攻佔波多黎各,美軍在7月登陸時,沒有遇到多少反抗。因爲西班牙的海軍已被摧毀,難以運送補給到遙遠的殖民地,繼續作戰,所以開始尋求和談。

簽署和約

美西雙方代表簽署巴黎和約。

7月22日,西班牙委託法國駐美大使朱爾·坎邦(Jules Cambon)與美國和談。西班牙最初想把和談範圍,侷限於古巴問題上,但是他們很快就被迫接受了美國對其他地區的領土要求。閣員都支持總統準備逼迫西班牙交出古巴和波多黎各,不過,部分閣員在菲律賓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有些閣員希望總統吞併整個菲律賓,但是另外一些閣員則希望總統在這個地區,只保留一個海軍基地。公衆普遍支持政府吞併菲律賓,但是也有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如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格羅弗·克利夫蘭,還有一些政治團體,如新近建立的美國反帝國主義者聯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反對政府吞併菲律賓。麥金萊計劃先和西班牙商討有關古巴和波多黎各的事宜,而菲律賓的問題,他希望留待日後解決。他的立場沒有因爲駐守古巴的美軍形勢嚴峻(因爲黃熱病蔓延)而變軟。西班牙最終在8月12日被迫接受美國的要求,同意停火。9月,雙方在巴黎正式展開和談。和會一直進行到12月18日才宣告結束,雙方在會上簽署了巴黎和約。美國取得了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而西班牙也放棄了古巴的主權。美國會因此向西班牙支付20,000,000美元,賠償其損失。1899年2月6日,參議院在麥金萊的推動下,以57票支持,27票反對,通過了和約。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7張

麥金萊在戰爭期間,也致力於推動美國吞併夏威夷共和國。代表美國利益的共和主義者在此之前,推翻了當地的女王。跛腳鴨哈里森在任期即將完結的時候,向參議院提交了一個吞併夏威夷的法案。克利夫蘭上任後,向當地派出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他在收到委員會的報告之後,就撤回了法案,聲稱共和革命違背了當地人民的意願。公衆普遍支持政府吞併夏威夷,而且,有關呼聲在戰爭爆發後越來越高。麥金萊上任後,推動國會通過吞併夏威夷的法案,並宣稱,如果美國不取得這個島嶼,那麼,島嶼就會爆發保皇黨叛亂,或者是落入日本人的掌中。麥金萊如果按照一般辦法,提出法案,那麼,參議院很有可能否決他的法案。所以,他決定支持民主黨衆議員弗朗西斯·G·紐蘭茲(Francis G. Newlands)提出的聯合決議案。決議案最終成功通過,經麥金萊簽署後,在1898年7月8日正式生效。傳記作家H·韋恩斯·摩根(H. Wayne Morgan)寫道:“麥金萊是美國吞併夏威夷的指引者,他堅定不移地追求這一目標。”麥金萊對祕書科特柳說:“我們需要夏威夷,吞併夏威夷帶來的利益,遠比我們以前吞併加利福尼亞所帶來的利益多。這是昭昭天命。”夏威夷和關島之間的環礁威克島也在1898年7月12日納入美國的版圖之內。

加強海外影響力

美國對華貿易的能力,在取得多個太平洋地區的島嶼後,得到了加強。在巴黎和會召開之前,麥金萊就要求過國會成立一個委員會,尋找這一地區的貿易集會,宣傳門戶開放政策:所有國家都應該和中國自由地進行貿易,不應該損害中國的領土完整。接替戴的新國務卿約翰·海伊觀察了歐洲各國對這一政策的反應:英國支持這一政策,但是俄國反對這一政策,意大利和日本同意政策的原則,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其他國家都同意這一原則。

美國對華貿易在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一度陷入了危險之中。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僑民在北京城被拳民圍攻。1900年6月,麥金萊派出5,000名士兵,加入中國救援遠征隊(China Relief Expedition)。次月,遠征隊成功救出了西方國家的僑民。但是,有幾個民主黨衆議員發言批評麥金萊在爲諮詢立法機構意見的情況下,貿然派出軍隊到中國平亂。後來的總統得以效仿他,運用類似的軍權。事件結束後,美國重申了對華政策的基礎,門戶開放政策。

在周邊方面,麥金萊和海和英國官員,就建築一條橫跨中美洲的運河的可能性展開了協商。雙方曾在1850年簽署的克萊頓-布爾沃條約(Clayton–Bulwer Treaty)中承諾,不會在這一地區建築運河。但是,美國政府在美西戰爭爆發後發現,建築一條連接運河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運河,能方便自己維持一支兩洋海軍。而且,美國在亞洲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商業和軍事利益,這使得建築運河的必要性越來越大。麥金萊因此要求重新和英國展開協商,修訂條約。英國駐美大使朱利安·龐斯富特(Julian Pauncefote)和海進行了一輪協商後,同意修訂條約,允許美國建築運河,但是,運河要向所有國家的船隻開放,也不能在運河周邊建築軍事設施。麥金萊對此感到滿意。不過,參議院對此的觀點和總統並不一致,要求得到建築軍事設施的權利。海爲表抗議,提出辭職。麥金萊沒有接受他,還要求他繼續和英國官員協商,滿足參議院的要求。海最終取得了成功,雙方簽署了海-龐斯富特條約(Hay–Pauncefote Treaty),參議院也通過了這一條約,不過那時麥金萊已經遇刺身亡。

關稅及貨幣政策

麥金萊在爭取連任時所使用的海報,他立在一枚金幣之上,而擡高金幣的是士兵、海員、商人、工人和專業人士。

關稅和貨幣改革這兩個重要問題,在1897年,交纏了在一起。籌款委員會主席丁利提出了一個新的關稅法案(後稱爲丁利法案),修改1894年的威爾遜-戈曼關稅法案(Wilson–Gorman Tariff Act)。這一提高了羊毛、食糖和奢侈品的關稅法案,得到了麥金萊的支持。向美國出口了不少奢侈品的法國商人,開始感到恐慌。衆議院很快通過了法案,但是法案在參議院遇到了阻力,參議員擔心法國商人會反對這一法案,所以一直在拖延時間。法國代表向美國官員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美方降低關稅,法方就會和美方合作,採用金銀複本位制度。支持自由鑄銀的共和黨參議員都支持這一方案。法案得到了上述參議員的關鍵性支持後,順利通過。不過,法案的內容有所改動,對法方作出了有限的讓步,不過沒有降低對進口奢侈品的關稅。麥金萊簽署了法案,使得法案正式生效。然後,和法國開始了有關金銀複本位制度的協商。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8張

美方很快就和法方簽署了有關條約,並開始和英方接觸,試探後者對金銀複本位的態度。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對此展示出了一定的興趣,向美國代表愛德華·O·沃爾科特(Edward O. Wolcott)透露,只要副王行政會議(Viceroy's Executive Council)的成員首肯,他就重開印度銀幣鑄造廠。可能放棄金本位的消息泄露後,索爾茲伯裏侯爵立即遭到了其他保守黨成員的批評,也引起了印度殖民地政府的疑慮,索爾茲伯裏侯爵不得不拒絕了美法的提議。遭到挫敗後,麥金萊轉向金本位制度。經濟好轉,使得公衆對自由鑄銀的熱情消退,而克朗代克淘金熱和澳大利亞淘金熱使得貨幣供應量在沒有充足銀幣(白銀)的情況下大幅提升。麥金萊希望通過立法,正式確認金本位制度,不過他最初懾於參議院內的自由鑄銀勢力,沒有這樣做。1900年,大選即將展開,經濟一片繁榮,麥金萊利用時機,要求國會通過金本位法案(Gold Standard Act)。兩院通過法案後,他在3月14日用一支金筆簽署了法案。

公民權利

黑人都希望麥金萊當選後,會推動種族平等。他在擔任州長的時候,就曾經發言批評針對黑人的私刑。大部分擁有投票權的黑人都在選舉中把票投給了他。不過,麥金萊首先考慮的是結束白人本位主義,而不是推動種族平等。不少黑人都因爲他所推行政策和他所作出任命,而對他感到失望。黑人獲得的職位等級都很低,而且,這屆共和黨政府中的黑人,人數比以前共和黨政府中的黑人少。麥金萊依照共和黨總統慣例,任命密西西比州黑人蔘議員布蘭奇·K·布魯斯(Blanche K. Bruce)擔任財政部登記官。除此之外,他也任命了幾個黑人爲地方,包括佐治亞州的郵政局長。佐治亞州奧古斯塔的白人因此表示抗議,迫使麥金萊撤換了那名黑人官員。這名官員後來得到了補償,獲任命爲財政部登記官,接替布魯斯。獲麥金萊任命爲官員的黑人還有曾是奴隸的喬治·B·傑克遜(George B. Jackson),他獲得的職位是德克薩斯州普雷西迪奧(Presidio)的海關關長。不過,黑人還是感到了失望,因爲他們之前對他期望過高,獲任命爲官員的黑人還是太少。

麥金萊政府很少對種族暴力作出迴應,使得他失去了黑人的支持。他沒有譴責在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襲擊黑人郵政局長的暴徒。黑人領袖批評麥金萊對暴行坐視不理,但是,支持麥金萊的人則迴應道,總統能做的事情有限。批評家聲稱,他至少能效仿哈里森總統,公開批評這種行爲。

根據歷史學家Clarance A. Bacote的說法,黑人在美西戰爭之前,都錯誤地把麥金萊視爲有史以來最好的朋友。黑人以爲,美西戰爭是展示自己的愛國之心的絕佳機會。黑人士兵在埃爾卡內(El Caney)和聖胡安山戰役中的表現都十分勇敢。在和平時期,黑人士兵都是精銳單位的成員。不過,他們在進攻古巴前,從西部開往坦帕集結之時,仍然受到了白人的騷擾。麥金萊在黑人的壓力後任命了幾名黑人擔任級別在中尉以上的軍官。黑人士兵在戰時的英勇表現,並未結束南部緊張的種族關係。1898年,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頓就爆發了種族暴力事件,11名黑人遇害。同年末,麥金萊爲了化解矛盾,南下進行巡遊。他參觀了塔斯基吉大學,探訪了布克·華盛頓,並在佐治亞州,臂纏黑巾發表了演說。麥金萊還參觀了聯盟紀念館。但是,他在行程中,對種族矛盾、種族暴力隻字不提。白人以極高的熱情歡迎總統的道來。不過,很多不能加入官方迎接委員會的黑人,都因爲麥金萊的言行,而感到自己備受梳離。

傳記作家古爾德(Gould)和菲利普都認爲,麥金萊在經常通過種族隔離法案的南部,作爲有限。而且,他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得也比後來的兩位總統(分別是宣傳種族平等的西奧多·羅斯福和支持種族隔離的伍德羅·威爾遜)好。不過,古爾德也說,“麥金萊缺乏超越時人和指向美好未來的眼光。”

爭取連任

麥金萊以任內的經濟、軍事成就爲焦點,進行宣傳,成功連任。

麥金萊認爲自己在爭取連任時的勝算很高,因爲共和黨在上一年年的州、地方選舉中,普遍取得了勝利。而他在第一任期內取得的人氣,也爲他確保了黨內題名。唯一的問題是,提名誰爲副總統 - 霍巴特在上一年逝世了。麥金萊本來想選擇接替阿爾傑的陸軍部長伊萊休·羅德(Elihu Root),不過,他後來又覺得陸軍部長這個職位實在太適合羅德了,不值得把他調離崗位。他也考慮了黨內其他重要人物,如阿里森和柯尼利爾斯·N·布利斯(Cornelius N. Bliss),不過他們的人氣都比不上政壇新星西奧多·羅斯福。[195]他在擔任海軍副部長時的表現極其出色,在美西戰爭爆發後,他又辭去職務,組織了一支自願部隊,和其他美軍單位一起攻佔了古巴。羅斯福在戰鬥中極其英勇,戰爭完結後,凱旋歸國。然後,他又當選爲紐約州州長,在任內推行改革,政績不俗。[194]他的支持者都建議麥金萊選他爲自己的助手,而羅斯福自己也視之爲大好機會 - 方便他在下屆大選參選總統。[194]麥金萊沒有公開表態,但是,漢納堅決反對總統選他爲助手。漢納覺得他太過浮躁了,除此之外,他還會遭到政治老闆和反對改革的保守派人士的反對。

全國大會召開的時候,共和黨黨內,還沒有副總統候選人取得了明顯的優勢。不過,羅斯福得到的支持最爲廣泛。麥金萊重申,他把選擇副總統候選人的權利交給了大會。6月21日,與會代表一致通過了再度提名他爲總統候選人的議案,而羅斯福也在第一輪投票中當選爲副總統候選人。民主黨的大會則在次月召開,會上,布萊恩再次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這使得1900年大選,就像1896年大選的複賽一樣。候選人雖然一樣,但是,大選的議題已經改變。貨幣政策雖然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不過,共和黨選擇了對他們更爲有利的議題 - 政治勝利、經濟繁榮,進行宣傳。民主黨揚長避短,集中力量宣傳托拉斯和公司所造成的問題,把麥金萊描繪成資本和大商企的僕人。和上次大選一樣,布萊恩再次巡遊全國,發表演說,麥金萊也再次留在家中,甚至只發表了一個演說,那就是接受提名的演說。羅斯福代替麥金萊,發表了很多演說。漢納在此期間,解決了一個罷工事件,爲麥金萊鋪平了道路。布萊恩和以前一樣,沒有取得選民的支持。1900年11月6日,他如自己所料的一樣,再度當選爲總統。共和黨在大選中取得的優勢是自1872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只有南方基地(Solid South)仍然支持布萊恩 - 就連布萊恩的家鄉,內布拉斯加州都選了麥金萊爲總統。

遇刺過程

1901年9月5日,麥金萊在層層護衛之下來到博覽會現場,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1901年9月6日,麥金萊按照預定的日程,和隨行人員乘專機參觀了位於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的尼亞加拉瀑布。隨後,他又出席了在博覽會音樂廳舉行的盛大的招待會。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9張

在招待會上,各界賓客雲集。他們排起長隊,等待着與慕名已久的總統先生握手會面的機會。就在這熱情的人羣中,潛伏着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叫利昂·喬爾戈斯,28歲,出生于波蘭移民家庭,他到此的目的絕不是爲了與麥金萊總統握個手而已。

喬爾戈斯混跡在狂熱的人羣裏,越來越接近麥金萊。他屏住呼吸,抑制着內心的激動,悄悄地從衣袋中掏出槍,用白色的繃帶樣的布包裹住右手,並把手槍藏在了裏面。他緊張地尋找着警衛人員的蹤跡,發現他們正在四處掃視着等待與總統握手的人羣,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舉動,於是心中一陣竊喜。

喬爾戈斯終於走到了麥金萊的面前,面對着麥金萊遞出的右手,他伸出了自己的左手。趁麥金萊詫異地一愣時,他迅速地用左手撥開麥金萊的手,右手扣動扳機,朝麥金萊的腹部連射兩槍。麥金萊雪白的襯衣上迅速被刺目的鮮血浸染。隨着槍聲傳來的是人們的尖叫聲。警衛人員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一時間竟不知所措。遲疑了一下,他們才蜂擁而上,當場擒住了兇手。

麥金萊立即被送到博覽會的急救室,那裏條件十分簡陋,幾乎不能稱之爲醫院。在昏暗的燈光下,毫無準備的醫生們手忙腳亂,倉促地對總統進行了緊急搶救。他們取出了麥金萊胸部的子彈,但極差的醫療條件使他們怎麼也找不到那顆射進總統腹部的子彈,於是便縫合了總統的傷口。

威廉·麥金萊生平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簡介 第10張

開始時,總統似乎度過了危險期,醫生們甚至發佈了一條新聞公告,向新聞界和焦慮不安的全國人民宣佈:沒有出現嚴重症狀。然而,第二顆子彈其實已經在體內引起潰爛。醫生們後來把這歸咎於總統過於肥胖,並且又長時間地坐在椅子上,很少運動,因此大大降低了存活的可能性。

1901年9月14日。威廉·麥金萊以微弱的聲音說出他最喜愛的聖歌歌詞:“上帝,我離你越來越近了。”之後便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