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揭祕: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犧牲真相

揭祕: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犧牲真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楊子榮遇害的經過,大爺告訴我們,犁樹溝現在叫陽光一隊,從前也叫“仰臉溝”,老名叫養老溝。

他見到的楊子榮個頭不高,穿着黃大衣。當年,鄭大爺的父親在這個屯子當屯長,土匪謝文東他們一來就搶男霸女,各家的小雞都讓土匪給抓沒了。

當時,鄭大爺三間房,南北大炕,他和母親住在西屋。

他小時候也經常乾土匪。一進院就喊:“小嘎子!壓連子!”(遛馬去。)然後就殺雞。

揭祕: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犧牲真相

1949年,鄭大爺20幾歲,土匪和解放軍交叉着進屯了。

記得有一回,謝文東的隊伍進了陽關一隊,讓小孩殺雞,正殺着,毛還沒退完,聽說“老二團”(楊子榮帶領的人馬)要來,嚇得趕緊逃了。這時老二團進了村。

楊子榮問:“你們殺雞幹什麼?”

老鄉:“自己吃。”不敢說詳細了。

又說,小雞有毛病,扔了白瞎了。

楊子榮問:“謝文東來過嗎?”

許多人都不敢說。

鄭大爺家的認識楊子榮,於是說:“黑牛背有個人給送信,說你們來,讓他快躲一躲。”

“什麼時候?”

“天剛亮時,大概7點多鐘。”

“奔哪個方向?”

“養老溝西。”

“一個也沒住下?”

“沒了。”

他說:“老鄉,別害怕。你們摘你們的雞。我們就是老二團!”說完,他領着人就奔了西山。那時,謝文東部有1200多人,楊子榮的部隊一百多人,終於把謝匪給打“花達”(散)了。這是鄭大爺直接和楊子榮見面的一次。另一回,就是楊子榮犧牲。

那是1949年的正月二十九,天嘎嘎冷,沒到二月二。這一帶許多散逃的土匪在山裏和村裏亂竄,解放軍小分隊也化整爲零地追擊散匪。

這天天剛亮,外頭狗咬,村口走來兩個頭戴狗皮帽子的拿槍的人。村裏的老耿頭出去撿糞,那兩個人說:“老大爺,站下,別害怕,我們是黑牛背的!鬍子和土匪打你們沒有?”

老耿頭說:“打了……”

“往哪個方向去了?”

揭祕: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犧牲真相 第2張

老耿頭一指溝北的方向。於是,那兩個人就走了,後來才知道,那其中一個就是楊子榮。他們上了梨樹溝的後坡,一進林子,二人就分開了。走着走着,楊子榮發現了一個窩棚,他推開門,見一個戴狗皮帽子的人背對着門坐着。楊子榮問他是老鄉還是土匪,那個人不說話,回頭就一槍,中彈的楊子榮趕緊拉槍栓,可是天太冷,槍栓拉不開,楊子榮就這樣倒下了……

當天,鄭大爺和一些鄉親上了山,把楊子榮擡下山,放在村裏一宿。第二天又套爬犁送往黑牛背解放軍總部。大爺說:“如果當時楊子榮不是怕傷着獵手或百姓,他絕不會死在一個散匪之手!

楊子榮是誰開槍打死的開槍打死楊子榮的土匪叫孟同春,原名孟連振,寧安縣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外號孟老三,家住距楊子榮犧牲地約20公里的羊臉溝屯(現在是海林市柴河鎮陽光村)。1946年10月孟同春在新海縣(現海林市)黑牛背的鬧枝溝參加土匪,他本人住在鬧枝溝一帶裏馬架窩棚中狩獵。負傷逃到他那裏準備養傷的土匪共6人,有“國民黨濱綏圖佳保安軍第三旅“旅長李德林的衛隊長丁煥章(曾當土匪營長)、供應部長劉淮章(曾當土匪副營長)、慣匪鄭三炮(曾當副連長)、程樹林、牟成順、伙伕馬連德(均是土匪)。孟同春開槍打死楊子榮後,逃到牡丹江躲藏了一年就回到陽光村。在海林楊子榮烈士紀念館內,陳列着殺害楊子榮的兇手孟同春1969年3月19日在公安機關做的口供:“這時,我看到屋外那個人手裏槍沒有打響,我就隨手從懷裏掏出槍扣動扳機,‘叭’的一聲,門旁邊人就倒下了。”孟同春奪門而出,趁着天還沒有亮就逃了出去。戰士們朝他開了槍,“我帽子上中了幾槍,棉褲也打開了花,我沒命的跑啊。”在海林楊子榮烈士紀念館內,還陳列着海林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25日關於對歷史反革命分子孟同春結論意見:“在文化大革命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孟同春在黨的政策教育下,主動坦白交待了其反革命罪行,認罪態度較好,被判刑8年,出獄後定爲歷史反革命分子,戴上帽子接受羣衆監督改造。”1989年5月孟同春病死在海林市柴河鎮陽光大隊侄女家,終年80歲。受傷的土匪是伙伕馬連德,他當時正躲在鍋臺後邊,把大鍋頂在頭上,沒有被手榴彈炸到要害。住在海林市二道河子鎮沙河村(在文化大革命後期,清理階級隊伍中被革命羣衆揪出,在生產隊管制參加生產勞動)後病死在女兒家。

揭祕: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犧牲真相 第3張

楊子榮犧牲後葬儀楊子榮犧牲後,立即傳遍了二團上下,副政委曲波決定把楊子榮烈士追悼會及葬儀安排隆重些。派人到牡丹江請來了殯儀館的永合班(樂隊),在軍民追悼楊子榮烈士大會上。參加大會的軍區首長、各團代表、二團指戰員、新海縣委第一任書記孫玉謹(女)、縣長劉克文及各界代表近萬人參加。追悼大會開始,奏完哀樂,軍區首長宣讀了將楊子榮生前所在排,命名爲“楊子榮偵察排”,當時是按十二槓的擡法,這是民間的風俗對死者非常尊敬而隆重的擡法,擡槓人都是選連、營以上幹部擔當,送葬的行列,前導兩挺重機槍、左右各一挺,機槍後是一個班的全副武裝的戰士,接着是永合班,每人吹奏一尺八的嗩吶,中間是楊子榮烈士的棺槨,棺槨後面是西樂隊,再後,軍區首長、二團指戰員、地方領導和各界羣衆。送葬的人數以千計,前導已到墓地,隊尾還在原地未動。靈起,兩挺重機槍對空射擊,永合班吹奏“哭皇天”等曲牌,一路上,機槍射擊聲,嗩吶的哀曲,戰士的哭泣,加之送行人胸前的白花、花環匯成一眼望不到頭的長河,這種悲切的場面,是緬懷英雄楊子榮最隆重的悼念方式。棺槨擡到海林東山腳下後,將棺槨推進墓穴。烈士墓前木製的紀念碑右上角寫着:爲建立獨立民主而奮鬥的烈士千古。正中書寫:英名永在,浩氣長存。下款是: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送行的人將花圈、輓聯、佩花放到烈士墓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