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開國大將魏國公徐達的長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將門才女,一代賢后。

這是後人對於仁孝皇后徐氏的評價。在很多影視劇裏,徐達的長女都被稱爲“徐妙雲”,不過在正史裏並沒有明確記載她的閨名,只稱之爲“徐氏”。這裏姑且稱徐氏爲徐妙雲。

1407年8月6日,46歲的徐妙雲行將離開人世。得知消息的明成祖朱棣痛心不已,他火速趕到坤寧宮,盼着見皇后最後一面。

在交代完後事之後,徐妙雲慢慢閉上了眼睛。此後,身爲帝王的朱棣再未立後。不禁要問,徐妙雲究竟是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堪稱賢后的楷模還是徒有虛名,她究竟有着怎樣的魅力讓一個皇帝如此用情專一?

蕙質蘭心一枚女諸生

徐妙雲出身名門,她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長女。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明朝建立後徐達被封爲魏國公,去世後追封中山王。在開國六王之中,徐達位列第一,配享太廟,功臣廟肖像也是首位。

長女徐妙雲自幼聰慧,號稱過目不忘,被人們稱爲“女諸生”(女諸葛)。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徐妙雲是幸運的,徐達不但是開明的將領,而且他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

徐妙雲飽讀詩書,編寫了《內訓》《勸善書》等書籍。她對兵書也有研究,從後來的歷史我們知道,說徐妙雲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也不爲過。

想當年,作爲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坐擁大明王朝,離不開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徐達、湯和、常遇春、藍玉等都是功勳人物,他們在朱元璋心裏都是不可或缺的肱骨之臣,朱元璋也極力拉攏他們。有道是愛屋及烏,作爲徐達的長女,朱元璋和馬皇后也非常疼愛。

馬皇后經常讓徐妙雲到後宮走動,閒話家常,十分融洽。在朱元璋和馬皇后眼裏,徐妙雲儼然是親生女兒一般。

朱元璋的24個兒子當中,除了太子朱標,太祖最爲器重的當屬四子朱棣。朱棣不但文武雙全,而且跟自己的脾氣性格都十分相似,所以朱元璋經常召朱棣到朝堂上商量朝廷大事。

由於徐妙雲也經常到後宮,一來二去,她跟朱棣也慢慢熟絡起來。隨着年齡漸漸增長,兩人從一開始的青澀到無話不談,再到暗生情愫,彼此都把對方當成最好的知己。而這般青梅竹馬的情義漸漸浮出水面。

輔君安社稷,旺夫30年

在立儲這件事上,朱元璋曾猶豫過,雖然他內心有想過朱棣,不過自古都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朱元璋最終還是讓老大朱標當了太子。不過朱元璋始終認爲朱棣日後對江山社稷必有影響,因此他更希望給這個兒子娶一個賢妻常伴身邊。

有一天,正當朱元璋爲此事煩惱時,馬皇后笑着說:“無須聖上愁煩,上天早爲棣兒般配良緣。”朱元璋愣了一下,隨即想起了徐妙雲,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皇帝要與大臣結爲親家,這是大臣的莫大榮耀,當然大臣也不敢不允。洪武九年,兩人好事天成,徐妙雲嫁給了朱棣,並被封爲正妃。

新婚之夜,徐妙雲頭上的九翬(huī)四鳳冠、身穿的青質九翟衣將她裝扮得美豔動人,而新郎官朱棣也是姿貌秀傑、身形偉岸。二人郎才女貌,可謂天造地設。從此這世間多了一對有情人。

徐妙雲嫁人之前,父親徐達對她說:“似吾兒這般品貌才德,與燕王實是曠世良緣,今皇上已經許下了這門親事。吾兒嫁後,只須竭力侍夫,定可佐燕王爲國建功。”徐妙雲眼含淚水,表示會謹記父親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樁婚姻雖然是父母之命,不過兩人早已熟知根底,彼此間非但不陌生,反而志趣相投,“相看兩不厭”。朱棣一生共有9個子女,其中前7個都是徐氏所生,可見朱棣對她的寵愛。

作爲燕王妃,徐氏一生恪盡職守,除了做一個賢妻良母之外,在國家大事上,她對朱棣也有很大的幫助。洪武十三年,徐氏隨朱棣北上就藩,這一去就是20多年,直到建文四年重回南京,母儀天下。

一代賢后德行感天下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婚後30多年,徐氏追隨燕王助他成就帝業,爲天下百姓造福。

前文有述,朱元璋在位時立太子朱標,只可惜天不假年,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立太子。若按朱元璋的本意,朱棣智勇雙全,能力膽識俱佳,如果立他爲太子,猶如親臨。

但朱元璋還是沒敢冒險,他按照古訓,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接替太子職位。朱元璋此舉十分猶豫,始終擔心朱棣不服。而朱棣對父親的做法表示理解,禮法仁義,難以違背,並且有很多雙眼睛在盯着此事。

朱棣表面上支持朱元璋的決定,但內心也有不甘,很多時候他也想跟父親較真。每每這個時候,徐王妃就會陪伴在他左右。一天早起,燕王正無聊時,王妃捧着香茶,笑靨迎人。她遞上茶碗,對燕王笑道:“燕王怎麼起得這麼早。妾身知今天天氣惹人煩悶,特奉清茶爲君散心。”

朱棣看到徐王妃心情好了許多。徐王妃又道:“妾早就聽說燕王知書達理,爲人處世仁義爲先。”說罷,滿含深意地看着燕王。燕王喝了口茶,對徐氏稱讚道:“知我者,愛妃也。”在徐氏的照顧和寬慰之下,朱棣最終放棄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

爲了給皇孫鋪路,朱元璋幹了2件事:

首先:誅殺開國功臣,李善長、胡惟庸、傅友德、馮勝等悉數被誅殺,不過堪稱“一代人傑”的徐達一向低調,最後得以善終。其次:分封設藩,他將幾個能幹的兒子分封各地,並授之以兵權,一來可以戍守邊疆,保衛明朝疆土;二來如遇奸臣篡位,各王可以隨時來勤王。而雄才大略的朱棣,被派往北平守邊。

事實上,朱元璋的最大目的還是讓兒子們遠離皇權爭奪中心,因爲他要用心輔佐孫子朱允炆一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按照遺詔,朱允炆登基。建文帝朱允炆性格儒雅且缺乏真知灼見,幾無帝王之才。尤其是在齊泰、黃子澄二人的唆使下,建文帝剛坐上皇位就打算“削藩”。

朱允炆也許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的這個魯莽行爲,直接讓自己丟了慼慼性命。在削藩的刺激下,本來就不服氣的各位藩王叔叔立馬抱團取暖。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憋着一股氣。不過名不正則言不順,朱棣一下子不知要怎樣跟建文帝較勁,他甚至覺得到底要不要反抗。

朱棣的決絕,除了聽了日後有“黑衣宰相”之稱的姚廣孝的建議之外,徐王妃也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當得知削藩消息後,徐王妃說:“諸王中,以夫君最爲智勇過人,所建的功勳也最大。聖上若要剷除諸王,夫君難逃一死。”她接着說,如今幼主受奸臣迷惑,燕王應該打着“清君側、除奸臣”的旗號,以保大明江山世代永固。朱棣信心大增,“靖難之役”一觸即發。

徐妙雲是什麼人?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這場戰役持續4年之久,朱棣“主外”,徐妙雲和世子朱高熾則鎮守北平。在著名的北平保衛戰中,徐妙雲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面對敵衆我寡的局面,徐氏沉着冷靜,周密部署,最終母子二人以一萬守軍擋住了李景隆的數倍大軍,爲朱棣守住了根據地,也爲他在前方爭取了時間。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在一場大火中不知所蹤,明朝迎來了永樂大帝時代。

朱棣稱帝后半年開始了隆重的封后大典。建文四年,朱棣昭告天下,徐氏正式成爲明朝第三位皇后。而這種誦讀詔書式封后儀式在明清時期還屬首次。

衆所周知,朱棣獨斷專行、手段殘忍,可以說,如果沒有徐皇后在背後斡旋,大明江山又不知道會有多少干戈。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智慧又向善的女子,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徐皇后病重。彌留之際,她不忘交代朱棣,要重賢臣、遠小人,愛戴百姓,心懷悲憫。徐皇后死後,朱棣痛心不已,此後17年後位空置。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師途中病逝,享年65歲,臨終之際,他一再叮囑要將自己與徐皇后同穴。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朱棣和徐皇后的愛情,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家和萬事興”,若有來生,兩人一定會再續前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