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慈禧太后去世三年後清朝就滅亡了,真相是什麼?

慈禧太后去世三年後清朝就滅亡了,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能夠在政壇上掌權的女子不多,慈禧應該算是其中影響力較大的一個。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庚子國難之後的朝局變化是非常複雜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變的,那就是整個大清還是以慈禧太后的意志爲轉移。

所以,這一段歷史其實也沒啥好說的,無外乎保皇派、頑固派、清流派、北洋派、立憲派之間的爭鬥罷了。你方唱罷我登場,我方唱罷他登場,背後卻是慈禧太后在坐鎮指揮,大清也就這樣在風雨飄搖中繼續漂泊。

但,慈禧老太太畢竟是人不是神,過了一個生日,吃多了拉稀,活活拉死了,還好,死之前光緒帝先她而去,算是保證了死後不被清算。

可是,爲什麼慈禧太后去世也就三年時間,大清就亡了呢?

一、

當然,大清朝滅亡的原因海了去了,就算是講個半年也是講不明白的,所以,本篇只探討跟慈禧太后有關的方面。

關於慈禧太后是維護了清朝的統治,還是破壞了清朝的統治,這麼多年來各方人士也是爭論不休。剛纔也提到了,慈禧太后畢竟是一個人,她所做的一切實際上都是爲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至少出發點就是這樣的,只是最終釀成了何種結局,這就不是她所能掌控的了。

正所謂上下一張嘴,怎麼說怎麼有理,有人認爲慈禧太后禍國殃民,清朝最終的滅亡跟她的胡作非爲有很大關係。也有人說,慈禧太后實際上纔是力挽狂瀾之人,你看,她剛死也就三年時間,大清就亡了吧?

下面我們就站在慈禧太后馭人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她一死,大清怎麼就亡了呢?

1861年8月份,正值酷暑,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的咸豐帝沒能挺到冬天,一蹬腿駕崩了。也就是在這一年起,慈禧太后通過辛酉政變,正式踏上了政壇,開始在政治上大展宏圖。

由此開啓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掌權生涯,直到1908年11月份,在熬死了三任皇帝之後,慈禧太后終於撐不住了,撒手人寰。

臨終前,留下一句遺言: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慈禧去世後的第三年,爆發了辛亥革命,轉過年來,清廷苦苦撐到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終於宣佈退位,清朝滅亡。

二、

慈禧太后去世三年後清朝就滅亡了,真相是什麼?

那麼清朝的滅亡,跟慈禧太后臨終前說的這句話有沒有關係呢?

有關係!

晚清的政治體制是比較畸形的,比如小皇帝在臺前,兩宮皇太后在後面,這也是在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狀況。再到後來的慈禧太后大權獨握,晚清進入到了慈禧太后一人掌權的時期。即使中間有過短暫的放權,但毫無疑問,大權仍然在慈禧太后手中。

教科書中有這麼一句話,評價清朝是中國曆代朝代中,封建君主專制的頂峯。

爲什麼這麼說?

當然,“封建君主專制”這個詞如果不好理解的話,我們可以理解成獨(防敏括號)裁政治。所謂獨(防敏括號)裁,就是指採用暴力的手段,進行高壓統治,而且對臣民360度無死角控制。

清朝不同於其他朝代,它是在吸取前朝經驗的基礎上,對統治進行了改革。比如如何避免皇帝的嚴重失德;怎麼避免權臣、外戚、宦官的專權亂政;再比如怎麼避免文官黨爭,武官割據,皇室造反等等。

在這種基礎上,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完全的金字塔機構,一級一級往下控制。這方面,雍正皇帝的貢獻相當之大,比如設立軍機處,通過這個機構,連軍權也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建立奏摺制度,能有效地瞭解實情,並起到監督臣下的作用;再比如建立文武官員的引見制度,這樣就更能保證駕馭國家機器的人,都是自己的人。

而慈禧太后就是維護清朝獨(防敏括號)裁統治的最後一代人!

三、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慈禧太后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政治手段,一步步加強獨(防敏括號)裁集權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咸豐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發動的辛酉政變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清朝:

咸豐帝臨終前所做的安排,實際上是對封建集中制的一種破壞,他一口氣任命了八位大臣共同輔政。本意是讓他們共同協助小皇帝執政,實際上這種安排非常容易造成權力流失。

八大臣,其背後就是八股勢力,還不算兩宮皇太后或者小皇帝那邊的,想讓他們一條心辦事,難!而且在八位大臣中並沒有哪一位具備絕對的權威,讓其他七個都聽他的,這樣就必然造成互相爭鬥。

別說八個了,看看美國的三權分立,兩派黨爭,今天“黑命貴”,一派進攻,一派防守。明天“佔白宮”,另一派防守,早前防守的卻又變成進攻了。

所以,權力這東西會讓人瘋狂的,慈禧太后聯合其他人發動了政變,反而避免了清朝權力的流失,再次把大權集中起來。當然,咸豐帝去世已經成爲事實,小皇帝又太小,根本就無法做到大權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這才重啓了順治帝時期的攝政王制度。

此時的大清已經搖搖欲墜,江南半壁江山還在太平軍手裏握着呢,慈禧太后要想進一步集權,首先就得幹掉太平軍,拉攏漢臣。

而能跟太平軍一戰的也就這麼三個實力派大臣,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

四、

慈禧太后去世三年後清朝就滅亡了,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實際上,慈禧太后聯合其他人發動的辛酉政變,有非常大的風險!

倒不是說這顧命八大臣有什麼本事,而是因爲這八大臣的背後,其他支持力量的憂患。比如肅順,曾國藩就是他舉薦的,對左宗棠更是有救命之恩,之所以肅順排在八大臣之首,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

按理說,曾國藩啊、左宗棠啊、李鴻章啊等,應該無條件支持肅順的,至少在他被幹掉之後,總得表示一下,可惜並沒有。

他們不僅沒有表示,還拼盡全力把太平天國給滅了,這下子讓慈禧的權力集中又邁進了一步。隨後,慈禧、慈安、奕訢幾大權力核心人物,組織地方大員,確立了洋務運動的調子,這纔有了大清的同治中興。

慈禧太后權力走向巔峯的關鍵時刻是在慈安太后去世,恭親王奕訢被剝奪權力之後。奕訢被剝奪權力,自不必說,肯定是慈禧太后刻意爲之,至於慈安是不是被慈禧毒死的,這件事已經成了懸案,不提。

這時候的慈禧太后已經大權獨握,當然,還不算是最高潮,因爲還有皇帝在制約。

慈禧太后一路走來,確實手段高超,先是跟滿漢權臣較量,再是跟洪秀全較量,跟漢族官僚較量,跟皇室國親較量,跟慈安太后較量,最終開始跟皇權較量。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后徹底把皇權踩在了腳下,把自己的後權統治推進到了巔峯時刻。權力不再受制約,往往就是恐怖的,這纔有了縱容義和團進京,這纔有了八國聯軍入侵。

五、

正是由於慈禧太后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才導致了她死後大清後繼無人,再也沒有人能駕馭這艘破船!

不管是甲午中日戰爭,還是庚子國難,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慈禧太后還活着。只要她還活着,不管是地方還是朝廷,都不敢造次,仍然能夠聽從統一指揮。即使在庚子之變的時候漢臣們提出了“東南自保”,但面對慈禧太后的召喚,漢臣代表李鴻章還是拖着病體進京談判了。

這種集權的統治,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慈禧太后不可能培養一個號召力或者個人魅力,會超過自己的人。尤其是對待皇權上面,後期的她,尤其是洋人摻和進來後,更是痛恨皇權,進而進一步壓榨皇權,不讓皇權擡頭。

這也就導致,她不會容忍一個強勢的皇帝登臺,更不會刻意培養一個這樣的皇帝。

雖然她也教光緒帝讀書,也親自給他擦肚臍眼兒,教他怎麼執政,但最重要的東西卻沒有教他,那就是唯我獨尊的皇權意識。這種心態下長大的皇帝,怎麼可能指望他能有所作爲,甲午戰爭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這也是光緒帝要變法的原因所在,因爲皇權本來就沒有,變了更好。

慈禧太后後期任用的骨幹,都是對她唯唯諾諾的人,能力不見得有,忠心那是肯定的。奕劻也好,載灃也罷,但凡他們有點本領,大權也不會交給袁世凱,希望他去力挽狂瀾了。

慈禧太后去世三年後清朝就滅亡了,真相是什麼? 第3張

臨終的時候,慈禧太后環顧了一圈,發現這些年被自己打壓的皇室,根本就挑不出接班人。挑恭親王奕訢那一支的話,自己那是不得好死,畢竟有矛盾,死後被刨墳都有可能,畢竟多爾袞的先例在前面擺着。

六、

慈禧太后的臨終安排,徹底斷送了大清的江山:

最終,慈禧太后只能挑了溥儀,還讓載灃和隆裕太后共同輔政,溥儀就不用多說了,隆裕也是執政沒多久就嚇得丟了權力。單就載灃來講,他有何本事,就他那種刻意壓制漢臣的行爲,能鎮得住各位封疆大吏嗎?

從他把袁世凱撤職又不得不拉回來的行爲來看,實在是愚蠢透頂,徹底傷了漢族士大夫的心。

這也就導致辛亥革命剛剛爆發,就有十五個省先後宣佈了獨立,基本整個漢族統治地區徹底崩了。不要覺得清廷還能發兵鎮壓,要知道晚清的新軍總共20個鎮,18個協,又不是都在京城。十五個省獨立,當然包括了駐紮在當地的新軍了,這一下子就拉走了11個鎮,11個協。

這也是爲什麼清廷最終只能仰望北洋6鎮新兵了,而載灃又指揮不動這些兵,也就不得不再次召袁世凱出山。

此時的朝廷已經沒有能抗衡袁世凱的人了,再加上內閣總理大臣的位置也被袁世凱拿下了,權傾朝野,其心態也就變了。

如果慈禧太后把皇位留給了一個成年皇帝,如果同治帝沒有那麼早駕崩,如果對光緒帝的教育別那麼苛刻,能真正樹立他帝王的氣魄,如果最終慈禧太后能放棄權力,正兒八經的變法,或許清朝就不會這麼早滅亡了。

也正應了慈禧太后自己臨終時講的那樣: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也就是說,慈禧太后明知道女人治國是毒藥,可是她還是喝了下去,以爲可以飲鴆止渴,卻沒曾想被活活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