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爲何她們能夠流芳百世?

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爲何她們能夠流芳百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中華民族向來是不缺美女的,歷史上也有很多美女,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四大美女,她們個個出落得花容月貌。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關於她們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這四個人之所以是大家公認的大美女,不但都有傳奇的經歷,而且對歷史進程有很大影響,歷史因她們而改寫。

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爲何她們能夠流芳百世?

01沉魚西施這個名字家喻戶曉,若形容某個女子顏值特別高,會說她像西施一樣,更有俗語“情人眼裏出西施”來說明在情人眼裏對方是很漂亮的人,可以看出她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她出生在春秋時期越國苧蘿村,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出身貧寒,父賣柴,母浣紗。

她天生麗質,粉面桃花,從小常隨母親到河邊浣紗,傳說魚兒見她長得如此俊俏美麗,竟然自覺沉入河底,這便是“沉魚”的由來。

當時越國不得不向吳國稱臣,但是越王勾踐不甘心,他忍辱負重,並且臥薪嚐膽十年之久。他釆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爲了讓吳王夫差沉迷美色,並對自己放鬆警惕,決定將西施獻給了夫差。

但是西施是農家女,不會舞蹈,更不懂宮廷禮儀,爲了迎合夫差的審美,要培養她內在的修養,勾踐花了三年時間讓她學習詩詞,跳舞和步履,西施變成了既美麗又氣質迷人的宮女。她成功得到了夫差的恩寵,夫差還將春霄宮建在了姑蘇,裏面設有水池,天天與西施戲水。西施擅長響屐舞,夫差特地爲此命人建造了響屐廊,就這樣沉迷女色,如癡如醉,不理朝政……

西施是越國派往吳國的,肩負着讓吳王夫差荒淫腐敗沉湎色慾與刺探吳國政治軍事機密的光榮使命,以致被今天一些史學家稱之爲中國歷史上頭號色情間諜。

她挑拔吳國的君臣關係,夫差賜伍子胥自殺,有她的一份功勞。勾踐大軍長驅直入,直抵吳國都城,讓夫差無還手之力,與她把夫差迷得暈頭轉向,荒廢軍政密切相關。

西施是勾踐滅吳雪恥的功臣之一。因此被後世稱之爲巾幗英雄,愛國女傑……明代西施祠有楹聯雲:“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祇合鑄嬌姿。”便是對西施在越國滅吳中功勞的肯定。

這麼一名巾幗英雄,完成自己的使命後何處是歸宿?有不同的說法。

據說當時給勾踐獻上”美人計“的臣子范蠡,察覺大王的心思之重,決定功成身退,與西施一起離開,從此西施不知去向。這是文學家想出來的理想歸宿,希望戲劇中范蠡與西施是情侶關係,讓他們的愛情永遠傳下去。

還有一種說法,沉江而亡,不論是被吳人沉江,還是被勾踐沉江,總被曾經的情人范蠡狠心將西施推入太湖中好些,不止於死得那麼寒心。

西施本是農家女子,只是因爲天生麗質,做了越王政治鬥爭中的工具,事成之後兔死狗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至於到底跟隨范蠡歸隱五湖還是被沉江底,只能由後人評說了。

至於西施這個人物,正史上沒有記載,她傳奇的一生都是野史與故事中的。這位美女也許是古人做夢做出來的,但有了她的潤色,歷史的天空多了一顆閃亮的星。

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爲何她們能夠流芳百世? 第2張

02落雁“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正應了那句話,不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出生,昭君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周圍是“羣山萬壑”,氣勢不凡。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爲興山縣,香溪爲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

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爲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着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爲南郡首選。同年仲春,16歲的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爲掖庭待詔。

傳說王昭君進宮後,不會化妝的她也傾國傾城,在後宮裏獨秀一枝,她很自信又很倔強,偏偏不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云“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問誰願意前往。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

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一席談話,更覺昭君才智過人,整個後宮無人可及,想悔婚約,而天子又難於失信,以大局爲重,只能忍痛割愛。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傳說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琵琶怨》。 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王昭君在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着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爲“寧胡閼氏”,意爲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必須改嫁呼韓邪單于第一閼氏所生的長子雕陶莫皋單于。王昭君不能接受,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從胡俗,昭君只得下嫁。53歲時鬱鬱而終,厚葬於今呼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爲“青冢”。

昭君自請,嫁入匈奴,她是和平的使者,熄滅了胡漢邊境戰火50多年,而且爲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族效仿中原的制度。也促進胡漢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歷史上,對昭君出塞,不少文藝作品都洋溢着過多的哀怨,對這種委曲求全的和親政策表示不滿。但客觀地回顧歷史,無論是文成公主,還是王昭君,從她們開始,延續至今的,是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融合的悠久歷史和傳統。

莫怨嬋娟墮胡塵,漢宮胡地一般春。皇家若起凌煙閣,功是安邊第一人。——明·孫蕡《昭君》

這個歷史與傳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血脈基礎。是對和親政策的認可和贊同,而實際上當時朝廷的這種行爲,也爲後期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礎。打破了民族、地域界線,倡導民族平等,和睦相處。漢朝的統治者如果要表彰有功之人,那麼她對安撫邊境、平息戰爭所做的功勞是最大的。

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爲何她們能夠流芳百世? 第3張

03閉月貂蟬是三國時期的故事,從史料來看,王允爲了殺死董卓,的確實施了離間計,離間呂布。

王允的離間計,是有事實根據的。就是呂布和董卓的一個婢女私通。這個婢女,就是貂蟬的原型。

呂布一直擔心自己和婢女私通的事情敗露,那董卓必然殺死自己無疑;而董卓脾氣暴躁,曾經一怒之下,將短戟扔向呂布,差點傷了呂布,此事讓呂布對董卓更加懷恨在心。

兩點相加,再加上王允的離間,呂布終於起了殺心。

貂蟬,甘肅臨洮人,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民間傳說中,貂蟬爲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爲完成他的“連環計”收貂蟬爲義女。

爲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爲“閉月”了。

王允巧設連環計,設家宴款待太史董卓,讓貂蟬與董卓見面,王允又設宴招待呂布赴會,讓他與原配妻子相會,並承諾改日讓他們正式團聚,之後王便送貂蟬到董卓家,董卓誤以爲是王獻給自己的厚禮,喜出望外,當晚便共赴雲雨之好。

呂布得知董卓的行爲後勃然大怒,提劍入堂殺害醉倒的董卓。之後貂蟬成爲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在這個青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裏,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羅貫中有詞贊之曰:

原是昭陽宮裏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支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四大美人的歷史故事!爲何她們能夠流芳百世? 第4張

0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

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就想到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着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

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爲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即楊貴妃,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被他爹唐玄宗扒了灰,看上了。在高力士等人的操作下,把楊玉環納入自己宮中,由兒媳婦爬升一級成媳婦。

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媳婦,不是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但這畢竟不光彩,爲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聽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打着孝順的旗號,下召令她出家做女道土,爲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住太真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唐玄宗迫不及待把楊迎回宮,正式冊封爲貴妃。

楊貴妃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懂音律,而玄宗是最著名的帝王音樂家,兩人愛好相同,情投意合,相見恨晚,而且很聰明,善解人意,她既是皇上的紅顏知己,又是貼心的“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爲喜歡。

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爲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后級別。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不僅是貪圖美色和牀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爲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着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爲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想赦免楊,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爲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唐玄宗痛不欲生,爲求自保,不得已,賜白綾一條,讓她在佛堂的梨樹下自縊,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念念不忘貴妃,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這樣一位貌美如花,才華橫溢的柔弱女子最終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羊,“紅顏禍水”,但一個女人怎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衰敗呢?

她雖有一段浪漫纏綿的愛情史,和其她三位美女比,雖不是政治婚姻,但都是政治犧牲品,歷史因她們存在而改寫,她們也因此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