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邑姜:歷史上第一個女亂臣,還與周公齊名

邑姜:歷史上第一個女亂臣,還與周公齊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邑姜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1048年,周武王伐紂,在孟津大會諸侯時宣讀了一篇誓詞,名曰《泰誓》,其中就提到了她,曰: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我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紂王雖有至親的臣子,但都比不上我周家的仁人。周武王有亂臣十人,而且還同心同德,按通常的理解講,朝廷之內,如此瓦釜雷鳴,江山一定會變壞,周武王應該憂心忡忡纔是,可他呢,看《泰誓》的意思,他卻非常得意,而且認爲,紂王再親近的臣子,也比不上他們,比不上他們十個仁人。

將亂臣與仁人相提並論,這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那麼,是周武王糊塗了嗎?根據後面的結果看,顯然不是,因爲周武王後來是打倒紂王,奪得天下的,可問題是,既然不糊塗,又爲什麼這麼喜歡這十位亂臣呢?

邑姜:歷史上第一個女亂臣,還與周公齊名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看看這十位亂臣究竟是誰了,他們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邑姜。

九個男的,一個女的,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的邑姜,就是本文所說的第一女亂臣了,這十大亂臣,也稱之爲“十亂”,其中周公旦就是《尚書·大傳》所說得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被後世稱之爲“元聖”的周公,太公望呢,不用多說,傳說中大大有名的姜尚姜子牙,其餘散宜生、南宮适等輩,無一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

邑姜能跟周公,能跟這些人齊名,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然而,周公、姜子牙等在傳統印象中,都是名垂千古的賢臣,周武王將他們稱之爲“仁人”還可以理解,但爲什麼要稱之爲“亂臣”呢?

關於這個問題,細讀《泰誓》以及一些上古典籍才能發現,原來上古所謂的亂臣與後世的亂臣不同,後世的亂臣,自然是禍亂天下的臣子,即俗世所謂的奸臣,但上古的亂臣呢?很簡單,《尚書·大傳》所說的救亂、撥亂的大臣,由此可知,以今意理解古意,就會鬧出很多笑話。

話說回來,周武王所謂的十大亂臣當中,周公、太公望、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等,都是西周元老,對西周建立立下偌大的功勳。

那,與周公齊名的邑姜,又是什麼人物,她有何功績側身於周武王之“十亂”當中,她又跟姜子牙有什麼親呢?

邑姜:歷史上第一個女亂臣,還與周公齊名 第2張

西晉學者皇普謐在《帝王世紀》當中說:武王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當然,這樣的說法並非孤例,在《史記》、《春秋經傳集解》等典籍當中都有說明,但沒有《帝王世紀》說的這麼全面,意思就是,邑姜不是別人,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王后,一輩子生下兩個孩子,分別是周成王姬誦,以及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

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兒,可不是跟姜尚有親嗎, 關於她的功績,宋朝理學大家朱熹註釋《泰誓》時認爲是:九人主外,一人主內。

明朝學者顧炎武再看到邑姜位列十亂當中時,還誤會邑姜有牝雞司晨之嫌,事實上,他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因爲邑姜是個很自律的人,她就像宋朝朱熹解釋的那樣,很清楚自己的職責,她的職責是什麼?

邑姜的身份是周武王的王后 ,那麼,王后什麼情況呢?《禮記·婚義》有云: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王后的地位跟王等同,她的職責就是管理後宮,保證王不至於後院起火。

很顯然,在這方面邑姜做的很好。自來天家無小事,邑姜能把周武王後院管好,不讓周武王爲家裏的事分心,單從這一點講,她與周公齊名,位列十大亂臣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更何況,兩個兒子,她也教導的很成功,她是怎麼教的,《大戴禮記·保傅》當中說:周后妃孕成王於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懷孕之後,很注意自己的形態,很剋制自己的情緒,行走坐臥都合乎禮法,目的就是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因此,邑姜也成了中國胎教始祖,至今三千餘年之後,但凡有志於孩子成才的女人,誰不效仿邑姜,懷孕的時候就注重孩子的胎教呢,唯一的區別也僅僅是,方法比三千餘年以前先進的多,但理念,還不是邑姜傳下來的嗎。

一個女人,一個跟姜尚有親,與周公齊名,被後世很多女人效仿的第一個女亂臣就能這麼了不起,可孔子還在《論語·泰伯》當中詆譭她,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爲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嗎?唐堯和虞舜之間及周武王這個時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個大臣當中還有一個是婦女,實際上只有九個人而已。

認爲邑姜不配與周公等並列,孔子固然是聖人,但他這種輕視女人的態度,卻很不值得提倡了,因爲,女人跟男人一樣,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