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爲什麼把崇禎的牌位移入了帝王廟,卻把萬曆、泰昌、天啓的牌位移出去了?

乾隆爲什麼把崇禎的牌位移入了帝王廟,卻把萬曆、泰昌、天啓的牌位移出去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乾隆爲何將萬曆、泰昌、天啓的牌位移出帝王廟?而把崇禎加了上去,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清朝是一個由滿族建立起的封建王朝,在清朝的歷史上,一度出現了盛世的局面,而這個盛世就出現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衆所周知,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而他的孫子乾隆也繼承了他的能力,在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

乾隆皇帝不僅是一位極具政治頭腦的帝王,還是一位非常看重思想文化以及意識形態培養的帝王,這主要表現在他對於歷代帝王廟的重視。顧名思義,歷代帝王廟就是祭祀幾千年來幾乎所有帝王的廟堂,它於明朝嘉靖年間修繕完成,其中,供奉着將近兩百位古代帝王的牌位。

可以說,這個歷代帝王廟是明清之前所有的帝王之集合。

乾隆皇帝曾親自來過六次,只爲專門祭拜先前的帝王,除此之外,他還專門派人將其修繕一新,又在廟中新建了四個石碑,並且,在碑上刻上文章來記錄自己對於先前帝王的評價與尊重,也在文字之中,表露了他對於國家政事的態度與想法。

乾隆爲什麼把崇禎的牌位移入了帝王廟,卻把萬曆、泰昌、天啓的牌位移出去了?

乾隆三年之時,乾隆皇帝第一次來到歷代帝王廟前進行祭拜的時候,那一年,恰巧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各種自然災害,例如:旱災、水災、蝗蟲災,都齊齊向這個國家涌來,使得百姓們民不聊生。除此之外,在11月份,甘肅竟然還爆發了特大地震,地震又引來了火災... ..

對於此,乾隆立刻派人實施了及時的救助,不僅免除了當地百姓們所有賦稅,還撥出了二十萬兩白銀。在進行完一系列的救助之後,乾隆來到了歷代帝王廟,在帝王的碑面前,有感而發地寫下了一首詩《戊午季秋祭歷代帝王廟禮成紀述八韻》:

志曾希舜禹,心愧作君師;代謝固天運,孫曾鑑在茲。

詩中寫到,自己對於這個擁有着廣大疆域國家的治理,有些不知所措。乾隆想爲此做點什麼,但卻感到非常的慌亂、迷茫。

乾隆九年,乾隆第二次到歷代帝王廟進行祭拜的時候,他已經三十四歲了。這一次他沒有寫詩,而是全力地修繕帝王廟。最終,他用了好幾年,將帝王廟的整體造型進行了整改,不僅將宮殿上的瓦片換了色彩,還將廟外的牆壁換了圖案,使之愈發顯示出皇家獨特、高貴的風貌。

在這一系列改造完成之後,乾隆第三次來到了帝王廟進行祭拜,這已經是20年之後的乾隆二十九年了。這一次祭拜,他不僅寫下了一首詩,還寫下了一份碑文《歷代帝王廟瞻禮詩》和《重修歷代帝王廟碑文》,並將它刻在了石碑上。

這一年是甲申年,可巧合的是,清朝覆滅明朝的那一年也是甲申年。時過境遷,曾經混亂割據的局面已然不復存在。

此時的乾隆雖然年過半百,但是,他卻帶領着大清王朝走向了一個時代的巔峯。他前半生爲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反擊廓爾喀入侵,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平定林爽文叛亂,保衛臺灣的統一,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乾隆爲什麼把崇禎的牌位移入了帝王廟,卻把萬曆、泰昌、天啓的牌位移出去了? 第2張

更爲難得的是,此時的乾隆依然能夠不斷地反思自己,從來沒有因爲這點功績而自大自滿。乾隆在平日的讀書習性中,很注重“觀德”這個詞,因爲,在乾隆的眼裏,“觀德”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褒揚誇獎,也不是膚淺平常的俗媚之話,而是觀察事物的本質,並能得出經驗與反思。

乾隆曾做過一次意味深長的總結,他認爲:如今,將千百年歷史鐫刻下的帝王匯聚在一間屋子裏,彷彿就是將歷史上的得與失、愛與恨、對與錯,通通鋪展開來。當今世人除了緬懷歷代帝王,更要從這諸多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史爲鑑,這纔是最重要的。

乾隆第四次來歷代帝王廟的時候,已經是六十五歲了,已過花甲年齡的他寫下了《躬祭歷代帝王廟禮成有述》:聖惟吾法庸吾戒,法者實稀戒實多... ...可以說,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乾隆對古代帝王有了新的認識。

他在詩中寫道:“縱觀歷代帝王的所作所爲,與其說是學習借鑑各位的能力與思想,不如說是警戒自己不要去重蹈各位的覆轍,更要懂得不去做什麼,而不是要去做什麼。”相比上次祭祀提出的“法、戒並舉”,這次乾隆更強調“戒”。

此時的乾隆皇帝,已經到了垂暮之年,心胸也自然變得更加寬廣了。所以,他也顛覆了曾經深信不疑的觀點。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乾隆下了一道很長的聖諭,對帝王廟入祀的帝王人數進行了一番調整。

乾隆爲什麼把崇禎的牌位移入了帝王廟,卻把萬曆、泰昌、天啓的牌位移出去了? 第3張

乾隆對於崇禎皇帝充斥着與衆不同的情愫,可以說是惺惺相惜。在他看來,明朝之所以能走到這樣的悲慘境地,完全是因爲萬曆和天啓皇帝破罐子破摔,導致局明朝勢無力迴天的結果。到了崇禎皇帝執政的時候,“國事已不可爲”,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求天時地利人和。

也因此,乾隆認爲:此時不管崇禎怎麼努力挽救,也是於事無補了,最後,他只能以身殉國。之後,乾隆把崇禎皇帝的牌位添了進去,卻把萬曆、泰昌、天啓皇帝的牌位移出了帝王廟。因爲,在乾隆看來,實乃“千古大公定論”,覺得他們實在不配。

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那麼的簡單,孰是孰非,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知道了。不管明朝的皇帝們怎麼樣,明朝已經成爲了歷史,也不管乾隆對於明朝皇帝有着怎樣的評價,一切都不可挽回了,過去的已經成爲了過去,世人只能以史爲鑑,努力做最好自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