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鐵騎,最後是怎麼沒落的?

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鐵騎,最後是怎麼沒落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袁崇煥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明朝,作爲一個從建立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戰爭的王朝,誕生了太多戰功卓著的軍隊和統帥,這些軍隊因明朝而生,大多也隨着明朝滅亡而消逝在歷史當中,但明朝有這麼一支軍隊,先是爲明朝而戰,之後擁兵自重成爲軍閥,最後甚至“叛國投敵”助清兵入關,這支軍隊便是組建於遼東的關寧鐵騎。

一、敵人的敵人

公元1616年,女真人努爾哈赤完成了對分散在東北各地的女真部落的統一,建立大金國,以表明自己承襲自完顏氏的金朝,並於三年後對明朝發佈了“七大恨”的討明檄文,正式與明朝決裂。

從這個時候開始,後金對明朝邊境的襲擾越來越頻繁。相比於主要是步兵的明軍,後金的部隊大多由弓馬嫺熟的騎兵構成,驍勇善戰的同時具有極強的機動性。

在幾次與後金軍平原上作戰失利後,明軍開始轉爲守勢。以大軍築城堅守,這樣的作戰方式雖然遲滯了後金的進攻步伐,卻需要國庫撥發大量的銀錢來築城以及充作軍餉,同時又無法阻止後金對遼東地區的步步蠶食。

公元1622年3月,時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尉的王在晉,在勘探了遼東的防務之後,嚮明熹宗朱由校呈報,主張放棄遼東和遼西,以長城爲邊境,全軍退守山海關,只用水師不斷的騷擾後金腹地。這樣一來,大明雖然失去了一塊可有可無的土地,卻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國家對軍隊的投入,極大地緩解明朝日漸虧空的國庫壓力。

王在晉的提議在現在看來無疑是正確的,但在當時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王在晉被指責怯懦畏敵後,遭到罷免調任南京,改由孫承宗督師遼東防務。孫承宗雖有心奪回遼東的控制權,但明朝的官軍在野戰中實在打不過後金,孫承宗只能一邊繼續在山海關外向東修築堡壘要塞,一邊思考如何建立一支可以在野戰中打敗後金的新軍。

王在晉被調任後,主動請纓駐守遼東的袁崇煥就成了遼東前線的最高長官,和孫承宗一樣,袁崇煥也希望可以組建一支新軍與後金軍作戰。

在觀察了遼東各地的民衆後,袁崇煥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兵源。

在當時的遼東地區,除了有漢人居住外,還有許多逃難至此的遼民,這些人雖然不喜歡明朝,但更討厭在他們的土地上肆意擄掠的後金軍。袁崇煥給朝廷上書,表示既然要固守遼東,那麼在軍隊的構成方面就要不拘一格,即大膽的徵召遼東當地的部族爲軍,利用遼東人固有的彪悍,以及想要守護家園和妻兒的想法,實現“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的構想。

袁崇煥的想法很冒險,但還是得到了皇帝朱由校和朝廷大員孫承宗的認可,袁崇煥立刻開始在遼東招募新兵,並將他們儘可能多的訓練成騎兵,之後將其編入關寧軍,準備與後金的八旗騎兵抗衡作戰。因爲駐守在山海關寧遠一帶,這支軍隊又被稱爲關寧鐵騎。

就在關寧鐵騎組建沒多久,一場嚴酷的考驗就到來了。

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鐵騎,最後是怎麼沒落的?

二、連戰連捷

公元1627年5月,剛剛接手後金大權的皇太極,以爲父報仇的名義,率大軍圍困錦州,攻城誘降的同時分兵攻打寧遠,企圖一舉攻破明軍防線。

後金圍困錦州的消息傳回北京,京師震動,立刻命令坐鎮寧遠的袁崇煥馳援,但袁崇煥非常清楚,皇太極圍困錦州的目的就是要他出兵援救,這樣一來,皇太極就可以發揮八旗騎兵的優勢,在野戰中將明軍擊潰。

同時,袁崇煥也清楚錦州城的實力,料定皇太極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將其拿下,所以只派了祖大壽和滿桂帶一萬軍前去救援,在僅僅與後金護衛糧草的偏師交戰一番後,就撤回了寧遠城。這樣一來,既完成了朝廷的命令,還鼓舞了錦州城的士氣。

很快,事情的發展就和袁崇煥想的一樣,皇太極對錦州的攻勢陷入了攻城不下勸降不成的困局。爲免夜長夢多,皇太極一邊繼續圍困錦州,一邊調集軍力對寧遠發起猛烈攻勢,只要能攻下一座城,他就有了和明朝談判的籌碼。

5月28日,集結完畢的八旗騎兵隨着皇太極的一聲令下衝向寧遠城,城頭上的大炮隨即開火,隆隆的炮火聲伴隨着的是一排又一排八旗兵的倒下,但剩下的八旗兵依舊悍不畏死的向前衝鋒。

作爲統帥,皇太極專門研究過明軍的守城方法,只要八旗兵可以衝過平原地帶進入火炮的射擊死角,就有希望攻上城頭。

就在八旗兵付出一定代價快要衝到城下時,一向只敢據城堅守的明軍居然打開了城門,一支手持三眼火銃的騎兵從硝煙後殺出,在距離八旗兵百八十米的距離上開火射擊。

密集的鉛彈瞬間便打亂了八旗兵的衝鋒,不等八旗兵反映過來,明軍已經衝到近前,將火銃調過來當做榔頭砸向八旗兵。

這支突然出現的騎兵,便是關寧鐵騎,他們阻擋住了八旗兵的前軍,使他們無法靠近城牆,而城樓上的火炮則不斷地轟擊皇太極的中軍和後軍,戰鬥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中午,八旗兵依舊無法擊退明軍衝進城門。

隨着八旗兵的死傷越來越多,以及主將的大帳被火炮摧毀,皇太極只好下令撤退。

5月29日,攻伐寧遠不成的皇太極,率軍退向錦州展開攻擊,卻在明軍西洋火炮的猛烈攻擊下傷亡千人後撤圍。隨着天氣越來越炎熱,軍中的傷病越來越多,皇太極只好下令撤軍返回瀋陽。

寧錦之戰,關寧鐵騎一戰成名,自從有了這支勁旅守備寧遠,八旗兵再也沒敢進犯。但皇太極攻伐大明的想法卻一刻都沒有停止,崇禎二年秋,恢復了一定實力的皇太極決議再次攻伐大明,這一次,皇太極選擇繞道蒙古草原,避開了關寧鐵騎,於10月26日突破喜峯口的守備入塞。

面對突如其來的八旗兵,剛剛因爲拖欠軍餉鬧過兵變的明軍在八旗兵的衝擊下瞬間崩潰,到30日,八旗兵已經完成了對北京城最後一道門戶遵化的包圍。

接到八旗兵攻打北京的消息後,袁崇煥大爲驚慌,如果真的讓皇太極拿下北京,那麼宋朝的靖康恥就要在明朝再次上演。危機關頭,袁崇煥再次想起了手上的關寧鐵騎,立刻命令據北京最近的山海關守將趙率教帶領四千輕騎兵先行出發,自己統帥九千鐵騎隨後跟進。

讓袁崇煥沒想到的是,在趙率教的軍隊抵達之前,遵化已經被八旗兵攻陷,趙率教的軍隊在城外被伏擊,全軍覆沒。

趙率教身死殉國的消息很快被袁崇煥得知,爲了保衛京師,袁崇煥下令全軍繼續前進,趕往熹薊州阻攔八旗軍。當袁崇煥感到薊州時才得知,皇太極已經率部去往通州,好不容易趕到通州又接到消息,八旗兵已經離開通州前往京城。

就這樣,袁崇煥又率領關寧鐵騎追着八旗軍來到京城,此時的關寧鐵騎已經是人困馬乏,出發時的九千兵馬也因爲掉隊只剩下五千。而這恰恰就是皇太極想要的結果,將袁崇煥的軍隊拖到疲憊不堪後,在京城下將其殲滅。

袁崇煥自然知道皇太極的想法,但他沒有辦法,爲了搏一線生機,袁崇煥沒有選擇堅守,而是趁着八旗兵在廣渠門外集結調度時,親自率領關寧鐵騎發起衝鋒。

對於袁崇煥的攻擊,八旗兵雖感到驚訝,卻很快衝上去迎戰,然遲遲無法將其擊潰。隨着越來越多的八旗兵向中軍殺來,袁崇煥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在戰鬥中差點被一刀砍倒。

危急之時,八旗兵因爲所有的軍力都殺向中軍,側翼開始變得空虛,在南邊奮勇作戰的祖大壽抓住機會,聯合及時趕到的四千鐵騎殺到八旗兵後方。突然之間腹背受敵的八旗兵立刻出現慌亂,在關寧鐵騎和城頭火炮的共同打擊下潰敗。

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鐵騎,最後是怎麼沒落的? 第2張

三、沒落叛國

廣渠門一戰後,袁崇煥解救了京師的困局,卻遭到崇禎帝的懷疑被投進監牢,並於崇禎三年八月被凌遲處死。

袁崇煥死後,關寧鐵騎落到了祖大壽的手中,繼續駐防山海關。對於這支勁旅,皇太極是又愛又恨,總是希望可以將其收入自己麾下。

公元1631年農曆七月,皇太極趁祖大壽率軍在大淩河修築城牆之際,以重兵將其包圍,祖大壽率關寧軍倉促應敵,無法突圍。當時的大淩河城因爲還沒有修築完成,所以只有幾天的糧草預備,皇太極在圍困祖大壽第十天後,便開始寫信對其進行勸降。

對於皇太極的勸降,最初祖大壽一概不予理睬,繼續堅守待援,但隨着孫承宗連續多次的援救失敗,以及城內糧食馬匹的消耗殆淨,祖大壽無奈之下只好在十月開城獻降。

投降之後的祖大壽受到皇太極很高的禮遇和優待,當祖大壽提出願意作爲內應前往錦州幫皇太極奪取錦州城時,皇太極當即同意,卻不料祖大壽一進入錦州就緊閉城門並組織官兵禦敵。

皇太極雖知道自己被耍了,但對祖大壽之子祖可法等人依舊以禮相待。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1639年,皇太極再次起兵攻打寧遠和錦州,祖大壽作爲明將再次兵敗被圍,一起被圍困的還有率軍馳援的洪承疇,最後,兩人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於1642年相繼投降。

公元1656年,祖大壽在北京病逝,關寧鐵騎這支勁旅落到了吳三桂的手中,成爲了他割據雲南的資本,以及最後起兵反清的先鋒軍。但此一時彼一時,三藩之亂時的關寧鐵騎,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驍勇。

1678年,隨着三藩之亂的平定,最後一部分遺留的關寧鐵騎也化作了歷史的塵埃。

有盧象升的天雄軍在,便沒有李闖的勝算,然天不佑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