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鄭穆公:秦晉之好對他來說是最終的歸宿

鄭穆公:秦晉之好對他來說是最終的歸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穆公的失落感:秦晉之好的最終歸宿。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鄭穆公的身世很有淵源,在成爲鄭國國君前,鄭穆公是鄭文公的兒子公子蘭,他的母親是南燕國女燕姞,就是姓姞的。鄭文公的大夫石癸曾說:“吾聞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後當有興者。”也就是說鄭穆公的身體裏除了流淌着鄭國公族的血液,更流淌着上古明君后稷的血液。那時候的人都相信天命輪迴的宿命,認爲祖先裏有厲害的人物,後世子孫必然也會飛黃騰達,鄭國大夫石癸的說法代表着當時貴族上層們的某種共識。

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君,出生之時還很少有異象的出現,大不了遇到聖君或者亡國之君的時候,會有諸如彗星出現的事件發生。而到秦朝建立後的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的封建王國後,幾乎所有皇帝出生的時候都會有怪事情發生,比如什麼紫光瀰漫,神龍繞樑等,還明明白白的記錄在史書中,所謂“神光照於室內,天地氛氳,和氣充塞”,反正就是神乎其神。而鄭穆公當年出生的時候也是有事情發生的,《史記載》:“二十四年,有妾夢天與之蘭,生穆公蘭。”鄭穆公的母親燕姞在生他的時候,夢見了神仙賜予蘭草,要知道蘭草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就屬於比較神聖的東西,屈原在《離騷》中就無數次自比蘭草,這是賢人的代表。

鄭穆公:秦晉之好對他來說是最終的歸宿

《史記》載:“四十五年,文公卒,子蘭立,是爲繆公。”那麼,鄭穆公繼位的時間方當二十一歲,正是青春年少之時,血氣方剛,可是鄭國之福,按照大夫石癸的說法,鄭穆公可能成爲振興鄭國的關鍵人物。但鄭穆公處鄭國衰敗之際,自出生到繼位,甚至到後來的經營鄭國,都並非一帆風順。《史記》載:“初,鄭文公有三夫人,寵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羣公子。子蘭奔晉………”鄭文公本來是和好色任性之輩,前前後後當了四十多年的君主,娶了無數的老婆,生了無數的兒子。由於兒子太多,鄭文公如果在夜深人靜之時,忽然想起父輩們的相與殘殺,多半也會心有餘悸。但這種擔憂最終卻被權力和貪慾所覆蓋,當鄭文公的王后陳嬀死後,太子華因投奔齊國,希望借齊國之力顛覆鄭國,直接導致鄭文公對諸公子產生猜疑和憎恨,將兒子們全全殺害,沒有殺掉的也被驅逐出了鄭國,其中就包括當時還是公子蘭的鄭穆公。

歷史終究會選擇那些時運不錯的貴族子弟,公子蘭選擇逃亡的國家是晉國,而當此時正好是晉文公在位。公子蘭的識人之術不錯,《史記》載:“時蘭事晉文公甚謹,愛幸之,乃私於晉,以求入鄭爲太子。”公子蘭對晉文公非常恭敬,乃至在晉國還取得了一官半職,頗受晉文公所器重,在晉國擔任大夫官職。但在晉國見證晉文公的宏圖偉業而後,公子蘭自然對迴歸鄭國,建立一番功勳有着極度的渴望。因此纔有“乃私於晉,以求入鄭爲太子。”當年鄭國大夫石癸曾經評價公子蘭說:“餘庶子無如蘭賢。”這種記載既然可以在浩繁的史書中傳承,自然在當時就是貴族子弟圈層們的某種共識,那麼石癸就如同“江湖百曉生”或“武林琅琊榜”,對公子蘭而言,具有某種決定命運的作用。既然可以進入榜單,又如此尊敬晉國,晉文公沒有理由不幫助公子蘭。

鄭穆公:秦晉之好對他來說是最終的歸宿 第2張

《史記》載:“晉文公欲入蘭爲太子,以告鄭。”此時的晉文公多半已經在中原可以呼風喚雨,也才僅僅是“告鄭”,就想要攪亂鄭國儲君之爭。但是鄭文公屬於那種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物,況且當年晉文公流亡鄭國時,鄭文公並沒有加以善待,這也是晉文公對鄭文公非常不滿意,而要重新選擇一位親晉派的公子,這樣也才便於自己更好的控制鄭國,便於晉國向東方的中原進攻。晉文公對公子蘭可謂是仁至義盡,發動大軍威逼鄭國,鄭文公“遂許晉,與盟,而卒立子蘭爲太子”,此後也纔是“晉兵乃罷去”,公子蘭此時以晉國之力迴歸鄭國,本身就已經成爲鄭國的實際權力派人物,而且即便那位鄭國預言家石癸本身也是公子蘭的擁護者。鄭文公的地位,明顯在鄭國的未來派權臣中,還不如自己的兒子公子蘭。這也是後來鄭國與晉國形成戰略同盟的直接原因。

鄭穆公:秦晉之好對他來說是最終的歸宿 第3張

公子蘭不選擇晉國,又能選擇誰呢?數年而後,鄭文公駕崩,公子蘭繼位,是爲鄭穆公。而此時晉國雖有所衰落,但依然穩若磐石,權卿武將們同心同力。《史記》載:“秦繆公使三將將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詐以十二牛勞軍,故秦兵不至而還,晉敗之於崤。”秦穆公爲何要進攻鄭國,其實無非就是認定鄭穆公新上任,還不能掌握鄭國國情,也可能無法抵禦突襲而來的秦國大軍,誰曾想到鄭國子弟們此時尚且對鄭國心有尊敬,即便是一個商人,也願意孤身冒險,爲自己的鄭國解脫危機。更重要的是,秦穆公忽視了晉國的存在,崤山之戰成爲秦國戰爭史上的恥辱柱,也是秦國與晉國打破“秦晉之好”,開始結仇並相與攻伐的開始。鄭穆公無心之過,即便是其自己可能也並之情,這也就是春秋戰國,總是有那麼多無法預料的危機,潛伏在自己的四周,比那些明槍暗箭,還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