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帝是亡國皇帝,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崇禎帝是亡國皇帝,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號崇禎,通稱爲崇禎帝 。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和歷史上的其他亡國之君相比,明朝的崇禎皇帝確實收穫的同情居多,而且在歷史上新王朝普遍詆譭舊王朝末代皇帝的情況下,清朝對崇禎也沒有大肆污衊,對他的評價基本上還算客觀,在《明史》裏使用了“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和“豈非氣數使然哉”這樣的語句,可以說是幫助崇禎在推卸亡國的責任,爲何如此?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直在努力

崇禎帝是亡國皇帝,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崇禎繼位前後,明朝已經是千瘡百孔,他執政的十七年間,又要同時面對農民起義軍,清軍的夾擊和朝中百官的敷衍和黨爭,情勢無比艱辛,但少年繼位的崇禎並沒有畏懼困難,不像歷史上的很多末代帝王那樣得過且過,而是一直在努力挽救江山社稷,不管他有多大本事,但他的努力,全天下人都看得見,並且崇禎不好色,生活簡樸,這些優點把他能力上的欠缺也都彌補了,除了抨擊他治國能力差,還能詆譭什麼?

不停地道歉

崇禎生前,已經公開的把自己要擔的責任全部攬在了自己身上,短短十七年時間,崇禎六下“罪己詔”,爲農民起義軍攻破城池,爲清軍入寇,爲旱災等等,一直不停地在給天下人道歉,不停地在認錯,臨死前,還在懇求李自成“勿傷百姓一人”,可以說,把皇帝的面子丟了個精光,相比起那些死了嘴都硬的亡國之君,編史書的史官們怎麼也要給崇禎些面子,崇禎實際上是在幫士大夫集團背鍋。

寧死也不退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殺到北京城下,此前,崇禎其實有很多機會南遷至南京,完全可以據江保存半壁江山,但他就是不跑,寧願殉國,也不願意做逃跑的皇帝,用生命捍衛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尊嚴和榮譽。相比起頹廢之下,躲避現實的隋帝楊廣和“靖康之變”時屈膝投降的宋徽宗、宋欽宗,崇禎的形象要高大太多,殉國的皇帝不好罵。

清朝的政治需要

崇禎帝是亡國皇帝,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崇禎死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是打着爲崇禎報仇的名義來的,而後,爲了和李自成的大順朝爭奪民心(主要是士大夫和士紳的心),清朝必須把自己放在對民心有利的位置上,李自成進北京後,逼死崇禎,拷餉官員,那麼,清朝就要大肆褒揚崇禎,以此拉攏明朝各地的士紳集團,表明自己和殘害他們的李自成不同。

同樣,崇禎在世時,雖然士大夫們也會指着他的鼻子罵,可實際上,他們對於崇禎這樣的皇帝是從心裏想着的,崇禎剛上臺就幹掉魏忠賢,廢掉特務機構東廠和錦衣衛,執政期間在各種政策上也基本上是按照士大夫集團的步伐走,這樣的皇帝纔是士大夫們喜歡的皇帝,他們非常樂意從輿論上配合清朝褒揚崇禎,所以,清朝之後,崇禎的名聲其實一直都不錯。

綜上所述,即使崇禎的缺點依舊數不勝數,但堅持、勤儉和殉國這幾點就足以讓後人同情他而不是指責和辱罵他,再加上某些和諧情緒在內,崇禎就成爲了歷史上最受同情的亡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