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繼位後,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乾隆繼位後,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號“乾隆”。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康熙皇帝幸圓明園,時年十一歲的皇孫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受父命謁見康熙。

康熙見到乾隆後,異常喜愛,不但馬上將其接進皇宮養育,還親自爲其授課,對他的態度更是:“朝夕訓迪,過於諸皇孫”。

此後,乾隆在康熙人生的最後幾個月裏,一直“朝夕隨侍”,受到康熙的精心培養。

這也是某些歷史小說或歷史電視劇裏描述的,康熙皇帝因看重皇孫弘曆,故而將皇位傳給雍正皇帝的由來,

實際上,乾隆被康熙看重並培養時,距離康熙駕崩僅不到九個月,或許,康熙傳位的遺詔早就寫好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不是雍正父憑子貴,而是康熙在確定了皇位繼承人後,刻意的幫助雍正培養下一代,還是子憑父貴。

當然,康熙遺詔到底是什麼時候寫的,誰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臨終前才寫,那會才決定誰做繼承人,也有可能確實是看三代而定。

不管怎麼說,康熙皇帝在自己的一百多個孫子裏面,對乾隆的特別欣賞及寵愛,確實對乾隆此後的政治經歷,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就連雍正遺詔中都表示:“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爲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

乾隆繼位後,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也因此,雍正登基後沒多久,於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就祕密的冊立乾隆爲皇儲。

雖然是祕密建儲,但在當時,卻是一種幾近公開的祕密。

比如,雍正八年時,乾隆以皇子身份修纂完成《樂善堂全集》(書中很多觀點跟雍正是相悖的),當時的宗室親王、朝堂大學士、軍機大臣們,紛紛主動爲其作序。

這種公開巴結、親近某個皇子的態度,在任何時候,都是被皇帝所忌憚的。

但雍正這個刻薄皇帝對此毫無干涉和批評,任由臣子們以對待太子的態度親近乾隆,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乾隆身爲皇子時,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受康熙的影響和恩惠很大,他對待祖父康熙的心態,是絕對心存感激的。

加上康熙在位時的功績突出,超過了至乾隆繼位時,此前所有的清朝皇帝,乾隆對康熙除了感激之外,又多了一種崇拜之情。

並且,乾隆繼位後,在政治態度上,治理國家的方式上,以及對待官僚、臣民的方法上,很多都是學習的康熙。

康熙講寬仁治國、治吏、治民,乾隆也大致如此,表示:“治天下之道,當以仁爲本”。

康熙講人君應仁慈、包容,乾隆也表示人君要有博大之胸懷,使“衆皆有所託命”。

康熙講君臣相交當“君臣誼均一體”,乾隆雖然更強調尊卑,但也表示:“上下一心,君臣想得則治,反之則亂,合若符節,信如音響”。

雖然,乾隆皇帝在執政時,因國內形勢的某些變化,如農民起義、官員貪腐等,經常會把執政態度由寬變嚴,但大體上,還是以康熙朝的執政理念爲主。

乾隆對康熙的學習和模範,一直貫穿他的整個執政生涯,其尊敬祖父康熙,甚於尊敬父親雍正。

乾隆甚至於連在位時間,都不敢超過康熙的六十一年,到六十年就趕緊退位。

不過,乾隆雖然喜歡學習康熙,但並非只學習和模仿康熙,自古以來的皇帝中,政績特別突出的皇帝,都在他的學習之列。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乾隆除祖父康熙之外,最推崇,且最願意學習的皇帝。

這是因爲,“貞觀之治”時的某些寬仁爲政的理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虛心納諫,和絕大多數臣子們的和諧關係,都契合乾隆希望實現或遵從的執政理念。

另外,在康熙皇帝的《聖祖御製詩》中,第一集的第一首就是講《貞觀政要》,康熙都推崇的皇帝,乾隆自然也會重點研究。

乾隆繼位後,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第2張

乾隆還是皇子時,就在詳讀《貞觀政要》後對李世民表示推崇:

餘嘗讀此書,想其時,未嘗不三複而嘆曰:貞觀之治盛矣......人君當上法堯舜,遠接湯武,固不當以三代以下自畫,然觀爾日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仁義,薄法術,太宗之虛己受言,諸臣之論思啓沃,亦庶幾乎都俞吁咈(意君臣和諧)之風矣。

繼位後,乾隆也經常從《貞觀政要》中尋找治國理政的方法,還專門爲《貞觀政要》寫詩一首:

懿德嘉言在簡編,憂勤想見廿三年。

燭情已自同懸鏡,從諫端知勝轉圜。

房杜有容能讓直,魏王無事不繩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執政時,搞出的所謂“十全武功”,除了想緊追祖父康熙的功勳外,未嘗不是想重現“天可汗”李世民的輝煌。

故而,乾隆一生,對他影響最大的帝王,除祖父康熙外,還有唐太宗李世民。

乾隆學習也好,模仿也好,去劣存優也好,其執政理念,基本都是從康熙和李世民的經驗中而來。

至於效果,就需要後人根據乾隆執政時的實際情況去分析判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