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孫權爲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三國時期孫權爲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曹丕公元220年篡漢稱帝,劉備緊接着在221年在成都稱帝,而孫權則是一直“隱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稱帝。雖然孫權最晚稱帝,但周瑜、魯肅兩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有輔佐孫權稱帝的計劃。

周瑜——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

三國時期孫權爲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後權稱尊號,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江表傳》

這段記載出自《三國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意思是說孫權稱帝時,對公卿百官說:“如果不是周公瑾,我是不可能稱帝的”。周瑜210年去世,當孫權稱帝時,周瑜已去世19年了,而孫權能這樣說,可見周瑜對於孫氏立國江東的謀劃與貢獻。

真實歷史上的周瑜,是一個“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並非如《三國演義》裏所描寫的那樣小肚雞腸。周瑜輔佐孫策掃平江東六郡,赤壁之戰擊敗曹操,江陵之戰逼走曹仁,絕對算得上一代英才,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周瑜的貢獻,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周瑜對江東立國的謀劃。

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祕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三國志·魯肅傳》

這段記載出自《魯肅傳》,周瑜與魯肅交好,當時魯肅的好友劉子揚勸說魯肅投奔巢湖大盜鄭寶,魯肅準備前往。結果周瑜已經提前把魯肅的母親送到了吳地,周瑜爲了勸說魯肅投奔江東,說了這樣一番話:

當初伏波將軍馬援回答光武帝劉秀:當今天下,不只是君擇臣,臣亦擇君。現在江東孫權招賢納士,而且我聽有智慧的長者祕密談論,承接天命代替劉氏的,一定會興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奠定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

現在正是有識有志之士歸附英傑之時,我剛體會到這個道理,你不需將劉子揚的話放在心上。魯肅聽從了周瑜的勸說,於是和周瑜一起南下江東,投奔孫權(當時孫策已死,孫權初執掌江東)。

我們看周瑜勸魯肅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振聾發聵的,要知道當時纔是公元200年,天下局勢尚未明朗。而周瑜已經有了自東南興起帝業的謀劃,袁術稱帝后迅速滅亡的局面看來沒有讓周瑜產生什麼感覺。而魯肅一聽周瑜這麼說,估計一下子感覺遇到了知音……

三國時期孫權爲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第2張

魯肅——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三國志·魯肅傳》

看來孫權稱帝時,發表“獲獎感言”不止感謝了周瑜,也感謝了魯肅。孫權對公卿大臣們說的是:“當初魯肅早已經謀劃了今天這樣的局面,他實在可以說是對時勢最爲清楚的人。”孫權爲何這麼說呢,因爲魯肅第一次見面就給孫權規劃好了稱帝路線。

肅對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爲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魯肅傳》

周瑜把魯肅“忽悠”到了江東,極力向孫權推薦魯肅,於是孫權立即召見他,兩人之間的對話有人稱爲“塌上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要了早了七年的時間。我們來還原一下兩人當時的對話:

孫權:“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爲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爲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爲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爲什麼呢?因爲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

孫權又說:“我如今盡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年僅18歲的孫權或許是在掩飾什麼,或許真的如他自己所說沒有想得那麼遠,但魯肅的戰略宏圖卻真的是讓人非常驚豔!

三國時期孫權爲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第3張

魯肅根據當時局勢爲孫權量身定做了“稱帝戰略”:第一步,鼎足江東,與曹操、荊州三分天下;第二步,攻取荊州,進取益州,全據長江;第三步,稱帝建號與曹操爭奪天下。不得不說,魯肅是可以與諸葛亮相媲美的戰略家,其對天下大勢的把握與預測,真的是一般人很難做到。

公元208年,曹操在南征荊州之後,把目光投向了江東。面對曹操的威名與幾十萬大軍,江東羣臣大多數都建議投降,爲何只有魯肅、周瑜認爲不能投降曹操?除了各種客觀原因,投降曹操與兩人輔佐孫權稱帝的謀劃不符,所以他們極力主張抵抗曹操。

受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奪取天下的影響,當時的有志之士的最高志向就是能夠追隨一位明主,逐鹿中原定鼎天下,以此來實現自己的“從龍之功”。如蕭何、韓信,鄧禹等那樣,做一個青史留名的開國功臣,所以周瑜、魯肅有這樣的志向,其實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