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德身爲馬超部將,爲何寧願歸順張魯和曹操,也不願意歸降蜀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關羽北伐的襄樊之戰中,龐德所乘坐的小船傾覆,被關羽俘虜,關羽知道龐德的堂兄龐柔身在蜀漢,於是勸龐德投降,結果龐德破口大罵。

《三國志 龐德傳》: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爲國家鬼,不爲賊將也。

龐德對關羽說道:小子,說什麼投降!魏王有百萬雄兵,聲威震動天下。你的主君劉備只是個庸才罷了,怎麼會是魏王的敵手!我寧肯成爲國家的亡魂,也不做敵軍的將領。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龐德

由於龐德視死如歸,最終關羽殺了他,龐德爲自己的忠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與龐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于禁,于禁也被關羽俘虜,但是于禁選擇了保命投降,所以他活了下來,最後還活着回到了曹魏。

龐德明明有機會選擇活下來,但他選擇了死。

這並不是龐德第一次拒絕歸降蜀漢,早在龐德跟隨馬超進入漢中投靠張魯時,龐德就有機會繼續跟隨馬超南下投靠劉備,但龐德的選擇卻是留在漢中暫時投靠張魯。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龐德的堂兄龐柔,很明顯,龐德與龐柔兩堂兄弟是一直跟隨馬超南下的,馬超投靠張魯後,不被待見,於是繼續南下投靠了劉備,龐柔選擇跟隨馬超投靠劉備,而龐德寧願投靠張魯這樣的人,寧願兄弟分離,也不願意跟隨馬超投靠劉備。

明明有兩次機會,爲什麼龐德一直拒絕歸降蜀漢?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2張

龐德被關羽俘虜

龐德最初是馬騰軍中的將領,從史書的記載來看,龐德是和張遼一樣的勇武之將,是馬騰軍中最勇猛的將領,沒有之一,其勇猛不亞於馬超,後來馬騰被曹操徵召到朝廷中當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軍隊,龐德於是跟隨了馬超。

曹操進入了關中之後,馬超聯合韓遂及關中十部軍閥聯合起來反抗曹操,其結果是曹操打敗了關中聯軍,馬超帶着龐德逃到了涼州,一年之後,龐德跟隨馬超捲土重來,結果再次遭到失敗,於是馬超失去了在關中的立足之地,南下漢中投靠了張魯。

雖然馬超一直失敗,但是龐德一直不離不棄地跟隨馬超,說明了龐德比較忠心,至少他沒有在當時投靠馬超的敵人曹操,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馬超投靠了劉備,爲什麼龐德不再跟隨馬超了?

其根本原因就是龐德對馬超的爲人感到失望。馬超在歷史上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不是三國演義中所塑造的大漢忠臣。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3張

龐德對馬超的爲人感到失望

馬超的父親馬騰及其家族被曹操徵召到鄴城做官,名爲做官,實爲軟禁與人質,這也是曹操爲了控制馬騰軍隊的一個辦法,赤壁之戰後,曹操的眼光放到了西部,準備收復關中與涼快,這必然與馬超、韓遂等關中軍閥產生矛盾。

公元211年,曹操藉着攻打漢中張魯的旗號進入關中逼反了馬超,最終打敗關中軍閥,控制了關中與涼州,馬超戰敗逃走,由於這次戰爭是曹操主動挑起的,雖然馬超是曹操的敵人,但是曹操也沒有加害馬騰及其族人。

一年之後,馬超爲了爭奪失去的地盤,完全不顧忌他被曹操軟禁當成人質的父親馬騰、兩個弟弟馬鐵與馬休以及整個家族兩百多口人的生命安全,主動進攻臣服曹操的城池,這個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以正常的邏輯來說,當馬超攻打臣服曹操的城池時,很明顯就應該會想到曹操會加害自己的親人與族人,但是馬超並不在乎,他爲了自己的私念,不顧親人與族人的安全,強行率軍攻打冀城,曹操在一怒之下,就殺死了馬超的父親馬騰、兩個弟弟馬鐵與馬釘,還有整個家族兩百多口人,這等於是把馬超滅族了。

正史上的馬超是個無情冷血的人

馬超不是個正常人,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或者說是野心很大的人,爲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放棄家人與族人的生命於不顧,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馬超在反攻冀城時,因爲輕信趙衢、尹奉的話,輕易率軍出城,導致自己的妻子和長子被樑寬、趙衢殺害。

馬超在南下投靠劉備時,沒有把自己的妾董氏和另一個兒子馬秋帶走,導致馬秋被張魯所殺,董氏被強行改嫁給閻圃,可見親人在馬超的眼中,都不如自己的事業重要,這就是馬超的冷血無情,而這些都被龐德看在眼中。

龐德是一個忠誠的將領,陳壽在史書這樣評價過龐德:

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翻譯過來,龐德獻出生命叱責敵人,有周苛的節操。周苛是劉邦手下的將領,滎陽之戰中,劉邦被項羽團團包圍在滎陽,當時周苛是守城的將領,劉邦在城破之前偷偷溜走了,周苛則守城直到被項羽俘虜。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4張

陳壽說龐德有周苛的節操

項羽想讓周苛歸降,周苛寧死不投降,結果被項羽所殺,周苛的寧死不降成就了忠義的名聲,在陳壽眼中,龐德是跟周苛一樣的人,既是忠誠的人,也是可以爲主君犧牲自己生命的人,龐德的忠義與馬超的無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道不同,不相爲謀,從性格和政治理念來看,馬超和龐德是完全不同的,馬超爲了對抗曹操,可以投靠所有曹操的敵人,比如張魯和劉備,龐德一生主動投降的人只有曹操,沒有第二個人,並且一直忠於曹操,直到被殺。

龐德的確有機會跟隨馬超一起投靠劉備,但他並沒有這麼做,此時的龐德只想脫離馬超,至於後來投靠曹操,則完全是龐德的性格所致。

曹操打敗張魯收復漢中後,聽說龐德驍勇善戰,於是任命德爲立義將軍,封關內侯,還賞賜龐德食邑三百戶,雖然官職與爵位都不高,但這已經是曹操對龐德的厚愛了,漢朝是有戰功才能封侯,龐德被封侯僅僅是因爲曹操聽說龐德驍勇善戰,想用這個人才罷了。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5張

曹操賞賜龐德

但在龐德眼中就是曹操的恩惠,此時的龐德面臨人生的低谷,對於前途並不明確,剛剛選擇了離開馬超,還不知道將來如何,只是暫時留在張魯那裏,結果被曹操厚賜,無疑給了龐德一個人生清晰的目標,同時也讓龐德找到了繼續效忠的對象,曹操此舉就火中送碳的效果。

這也是曹操用人的高明,對於降將,曹操一直是儘量爲我所用,並且還給予賞賜,比如張遼,投靠曹操時被封爲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郃投靠曹操時被封爲偏將軍,賜爵都亭侯,都是官職+爵位的模式,龐德也不例外。

從某一方面來說,曹操就是龐德的伯樂,曹操善於發現人才,善於用人,這給予龐德極大的信心,信心的背後就是忠誠。

再回到襄樊之戰,爲何龐德寧死不降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龐德忠誠。

龐德雖然數次易主,但始終沒有背叛過自己的主君,他最早跟隨馬騰,馬騰被曹操徵召,龐德就跟隨馬超,馬超數次被曹操勢力打敗之後,龐德依然沒有背叛,依然跟着馬超投靠張魯,張魯被曹操收降,龐德順理成章投靠曹操。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6張

龐德忠誠

龐德與張遼的經歷有些類似,張遼最初是丁原手下,被丁原派給何進,何進派張遼外出徵兵,結果丁原被呂布所殺,張遼回來後就投靠呂布,呂布後來殺了董卓,又被李傕郭汜打敗,張遼又跟着呂布逃走,呂布被曹操所殺,張遼就投靠曹操了。

整個過程中,張遼沒有背叛行爲,都是被動投靠,龐德也是如此,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很多將領是這樣,包括關羽也是,曾經投靠過曹操,但關羽依然是忠義的化身,從某一方面來說,龐德也是一個忠義的人。

2、龐德在乎名聲。

龐德是一個在乎名聲的人,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在襄樊之戰前,曹營中有很多將領認爲龐德的堂兄弟龐柔在蜀漢,有投敵的風險,因此猜忌龐德。

龐德是怎麼做的呢?他在出戰前誓言要殺死關羽,要不然就是自己被殺,在戰爭中,龐德還射中了關羽一箭,于禁的七軍都被關羽俘虜後,龐德的手下也有很多人想投降,但被龐德所殺,龐德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名聲,用生命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7張

龐德在乎自己的名聲

這都是因爲龐德在乎自己的名聲,把名聲看得比性命重要,龐德在被俘虜前說過一句話:

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這話的意思是: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苟且偷生,忠烈之士不損毀節操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

龐德在主動求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龐德在乎自己的名聲。

3、龐德爲了家人的前途與性命,放棄了自己的前途與性命。

龐德如果想活命,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投降關羽就行,于禁就是例子,但是如果龐德真的投降了關羽,還會有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他身在魏國的家人前途和性命會有危險。

曹操時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將士在前線作戰,家屬必須留在後方(大本營)居住,名爲居住,實爲人質,曹操多次做這樣的事,就是防止手下將士投降敵人。

龐德作爲馬超的部下 龐德爲什麼沒有歸降蜀漢 第8張

龐德爲了親人的前途與命運

一旦真有人投降敵人,那他們的家屬基本上就沒有前途,情節嚴重的還會沒命,龐德非常在乎家人的性命與前途,寧願放棄自己的,也要給家人留條路。

事實上,龐德也做到了,當他堅決不降而被殺後,他的四個兒子都被賜給關內侯的爵位,並且還有一百戶的食邑,龐德的行爲放在今天來說就是烈士,烈士的家屬當然會受到優待,但前提是龐德不能投降並且要犧牲自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