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曹操和司馬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曹操臨死前,爲何不殺司馬懿,反而殺楊修?

在影視劇裏,優秀的主角往往需要同樣分量的配角相稱,才能徹底綻放其魅力。

如果選老謀深算、韜光養晦的司馬懿做主角,就一定需要個恃才放曠、鋒芒畢露的人作爲陪襯纔好看。歷史恰好就給了司馬懿這樣的對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楊修。

司馬懿的前半生一直在和楊修相愛相殺,兩人所處陣營不同,做人做事也針鋒相對。

可他們的結局卻有天壤之別,司馬懿篡奪國祚,功成身退;楊修卻一敗塗地,身死道消。

後人回看三國,到曹植、楊修敗亡之際總是扼腕嘆息,覺得曹魏崩盤的命運在此刻就已註定。

甚至不少人還埋怨曹操,既然看出了司馬懿不甘人下,爲何臨終前不泯滅了這個禍患?

要說曹操是因爲惜才而放過,那爲何楊修偏偏死於非命?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楊修到底死於何因

其實在曹操眼中,楊修和司馬懿的生死並非趨同,而是對立。

曹丕贏得了國本之爭的勝利,那他的謀主司馬懿就會有高官厚祿;而曹植政爭失敗可以安然退場,但楊修就必須死。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野史傳記裏都有不少楊修肆意賣弄的故事,以至於很多人認爲他就是一次次駁了曹操的面子,纔會被後者臨終清算,死於非命。

這樣的說法,不僅看低了楊修,也小視了曹操。楊修雖然很愛人前顯聖,但在曹操面前卻很收斂。

曹操雖然被詬病疑心甚重,但容人之量一直不缺,只要不觸碰他的逆鱗,些許冒犯並不會放在心上。

楊修會被處死,主要還是因爲他的身份地位,與性格無關。

楊修是譙沛集團的智慧擔當和中流砥柱,很可能成爲未來禍亂朝局的根源,曹操自然留他不得。

其實曹丕和曹植儲位之鬥表面上看是兩個皇子的較量,實際上卻是曹魏內部兩大勢力的抗衡,即汝潁集團和譙沛集團。

前者以汝南、穎川地區的世家大族爲核心,他們是在曹操創業後依附過來的,以文臣和謀士爲主,執掌相權。

而後者以曹操家鄉兗州譙沛籍的庶族地主爲核心,多以武功見長,從一開始就追隨曹操,掌控了曹魏兵權。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2張

然而兩個集團追隨的目標卻耐人尋味,才氣縱橫的曹植得到了譙沛集團武將的認可。

經常帶兵打仗的曹丕卻得到一衆文官支持,成爲汝潁集團鼎力支持的對象。

曹操最後會選擇曹丕爲接班人,也有汝潁集團逐漸勢大,壓制了競爭對手的緣故。

譙沛集團以武將爲主,政鬥謀劃都有不足,因此處處落入下風,不得不倚重“外來人”楊修。

曹操最希望的就是給兒子留下一個穩穩當當、欣欣向榮的朝堂。

而楊修的存在絕對是不穩定因素,只要把他殺了,譙沛集團就會失去政斗的發動機,安安穩穩地居於人下。

而且楊修的出身也被曹操不喜歡,他是弘農楊氏的天之驕子,其父楊彪和袁紹、袁術兩兄弟都是親戚。

而後者曾經是曹操的敵人,一度把他逼到死生之地。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3張

因此在鬥敗袁紹後,曹操屢次想對楊家出手,只是礙於大氏族之間彼此護佑,只能作罷。

臨終前一年,自覺大限將近的曹操心中已經沒了顧忌,隨便找了個藉口,就把楊修處死。

而聲名不彰的司馬懿,在曹操看來,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

不殺並非愛才

是的,這纔是曹操放過司馬懿的根本原因,他認可這個人的才華,對其頗爲看好,但重視度遠遜於那些名噪三國的親隨大臣。

說曹操因爲惜才而放過,完全是高估了當時的司馬懿。

在民間故事裏,曹操和司馬懿之間有很多針尖對麥芒的精彩橋段,比如鷹視狼顧、三馬食槽、不可託付兵權等等。

在這些故事裏,曹操對司馬懿的潛在威脅非常忌憚。

事實上,這些野史傳說的可信度並不高,它們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一點相關的佐證都沒有。

曹操還活着的時候,魏國能人輩出,司馬懿的分量遠遠不足。

曹操53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曹丞相,而司馬懿在一開始只是沒有品級的官吏,兩個人之間交集寥寥,曹操其實很難把他放在眼裏。

就如同大型連鎖集團裏,董事長是很難關注到新入職的大學生,即便後者很有才華。

退一萬步來看,即便鷹視狼顧的情節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也更多是曹操對曹丕的告誡,提示他應該如何用人,怎樣分辨人心,而不是對司馬懿動了殺心。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4張

雖然對儲位猶豫不決,但曹操對曹丕的能力一向非常認可,即便司馬懿野心勃勃,他也不覺得後者能脫離曹丕的掌控。

歷史也驗證了曹操的判斷,司馬懿在曹丕手下是絕對的忠臣能吏。

魏文帝登基後,他被提拔爲侍中兼尚書右僕射,與尚書令桓階、尚書左僕射陳羣,共同負責尚書檯事務。

雖然地位一飛沖天,但他依舊保持了謙和的爲官之風。而且他內心是對曹丕的手腕是認可的,做事一直非常低調。

五年的尚書工作都兢兢業業完成,努力調理魏國的軍政民生。

這段時期司馬懿一直在朝堂活躍,但並沒有拉幫結派,鞏固自己的勢力。

一方面是因爲這個階段他還比較安分守己;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曹丕的權術過人,通過異論相攪等手段,平衡了朝堂勢力,沒有讓任何一家獨大。

曹丕在位期間曾經數次對外征討,很多次他都選擇把後方全權交付司馬懿。

而後者也沒有辜負曹丕的信任,每一次都給了最堅定的支持。

至少在魏文帝這一代,司馬家和曹家是君臣相得的。

真實歷史或許顛覆了不少人的想象,“狡詐陰險”的司馬懿在爲官之初一直都是魏國忠心不二的大臣。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5張

“曹魏忠臣”司馬懿

當然,很多人對司馬懿評價偏向負面也很正常,這不僅僅是演義的影響。歷史上司馬家的後人倒行逆施,庸碌無能,導致五胡亂華。

因此不少人在評價司馬懿的時候,天然就帶了負面濾鏡,總覺得他是陰謀禍國、卑鄙無恥的小人。

但是在《三國志》裏,陳壽曾經這樣評價司馬懿:“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他的評價其實更有參考價值。

因爲司馬懿的忠心耿耿,所以曹丕在去世之前,把司馬懿、曹爽和陳羣定爲託孤大臣,交代兒子魏明帝曹叡要好好依仗幾位大臣,有他們在,定保魏國無虞。

其實在魏明帝曹叡主政的13年裏,司馬懿依然是對皇家言聽計從的,無論分配了怎樣艱難的任務,他都沒有推辭。

比如曹叡要討伐遠在遼東的鮮卑和公孫淵,但是因爲距離很遠,後勤不便,所以朝中大將多有不願。

最後,曹叡把這個爛攤子交給了司馬懿去處理,後者二話不說就奔赴前線,不僅痛揍了鮮卑,還攻滅了公孫淵建立的燕國,徹底完成了曹魏對北方的統一。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6張

執政後期的曹叡其實問題很多,無論是大興土木還是荒淫後宮,都不是明主之象,但司馬懿依然忠心任事,並無怨言。

因此,在曹叡臨終的時候,他也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拉着司馬懿的手,囑咐其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太子,司馬懿慟哭不已,連連磕頭。

可以說,直到魏明帝去世,司馬懿應該都沒生出謀逆之心。

但是即位的太子曹芳並不是魏明帝親子,過繼而來的身份讓他非常尷尬,司馬懿對曹丕父子的情分到此刻也徹底消磨。

他開始不甘於只做個普通賢臣,而是努力讓司馬家掌握更多權力。

曹芳登基的時候只有7歲,所以需要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後者視司馬懿爲一生之敵,處處咄咄逼人。

這個時候,司馬懿也有意攬權,因此二人原本和諧的關係漸漸變得勢同水火。

爲了麻痹曹爽,司馬懿裝病求去,他老賴、逼真的表演讓曹爽放鬆了警惕,而司馬家卻在暗中積蓄力量。

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直接廢掉了曹爽的所有勢力。

從此魏國的實權旁落於司馬家,司馬懿的忠臣之名徹底被打破,他的子孫也產生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7張

智計百出,難逃天數

縱觀司馬懿一生,在曹芳登基之前,他都是足稱典範的忠臣能吏。

而且高平陵之變發生兩年後,司馬懿就與世長辭,一生從未旗幟鮮明地反抗曹家。

如果不是上天捉弄,曹家或許真可以終結三國亂世。

曹操的決斷沒有問題,只是沒想到天意弄人,之前一向身體康健的曹丕竟然英年早逝,在位僅僅七年不到就撒手人寰,差點崩壞了魏國辛苦建立的大好局面。

好在即位的曹叡頗通權術,早年也算是精明強幹,對內對外都統御得當,足以壓服羣臣。

誰成想,這個孫子竟然也是個短命鬼,不到33歲就離開人世,只留下一副主少國疑的爛攤子。

其實只要讓曹丕多活10年,魏國的局面就會徹底不同,司馬懿也不會有篡權奪位的可能。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打下的大好局面最終還是敗給了子孫的短命。

其實大家完全不必糾結曹操爲何沒殺司馬懿,人的決策總是基於現有情況的分析,不可能真的後知五百年。

很多人回看歷史都有個誤區,那就是喜歡從結果倒推過程,司馬懿子孫篡位,所以他必然從一開始就是亂臣賊子。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8張

殊不知人心易變,個人理念是會隨着環境和地位不斷變化的。

初中政治一直教導大家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事物,這一點在放在歷史研究上也是金玉良言。

司馬懿精研儒學,忠君思想早就根植於心,前期的他根本沒有取代曹魏的實力,也沒有這樣的想法。

只是曹叡的早逝讓情勢鉅變,司馬懿忽然意識到朝中已經沒有能威脅到自己的對手。

十年的大權在手讓他一點點被腐蝕,忠君愛民的思想也被拋到腦後。整個司馬家的野心都在不斷膨脹,甚至萌生了篡權之念。

或許,司馬懿最後還是無法過內心那一關,因此在掃除所有威脅後他選擇隱而不發,到死都是曹魏臣子。

一直到十幾年後,其孫司馬炎才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爲晉,定都洛陽。

司馬懿和楊修相比 曹操爲什麼殺楊修放過司馬懿 第9張

結語

都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一點在三國體現得淋漓盡致。公元196年,曹操挾制漢獻帝以令天下諸侯,當時他是多麼的風光得意。

誰曾想幾十年後,歷史就發生了輪迴,而這一次坐到漢獻帝位置上的正是曹操的孫子。

細細想來,曹操和司馬懿竟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世家出身,年輕時不乏報國盡忠的大義;同時在掌權之後野心膨脹,萌生了篡位之念;

就連結局都類似,兩個人雖然都掃除了朝堂阻礙,卻擰巴着不願向前一步,到死都還是前朝之臣。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一切竟能如此相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