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諸葛亮每日吃“三四升”米,司馬懿爲何料定其命不久?

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的準備,發動第五次北伐,大軍兵出斜谷,可結果不但北伐無功,就連他本人也被司馬懿預測到了死亡的結局。

蜀軍在四月佔領距郿縣和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本來要渡過渭水攻陷北岸的積石原,卻被魏將郭淮搶先一步,兩方大軍只能在渭水南北岸僵持了三個多月。

諸葛亮只好不講武德,派人給司馬懿送一套女裝,罵他膽小像個娘們似的,還派使者去挑釁。

誰知司馬懿表面笑嘻嘻,還關心起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來。

司馬懿問他:“你家丞相每天吃得咋樣,營裏事情忙不忙?”,使者也是個實誠人,看這些也都不是機密,就如實回答:“丞相早起晚睡,一天吃不過幾升米,凡是二十軍杖以上的事務都要親自過目”。

司馬懿一聽,料想諸葛亮命不久矣,在送走使者後就把這情況告訴了手下,繼續採取拖延的戰術。

果然,諸葛亮在八月中病情惡化,向勞軍的李福交代完後事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歲。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司馬懿能從幾句話就判預測葛亮的死亡,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基於對整個戰場環境的瞭解,抽絲剝繭才能得出這樣高深的結論。

我們先看看《資治通鑑》裏,使者回答司馬懿的原話,瞭解諸葛亮是如何“食少事煩”。

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懿告人曰:"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諸葛亮早起晚睡,軍中凡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他要親自審批判決材料,確保沒有冤假錯案。

諸葛亮治蜀時推行嚴刑峻法,但審理公平公正,像親信的馬謖,犯了錯也是該殺就殺,絕不徇私,所以法律雖嚴但抱怨的人不多。

這是他對刑罰認真負責的表現,但也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2張

而從使者的“不至”可知:諸葛亮一天幾升米的攝入量是不多的。

按照現在所蒐集到的兩漢量器,經實測之後可以得出,漢朝的一升約爲現在200毫升左右,諸葛亮所吃的四升大概爲800毫升,最多也就裝滿三個平時常見的那種家庭碗。

這還是一天的食量,以一天兩頓來計算,諸葛亮一頓還吃不到現代人兩碗飯的分量。

現代人少吃米飯等主食,可古代的飲食沒有現在這麼豐富,特別是隨時準備作戰的大軍,更沒條件去享受了。

秦漢時期邊軍的配給,就是糧食和大醬,醃菜這些,急行軍的時候不起竈,只攜帶乾糧和風乾肉,所以米飯必須要吃。

諸葛亮身高八尺,根據出土的漢末銅尺來看,一尺大約爲23.5釐米,所以他身高在188左右。

一個188的山東大漢,一天進食不過兩三碗飯,他身爲主帥,也經常親上戰場指揮,消耗過大,攝入量卻遠遠不達標。

我們常說三十歲前人找病、三十歲後病找人,何況諸葛亮已經54歲了,身體素質肯定比不上二三十歲的時候。

偏偏他熬夜加班,早上沒補覺,吃得少,軍務繁重,加上當時是七八月份,正是夏天,還沒到立秋,氣候炎熱。

我們甚至可以猜測,當時司馬懿已經推斷出諸葛亮有病在身,纔會說他“命不久矣”。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3張

除了飯量之外,司馬懿從諸葛亮一系列的反常行爲中,看出他不能長久。

第五次北伐是諸葛亮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大軍高達十萬人,爲此戰他做了不少準備。

包括製造運糧用的木牛流馬、在黃沙一帶屯田積糧、出征前邀請東吳出兵等等。

在戰術方面,諸葛亮也更加主動,選擇比較冒險的斜谷道作爲出兵路線。

以前出兵都是走祁山路線,雖然要翻山越嶺,可相對比較安全,諸葛亮只在第一次北伐時,讓趙雲作爲疑兵駐紮在斜谷,引誘曹真長安主力。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4張

諸葛亮一開始主要是穩定戰線,在佔領五丈原之後,就發兵搶奪積石原、陽遂等地,可都被郭淮擋住。

雙方在渭水相持了三個多月,蜀軍都不能往前推一步,但此時的諸葛亮還不急着決戰,他把希望寄託在江南的東吳。

當年五月,東吳三路大軍北伐,孫權率大軍進攻合肥,陸遜進攻襄陽,孫韶進攻廣陵。

可魏國防守嚴密,吳軍從五月打到七月,一直攻不破防線。

到了七月中旬,魏明帝曹睿派秦朗率兩萬精銳增援司馬懿,同時御駕親征,才走到距離合肥還有幾百裏地的尋陽時,孫權就撤軍了。

東吳退兵,兩頭夾擊的計劃失敗,加上秦朗增援趕到,諸葛亮只能求和司馬懿一戰,讓他來進攻自己設好的陣勢,以打破僵局。

這是兩人的第二次交手,司馬懿有230年那次的經驗,他認爲諸葛亮遠道而來,軍糧消耗過大,外邊也沒了援助,遲早也是會撤的。

可是諸葛亮不但不撤,還不斷挑戰魏軍,連送女人衣服這種小孩子把戲都玩出來。

他這次北伐出盡了整個蜀漢的家底,耗資巨大,大有豪賭一場的氣勢,完全不適合以往他謹慎的戰術。

也是因爲如此,司馬懿判斷,孫權的失敗和關中戰場的僵持,讓諸葛亮急火攻心,有點亂出牌了。

後面使者回答的內容,讓他更堅定這個想法,所以司馬懿纔會斷定,諸葛亮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5張

除此之外,司馬懿這樣說,也是爲安撫魏軍,他不但在拖延諸葛亮,也在拖延魏軍內部。

早在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就因爲保守而讓手下人感到不滿。

230年春天諸葛亮北伐時,他採取擾而不打的戰術,派輕兵侵擾,讓蜀軍無法成功收割到隴西的糧食。

當時魏軍諸將對這種戰術非常鄙視,其中還不乏賈詡、張郃這樣的重臣。

賈詡諷刺司馬懿,說他“畏蜀如虎”,讓天下人笑話,張郃指責他“不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

司馬懿拗不過諸將的要求,硬着頭皮打了一戰,結果大敗,損失3000人、玄鎧5000領和角弩3100張。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6張

之後他總結教訓,繼續採取擾敵固守策略,把蜀軍拖到六月,糧盡撤軍。

這次一開戰,司馬懿就計劃依舊靠拖延來消耗諸葛亮的士氣和軍糧,讓他不戰而退。

但諸葛亮步步緊逼,不但派人來挑戰,還送了女裝給他,這司馬懿能忍,可手下人忍不了。

司馬懿爲緩解諸將的怒火,還得和曹睿做一場戲,上表請戰。

曹睿瞭解司馬懿的想法,派衛尉辛毗拿着詔書勞軍,要求司馬懿堅守,絕對不能出戰。

這場戲暫時緩解了魏國諸將的怨氣,但司馬懿必須要給諸將信心,要不然的話,到時候集中爆發起來,就不是鬧着玩的了。

司馬懿詢問諸葛亮起居飲食後,沒有選擇和將領開會,而是將判斷告訴手下親信,很顯然,他是要讓這說法自動散播到軍營中。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7張

在《晉書》中,還記載過他夜觀星象,看出諸葛亮必敗的預兆。

“亮不得進,還於五丈原。會有長星墜亮之壘,帝知其必敗”

司馬懿是要用這些,來說服軍中的將領,忍一時之氣,諸葛亮遲早會失敗的。

而且他弟弟司馬孚曾來信問過軍事,可見雖然曹睿出面,可朝廷中的士族對這堅守策略也是有不少疑慮的。

司馬懿在給弟弟的回信中,把諸葛亮批得一無是處: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司馬孚是曹魏的財政經理,負責着關中戰場的調度,他和司馬懿的軍情討論自然會在朝廷中流傳開來,不管有異議的士族們是否相信,至少給他們吃顆定心丸,能儘量拖延一點時間。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每天飯量後 司馬懿爲何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第8張

作爲蜀漢集團的實際負責人,諸葛亮是內政、軍事的多面性高手,憑着蜀漢一州之地,戰場上卻總能掌握着主動,以弱打強,反讓強者避戰,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少見的。

惋惜諸葛亮事必躬親,無論大小都要管,名氣又太高,把自己累死不說,培養出來的繼承者們都是“蕭規曹隨”,規規矩矩地按照他制定好的路線去走,讓蜀漢逐漸失去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