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諸葛亮去世後,爲何司馬懿終生不再伐蜀?

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還活了17年。

然而,17年中,司馬懿一直沒有組織過伐蜀戰爭。

被魏帝阻止的進軍

其實,司馬懿早有伐蜀之意,只是被魏帝阻止了。

諸葛亮去世後,楊儀與魏延相爭,發生了激烈內訌。

司馬懿得知後,“帝欲乘隙而進,有詔不許”,想去打,被魏帝下詔阻止了。(《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想要進軍,是很合理的。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當時,還不到30歲的魏明帝牢牢掌握着一切。

此時已經司馬懿,已經55歲了。

實權而言,面對諸葛亮的挑釁,司馬懿還需藉助天子的詔書來壓制衆將出戰的請求,其實權自然還遠遠不足以威脅魏帝。

就年齡而言,55歲的他似乎沒有必要去考慮魏明帝(不足30歲)的權力格局,更不必考慮魏明帝死後他如何奪權。

就功勳威望而言,此時的司馬懿也遠遠沒有到當年韓信那種“功高不賞”的地步。

因此,“見可而進”,試圖趁機有所作爲,是自然的事情。

然而,魏帝則另有打算。

魏明帝早已經確立了總體戰略思想。

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魏明帝就採納了孫資的意見:只派大將據險而守,安心發展經濟,如此,”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吳蜀二虜必自罷弊“。

吳、蜀一時難以消滅,魏國經濟還沒有很好復甦,時間有利於魏國。

因此,諸葛亮北伐時,魏明帝就確立了明確的原則:諸葛亮遠道而來,利在急戰,“每命帝持重”。

諸葛亮雖死,但這些基本面仍然沒有改變,伐蜀的時機仍未成熟。

因此,魏帝阻止了司馬懿伐蜀的企圖。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第2張

所以,在諸葛亮去世後的幾年中,司馬懿繼續執行魏帝的戰略思想,只是在馬岱等人進犯時派兵擊退,沒有大舉征伐。

依戰略順序執行任務

事實證明:魏帝不允許司馬懿攻蜀,不是司馬懿有問題,而是攻蜀這個目標有問題。

對於征服的先後順序,魏帝已有了全面的規劃。

235年,諸葛亮去世一年後,幽州刺史毋丘儉上奏:咱們跟吳蜀搞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搞出什麼名堂呀!所以陛下您到現在還沒有立下什麼值得撐到的功業。現在應該趁着諸葛亮去世,蜀國稍微消停的機會,討滅遼東公孫淵!

“帝圖討遼東”,纔將毋丘儉調去幽州的。毋丘儉的這分奏摺,是在明帝授意下做的。(《三國志.毋丘儉傳》)

因此,毋丘儉的奏摺,就是明帝的思路。

吳、蜀,有天險阻隔,“所在深險”,實力比較雄厚,不容易討滅。

相反,遼東公孫淵,牽制了魏國北部相當的國防力量,而且,近來與東吳眉來眼去,不能不除掉!

同樣重要的是,觀察了遼東很久的魏帝君臣很清楚:公孫淵是可以快速平定的!

出征前,明帝問司馬懿:要多久?

司馬懿答:去30天,回30天,打30天,90天夠了!

從君臣二人的對話看,明帝君臣對公孫淵非常知道,確定能快速平定!

因此,明帝以司馬懿快速平定了公孫淵!

總的來說,魏明帝時期,司馬懿很難生不臣之心,明帝對司馬懿也是基本上充分信任的,基本上可說是君臣一心。

因此,明帝去世前,即直到239年初,司馬懿是嚴格按照魏帝安排行事的,他不徵蜀,是魏帝的安排。

堅決反對攻蜀

明帝駕崩後,司馬懿、曹爽聯合輔政,開始了明爭暗鬥。

攻蜀問題,也是明爭暗鬥的關鍵所在。

曹爽極力主張攻蜀。

一方面,曹爽缺乏軍功,急需立功。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第3張

另外一個原因則更重要:司馬懿、曹爽,要爭奪外軍的控制權。

其中,雍涼地區,是第一個焦點。

司馬懿、曹真,都曾都督雍涼,雙方在此都有相當基礎,自然成了彼此爭奪的第一個焦點。

當時,曹爽利用政治上的優勢,安插了自己人夏侯玄都督關中。

伐蜀,即便不能建功,也能加強對雍州軍馬的控制。

司馬懿自然極力反對!

一來,主持伐蜀的是曹爽、夏侯玄。

伐蜀取勝,加強的是政敵的力量,對司馬懿一點好處也沒有。

二來,以“正確”獲取人心。

司馬懿與蜀軍打了那麼多年仗,對蜀軍的實力是有知道的。

曹爽這兩把刷子,純粹是去自取其辱!

反對伐蜀,站在正確的一邊,自然能夠在曹爽失敗時形成“反差”。

因此,曹爽與司馬懿競爭時期,司馬懿是最堅決反對伐蜀的了。

未遑外事

司馬懿鬥倒曹爽後,夏侯霸害怕受到牽連,逃到了蜀國。

姜維問夏侯霸:司馬懿掌權了,會不會來搞我們?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第4張

夏侯霸答:他們剛得手,根基不穩,要先安定內部,一時還不會征伐。

“彼方營立家門,未遑外事”,就是司馬懿奪權後的實際情況

朝堂上,還有許多擁曹派人士;地方上,各地外軍將領也蠢蠢欲動。

因此,司馬懿的工作重點不在征伐。

他既不征伐,也廢除了曹丕以來的一些苛刻政策,輕徭薄賦,獲取人心。

他集中精力於解決王凌等地方實力派的反叛。

因此,終司馬懿一生,未再徵蜀。

司馬昭的立場

司馬懿的立場,司馬昭自然是清楚的。

曹爽伐蜀時,司馬昭正是徵蜀將軍,是夏侯玄的副手。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第5張

然而,司馬昭一直反對進軍,也一直主張“宜亟旋軍,以爲後圖”。

司馬懿之後,司馬師、司馬昭也延續着司馬懿的思路,沒有貿然大舉徵蜀。

直到淮南三叛徹底被平定,中央和地方的擁曹派已經基本被剷除,“營立家門”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對司馬家來說,“營立家門”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對魏國來說, “中國日盛”,“吳蜀二虜自罷弊”的時機已經成熟。

因此,伐蜀的條件已經成熟了。

另一方面,司馬昭有些事情確實過分了。

尤其是殺害曹髦一事,連司馬家的政治盟友陳泰等人都憤慨不已。

因此,發起伐蜀作戰,轉移內部視線,成了司馬昭的剛需。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還活了十七年之久 司馬懿爲何沒有攻打蜀漢 第6張

滅蜀之戰,時機已到,勢在必行了!

司馬懿不伐蜀,司馬昭伐蜀,是針對不同形勢,作出的不同決策。

把握規律,順時而動,司馬家由此成爲三國最後的贏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