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芾是誰?舉家殉國的抗元名臣李芾

李芾是誰?舉家殉國的抗元名臣李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芾(?—1276),字叔章,南宋抗元名臣,衡州人(今湖南衡陽人),歷任南安司戶、祁陽知縣、臨安府尹、湖南提刑、湖南安撫使兼湘潭知縣、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

李芾是誰?舉家殉國的抗元名臣李芾

德祐元年(1275)元軍大舉南侵時,李芾臨危受命,冒死赴任,率領潭州(今湖南長沙)軍民奮起進行了一場英勇的保衛戰,堅守城池4個月之久,重創元軍,最終因孤立無援,城破後舉家自盡。

不畏權貴,得罪奸相被罷官

李芾的高祖父李升考取進士,爲官時享有清廉名聲。靖康之變中,金人破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時,用刀刃逼迫他父親,李升奮起反抗,父子俱死。隨後,李芾曾祖父舉家遷到衡州定居。

由於自幼深受祖風薰陶,李芾生性聰穎機警,從小有報國大志。剛開始,他以恩蔭補授南安司戶(司戶是官名,主掌地方戶口、錢糧、財物等,南安縣在今福建泉州),後擔任祁陽縣尉,因賑災救荒,贏得了政聲。接着,代理祁陽知縣,將該縣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朝廷徵召其爲湖南安撫司幕僚官,當時永州各縣盜賊成羣,老百姓嚇得四處逃散,朝廷多次招撫,一年多也沒有平定。擒賊先擒王,李芾與參議鄧炯調1300名精兵攻破了盜賊巢穴,很快擒獲了賊人首領蔣時選父子,餘黨遂平息。

李芾代理湖南湘潭知縣時,北方國土已大片淪陷於元軍,戰事緊迫,徵收的賦稅大增,湘潭縣有許多大族巨戶不願交賦稅,前任知縣束手無策,不敢冒犯,只好將賦稅壓到普通百姓身上。李芾辦事公正,不避權貴,要求一律按覈查的戶籍交賦稅,賦稅徭役大大平均了。

李芾是誰?舉家殉國的抗元名臣李芾 第2張

鹹淳元年(1265),李芾被重用爲臨安府尹。臨安是南宋的政治中樞,臨安府尹頭上直接頂着皇上和京城的各種權貴,因此很容易得罪朝中大臣。當時奸臣賈似道當權,前任府尹事無鉅細先稟告宰相賈似道才能實行,而李芾偏不稟告。福王府有逼迫他人致死的,賈似道極力爲之營救,李芾堅持法辦,寫信往復辯論,終於把兇手繩之以法。一次,李芾出去巡視火器具的製作情況,發現有老百姓不按規定製作火具,問及原因,回答說:“是賈似道的家人。”李芾立即按律對這人施以杖刑。賈似道知道後大怒,指使臺諫大臣誣陷李芾犯有貪贓罪,罷免了他的官職。

臨危受命,率三千壯士死守潭州

1273年,蒙古大軍大舉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攻下華中重鎮襄陽、樊城,致使南宋門戶洞開。在元軍“屠城令”的威懾下,沿途州縣紛紛望風而降。元軍順漢水長驅東下,強渡長江,次年鄂州投降。元右丞相阿里海牙率元軍一部南下直逼湖南。

1275年三月,元軍攻打嶽州,駐軍以城降。4月,江陵陷落,常德府、鼎州、澧州守將相繼出降。元兵繼續南進,圍攻潭州。當時,賈似道率13萬大軍、數千艘戰艦迎敵,卻在安徽蕪湖遭遇潰敗,無奈之下賈只好恢復李芾的官職。

而此時,形勢已危如累卵,潭州以北皆已被元軍佔領,潭州守軍都已外調,元軍的遊騎已進入潭州附近的湘陰縣、益陽縣等。李芾的朋友勸他不要去赴任,他淚流滿面地說:“吾豈昧於謀身哉?吾世受國恩,雖廢棄中,猶思所以報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許國矣。”

此時,李芾的心中可謂積滿了國恨家仇,一心想着抗元到底,報效國家,完全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赴任前,李芾的一個女兒不幸病死,他忍住心中的悲慟,想到自己身負重任,毅然揮淚前行。

1275年七月,李芾在難民潮中一路逆行,抵達潭州。剛到潭州,他便含淚遣送幼子裕孫攜族譜出城,孫子輔叔當時正好在溫州親侄女家迎娶,都得以倖存。

因爲倉促募兵,李芾勉強招了不到3000人,同時發動鄉里豪強領頭召集民兵充當守備救援,又結交溪峒蠻作爲聲援,修繕器械,儲備糧草,在江中植立柵欄修築營壘,命令劉孝忠統領各軍。

李芾開始的想法是禦敵於城門之外。但沒想到,元軍攻勢太猛,戰事惡化得比他想象的還要厲害。李芾派遣將領於興率兵在湘陰抵禦,於興戰死。九月,又調遣軍隊出城抵禦,軍隊來不及出發,而元大軍已經包圍了潭州城。

李芾慷慨激昂登上城牆,“與諸將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結保伍助之,不令而集”。 十月,元兵攻打西邊營壘,劉孝忠等人奮起抗戰,李芾冒着箭矢親自督戰。經過3個多月的苦守,宋軍幾乎彈盡糧絕,李芾“日以忠義勉其將士”,率領軍民堅持抵抗。圍城日久,城中的箭很快用完了,李芾命人將廢舊箭鏃磨光,收集民間羽扇作爲箭羽,立即修復好了一大批箭。城中的鹽很快也吃光了,李芾取出府庫中的積鹽席,焚燒成灰再熬煮,提取鹽供軍民食用。糧食沒有了,就發動大家捕雀捉鼠充飢。李芾親自安撫慰問傷者,給以醫藥,日夜巡視城防,與軍民同食共寢,每天用忠義勉勵將士們奮勇殺敵。宋史中這樣描述這場慘烈的戰鬥,“死傷相藉,人猶飲血乘城殊死戰”。

元右丞相阿里海牙率大軍一路招降,本以爲大軍取潭州是輕而易舉的事,於是派南宋降將來招降,李芾當場斬殺來人,以宣示抗元決心。

李芾是誰?舉家殉國的抗元名臣李芾 第3張

不懼強敵,城破後舉家殉國

由於孤立無援,到十二月,潭州城形勢更加危急,雪上加霜的是,守城大將被炮擊中,癱瘓不能起身,諸將人心渙散。眼看隨時都有可能破城,一些士兵哭作一團,議論着想投降。李芾大罵說:“國家平時之所以厚祿善待你們,是爲了今天要你們報國。你們只管死死守住,以後再有誰這樣說,我就先殺了他!”

除夕之夜,元兵登上了潭州城門,剛打退,旋即又像螞蟻一樣蜂擁而至,附牆而登,城已破。與李芾一道守城的衡州太守尹谷(字務實,被聘爲參謀)得知元兵已登城,於是積薪閉戶,全家人坐在一起舉火自焚。李芾聞訊趕到,感嘆不已,以酒祭奠,嘆道:“務實真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當晚,他親自書寫“盡忠”作爲號令,與下屬、幕僚痛飲後,來到長沙小西門內的熊湘閣,把剩下的金子都給了身邊的心腹沈忠,並對他說:“吾力竭,理當死,吾家人亦不可辱於俘,汝盡殺之,而後殺我。”沈忠伏地磕頭,喋血滿地,說萬萬不能。李芾毅然決絕地命令他執行。城已破,元兵隨時可能到來,沈忠只得含淚應允,拿酒讓李芾的家人喝醉後,將全家19人皆用刀殺死,“芾亦引頸受刃”。 沈忠放火焚燒了熊湘閣,再回家殺了自己的妻子,然後縱身火海。

消息傳出後,城中百姓深受感動,殺身殉國者甚衆,誓死不爲元軍俘虜。宋史記載,“多舉家自盡,城無虛井,縊林者累累相比”。數百名嶽麓書院的書生在城破前一刻依然在朗誦詩書,元軍進城後,這些平日裏文弱的書生被激發了血性,拿起武器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最終全部陣亡。

明成化五年(1469),後人爲紀念李芾,在他殉難的熊湘閣修建了“李忠烈公祠”。湖南茶陵籍的大學士、戶部尚書李東陽爲之作記,並在《長沙竹枝詞》裏稱頌李芾的氣節:“馬殷宮前江水流,定王臺下暮雲收。有井猶名賈太傅,無人不祭李潭州。”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