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典型,其一生的經歷頗富傳奇色彩

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典型,其一生的經歷頗富傳奇色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宜民是雍正、乾隆時期廣西有名的鉅富,但他也曾是一個寄人籬下、孤苦伶仃的貧寒商販。他可以說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典型,其一生的經歷頗富傳奇色彩。

李宜民(1704~1798),字丹臣,號厚齋,清臨川人。其先祖六府公在崇禎年間以進士出身,歷任耒陽、順昌知縣,爲官清廉頗有聲譽。其曾祖父李日滌爲避明末流賊肆虐之禍,帶家人居住黃山中,以讀書著文爲樂。到李宜民時,已是家道中落。

李宜民年幼喪父,寄居在舅舅家,還有一說是被一戶外姓人家所收養。他讀過幾年書,但因經濟窘困,斷了科舉的想法。爲了謀生,他隻身一人跑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北漢口去做生意。剛開始他只能做個小學徒,報酬微薄,難以維持生計。於是,他又攜筆一支、傘一柄輾轉到了廣西桂林,當時身無分文,只能以替人代寫文字書信爲生。他寫的一筆好字,因此日子還算過得去,還結交了一些朋友。後來稍有積蓄,便和朋友販賣物品到太平土司少數民族地區。過程很辛苦,路途也頗爲艱險,但利潤極爲可觀。有一次他們在途中遇瘴毒,同行的5人皆染病而亡,只有李宜民一人倖存。李宜民幾乎耗盡了所有的積蓄,辦置了幾口棺材把那五人的屍身運回桂林埋葬,避免了朋友拋屍荒野。這件事情使得李宜民信譽漸高,再後來李宜民的生意也做得比較大了,隱隱的成爲了當地商人中的領頭人。

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典型,其一生的經歷頗富傳奇色彩

康熙年間,清政府在廣西發動鎮壓“古州蠻”的戰事,李宜民幫助郡官轉運軍餉,使得軍事任務圓滿完成,李宜民也獲得了郡官的賞識。

雍正時,朝廷在兩廣進行鹽法改革,將食鹽收歸官賣,各地設立崇運司。當地官員認爲李宜民辦事可靠,就把相關事宜委派給了他。不久,桂林、柳州、潯州(今桂平)、太平、鎮安諸府的官鹽運銷也委派給了他。這時候,李宜民實際上已經成爲官府在廣西的最大鹽業代理人。

乾隆二十五年,廣西官府奏請將鹽由官改商運。但商人心存疑慮,想等等看看形勢,遂無人敢應。因爲李宜民影響力極大,名聲又好,最後推舉李宜民牽頭承辦。李宜民辦事兢兢業業,組織的井井有條,使得其他地方的官府也邀請他來運銷鹽引。就這樣一步步的,無形中他已經擁有了龐大的關係網、豐厚的資金積累以及豐富的經驗,成爲了廣西鹽業界的龍頭老大。

後來官府增加鹽引課賦,原合作商人紛紛退縮。官府希望通過招商的形式讓私人進行運營,客觀上來講,李宜民有這個條件,而對於李宜民來說,這更是一個機會。至此,李宜民獨資運銷,致富百萬。李宜民認爲,與官府打好關係對於生意有着諸多便利,所以在官府遇到困難的時候經常出手相幫。就這樣,李宜民與官方來往甚密,州縣曾聘他爲掌書記、管文書。

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典型,其一生的經歷頗富傳奇色彩 第2張

李宜民在廣西一帶經營鹽業達數十年,由一個貧寒商販,發展成擁有家財萬貫的官商,但他疏財好義、樂善不倦。他捐資修葺祖祠,購置義田,修建學校和公共場所,引導教育鄉民。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寄銀兩接濟親族中窮苦者,對無力婚嫁、孤寡無依之人,也每月寄送錢糧,給予鼎力相助。

李宜民知道想要有更大的發展,子孫必須有真才實學,所以非常注重對子孫的培養,而這種培養也是非常成功的。李氏子孫多官至顯要。李宜民之子李秉禮官至刑部江蘇司郭中,李秉綬爲工部都水司郎中,其孫李宗瀚爲工部左侍郎,其重孫李聯琇爲福建學政、大理寺卿。此外,李秉禮精於詩,李秉綬工於畫,李宗瀚善於書,並譽爲“桂林三絕”。

就這樣,經過李宜民及其子孫的努力,“臨川李氏”發展成爲“富比王侯,園林半城”的鼎食望族。雖然道光年間桂林臨川李氏家道中落,“但直至清朝末年,依舊書香不絕,仍有卓然名家之出,足見其文化底蘊之深、流風餘韻之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