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這倆人這場戰爭竟然改寫了中國歷史

這倆人這場戰爭竟然改寫了中國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商鞅變法時期,商鞅和秦穆公合力稱霸一方,秦國國力強盛,最終統一天下。那麼他倆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倆人這場戰爭竟然改寫了中國歷史

網絡配圖

秦穆公時代,崤之戰中秦軍主力全軍陣亡,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計劃破產。此時晉國正處於君明臣賢、國富民強的巔峯時期。穆公果斷的調整國策,將戰略目標定在西戎的遊牧部族。王官之役後,秦穆公將矛頭指向西戎,史載“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穩定了自己的大後方,奠定了秦國作爲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這是秦穆公成爲五霸的基礎。在戰國之世,實力是最大的保證,在穆公時代,秦國確實是強盛一時,因爲在與狄戎交戰過程,他訓練出了一支精銳部隊,而這樣一支部隊是中原諸侯所不能擁有的。因此,秦穆公之強盛實際上也是兵勝,通過武力擴大版圖,然後將繳獲之物充國庫,民富國強。不過這種方式註定只能強盛一時,因爲敵人的財富有限,當敵國全部投降後,其財富來源斷絕,國庫缺乏一個自力更生的基礎,更因爲強大的軍隊需要有一個可以陪練的對手,而當狄戎被消滅征服後,其秦國軍隊處於不動狀態,這種軍隊會很快失去其戰鬥力,這也是爲什麼秦國自秦穆公後便一直衰弱了,屬於現實版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秦穆公稱霸西戎後,國力得到加強,不久穆公歸天,太子罃立,是爲秦康公。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間繼父祖之餘烈,向晉挑戰,與楚靠攏,欲與楚形成對晉國的夾攻之勢。時晉靈公頑劣成性,趙盾(亦爲造父之後)把持晉政,晉國霸權幾欲崩潰,楚莊王北上爭雄於晉,然秦屢攻晉國後方,卻難得一勝。

前604年,秦共公薨,子榮立,是爲秦桓公。桓公不恤國政,民多怨也。前597年,楚莊王大敗晉師於邲,晉國霸業驟衰,桓公陰攻晉之肋,不想卻被令狐文子大敗於輔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於晉一魏氏之族。

前578年,秦桓公背盟攻晉,晉厲公率四軍八卿攻入秦國,大敗秦軍於麻隧,諸侯之師揚威於關中。次年,秦桓公暴死。其子石立,是爲秦景公。

這倆人這場戰爭竟然改寫了中國歷史 第2張

網絡配圖

秦景公即位,繼續奉行聯楚攻晉的方針,時晉悼公立,諸卿和睦,晉國復強,楚國退出爭霸行列,晉悼公復霸中原,諸侯歸心,秦無力再與晉國周旋。

在前546年晉楚弭兵之盟後,秦景公也着力改善與晉國的外交關係,雙方重溫秦晉之好。

當雙方的外患各自解除後,晉國六卿輪番執政,太史公曰:“晉公室卑而六卿強,欲內相攻,是以久秦晉不相攻。”秦國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秦以晉爲城池,晉六卿內訌,政令不能統一,秦國就這樣踉踉蹌蹌的走完了春秋之路。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攻滅智伯,智氏覆亡。趙襄子執政,三家架空晉君,號稱“三晉”。前425年,趙無恤卒,魏斯繼之爲執政。前413年,魏斯率領三晉聯軍向諸侯發難,三晉勢力急劇膨脹。

魏文侯以李悝爲相,變法圖強,魏氏迅速強盛,拜吳起爲將,侵吞秦之西河,窺視關中。秦簡公、秦惠公屢次攻魏,意欲奪回西河之地,皆被吳起所敗,吳起乘勝攻入關中,勢如破竹,秦不能敵。

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萬與魏軍一戰,吳起在陰晉一戰中,以五萬之卒大敗秦軍,秦國此戰輸得傾家蕩產,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更在失去軍事力量後被攻城奪地,國家疆域大大被吞沒,國勢一落千丈,在之後的數十年間,被強大的魏國封鎖在華山以西,徹底斷絕了與東方各國的聯繫,貿易中斷,外國物資無法流入秦國,國民所需物資全部靠自給自足,而之前的秦國偏又缺乏自產自足的根基,因此,在此後,秦國已經失去了一等強國的基礎,淪落爲七雄中與燕國一樣的弱國。

幸運的是三晉中趙國不滿魏國的壓制,趙魏反目,三晉聯盟瓦解。魏國結怨於諸侯,秦國的壓力大減,前385年,秦公子師隰回國即位,是爲秦獻公。獻公立,仿魏制而用於秦,秦國局勢得以穩定。

這倆人這場戰爭竟然改寫了中國歷史 第3張

網絡配圖

總的說來,秦國處於各諸侯國中,其國力一直是很弱小的,即使是秦穆公時代,雖然國家生產總值位列強國,但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卻是不高,其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低,缺乏商業市場,文明程度落後,國家財政收支依賴隸農,一旦國庫大量支出,就必須向隸農增加賦稅,搞分攤,極大的壓制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獲得國民支持。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王權的號召力降低,而這種號召力的降低又制約了國家的凝聚力,從而分化了國家力量,軍事力量也隨之減弱。這也是自三晉聯軍對秦國發動戰爭後,秦軍屢戰屢敗的原因。至於關中平原失守,那更加的衰弱了秦國,即使是秦獻公,雖然他挽住了秦國滅亡的腳步,但也僅僅只是維持秦國不被強大的魏國打跨,其一直掙扎在死亡邊緣,魏國數十萬大軍常年駐紮在秦國邊境準備隨時入侵,秦國根本騰不出力量發展經濟,國民缺乏足夠的生產資料及其糧食,人口出生率下降,戰爭損失又加大了人口壓力,秦獻公執政二十多年,秦國力量更加衰弱,雖然軍事上又重現了戰無不勝的局面,但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國家無後備軍事力量,民無隔夜之糧,秦國再也無法支持任何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