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半人半神的徐懋功是僞君子還是真小人?

揭祕:半人半神的徐懋功是僞君子還是真小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懋功檔案]

男,又名李世績、李績,懋功爲其字。生於594年,卒於669年,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人。降唐後,被李淵賜國姓。後爲避李世民諱,遂單名“績”。爲唐朝著名的凌煙閣功臣。

曾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與李靖一起滅突厥;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伐高麗。太宗嘗曰:“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徐懋功爲徐茂公的原型,徐茂公半人半神的形象深入人心,受世人追捧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

 徐懋功:我與初唐三代領導人過過招

在凌煙閣(注)二十四功臣之中,徐懋功排名第二十三,堪稱刁陪末座。雖如此,徐懋功依然是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政治明星。他的卓異之處在於他用自己出衆的智商,因勢利導,和唐初三代領導人之間有過心照不宣的過招,其中的精彩令人眼花繚亂,但往往爲後人所忽略。

揭祕:半人半神的徐懋功是僞君子還是真小人?

徐懋功生於大富之家,“家多童僕,積粟數千鍾”。在隋末亂世,徐懋功父子自有其自保之道:“樂善好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

徐懋功的青春記憶是和黑道聯繫在一起的。在剛步入青春期的時侯,他家鄉出了一個著名的“暴民”翟讓,翟讓聚衆爲盜,在當地很快就成了氣候。徐懋功並不是一個愛湊熱鬧的年輕人,但他仍然迅速地加入到了翟讓的陣營。那時,他才17歲,正是後人所說的“花季”。時至今日,徐懋功的革命動機仍是個謎,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自從徐懋功“鹹與維新”之後,就再沒有哪夥土匪打徐家萬貫家產的主意了。

在風起雲涌的隋末大革命中,徐懋功如魚得水,成爲大名鼎鼎的瓦崗軍的顯要人物。李密稱魏公後,徐懋功被封爲東海郡公。革命的殘酷性一天天顯露,在經歷隋軍剿殺、內部火拼之後,走投無路的李密選擇了歸順大唐。而徐懋功則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考驗。

揭祕:半人半神的徐懋功是僞君子還是真小人? 第2張

此時的徐懋功實際佔領着瓦崗軍的舊地,其範圍“東至於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李密既歸大唐,這麼大一片土地就成了無主之地,換句話說,徐懋功就是這片土地的新主人。

顯然,徐懋功有兩種選擇:第一,樹倒而猢猻不散,我徐懋功收拾殘兵敗卒,據地稱王;第二,你李密有初一,我徐懋功有十五,我也吹吹打打降大唐。但是,徐懋功棄兩條道路不走,而是出人意料地選擇了第三條道路,充分展現了自己過人的處理問題的能力。

徐懋功對手下說:“儘管李密已歸順大唐,但如果我徑直向唐王獻出這片土地,卻有乘主人之危的嫌疑。因此,我決定將我所管轄的土地的詳細資料以及其上的軍民戶口彙總成冊,全部交給李密,聽從李密發落。”

興致勃勃的李淵本來以爲徐懋功來獻土地,誰知等來等去見到的卻是兩手空空的使者,難免大失所望。然而,接下來卻更令他意外——原來,徐懋功光明磊落,不肯貪天功爲己有,早已將一切土地及軍民資料獻給了李密,準備通過李密之手轉獻給大唐。李密實在沒有想到,在禮崩樂壞的隋末唐初,竟還有如此高風亮節、不肯落井下石之人。李淵也大爲感動:“徐懋功感恩推功,實純臣也!”

這是徐懋功第一次和大唐的第一代領導人打交道。徐懋功的低調、精明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可歌可泣的“純臣”精神,贏得了唐高祖李淵的高度評價。後來徐懋功被封爲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還被賜爲國姓,備受恩寵。不僅如此,其父也被封爲舒國公。

揭祕:半人半神的徐懋功是僞君子還是真小人? 第3張

就這樣,徐懋功將所獻土地的最大剩餘價值給充分挖掘了出來。他巧妙地避免了背主求榮的道德尷尬,同時也打造了自己無欲則剛的大丈夫形象。他以忠於舊主的方式投降大唐,更是巧妙地爲自己投降之後預留了寬闊的道德和政治空間。

然而,事有不如人意之處,降唐後的李密復又叛唐,最後被誅。

這無疑是將徐懋功往火坑裏推。要知道,徐懋功的所有資本都來自於對李密的忠心。如今李密叛唐,徐懋功何以置身事外?是涕泗交流,悔不當初?還是快刀斬亂麻,公開和叛臣劃清界限?和上次一樣,徐懋功再次面臨兩難選擇。

然而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懋功大鳴大放地上表,請求皇上開恩,准予他收葬李密。李淵再次感動,破例特許。徐懋功披麻戴孝,高調爲昔日的頂頭上司李密操辦喪事,《舊唐書》用四個字評價此事:“朝野義之。”就這樣,徐懋功再次將政治包袱改造成了優質政治資產。

和唐朝第一代領導人的過招,徐懋功大獲全勝。此後數年間,徐懋功先後作爲主力,參與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輔公祏諸人,成爲大唐一員功勳卓著的戰將。英名和美名交織在一起,幾乎讓徐懋功成爲了帝國的驕傲。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成爲帝國新一代領導人。在新時期,徐懋功作爲主力平定了東突厥,安定了北方,後被任命爲兵部尚書。功高震主的徐懋功和唐太宗李世民又該如何過招?

李世民顯然要比其父李淵技高一籌,因此,他和徐懋功的交往也就顯得格外細膩。

有一天,徐懋功忽然患重病,御醫開出了一個奇怪的藥方,其藥引居然是鬍鬚灰。李世民毫不猶豫,立即剪掉自己的美髯交於大夫。徐懋功迅速康復,因此,就有了下面一段類似今日小品的精彩表演。

徐懋功入謝李世民,跪地叩首不止,直至前額殷紅的鮮血直流。是啊,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可輕易損傷,而聖上居然爲了給臣下治病,置古訓於不顧,不叩首至流血豈能表達發自肺腑的感激?誰知李世民卻故作輕鬆地說道:“莫謝,莫謝!我這樣做也只是爲社稷着想嘛。誰讓你這麼重要呢?要謝就謝你自己吧!”與公與私,李世民的話都堪稱一絕。

徐懋功的舉止如此得體,而李世民的應對也是如此自然天成,這就是高水平的君臣在過招,外人只有欣賞和讚歎的份。只是不知當時的徐懋功是否被弄得有些輕微腦震盪。

然而,精彩還在後面。

一番盡情的表演之後,李世民留徐懋功小酌。三杯酒下肚,李世民開始了“酒後”託孤:“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聞聽如此肺腑之言,徐懋功大爲感動,只是他表達感動的方式這次更加離奇,“因齧指流血”。

史書如此記載“流血”之後的情景:“俄大醉,帝親解衣覆之。”

在這裏,徐懋功的過人之處更是表現無遺:皇上你不是在“酒後”託的孤嗎?對於你酒後的信任我當然要感激涕零,以致感激到“齧指流血”的程度。但是,你的“託孤”既然因飲酒而起,那麼我也要以“飲酒”而終,所以纔出現了俄而之後徐懋功的“大醉”。顯然,徐懋功知道李世民的真正用意,因此,他並沒有把皇上酒後的託孤當成可以載入史冊的榮耀,隨即以自己的“大醉”來收場。

反正是酒桌上的話,你當真我也當真,你當醉話我也當醉話。

揭祕:半人半神的徐懋功是僞君子還是真小人? 第4張

這是二人第二次過招。

不久,李世民就身染沉痾,爲了給性格柔弱的太子李治掃清障礙,李世民出了第三招:將沒有任何過錯的徐懋功貶爲疊州(今甘肅迭部)都督。無辜被貶,徐懋功卻沒有任何怨言和牢騷,接到命令之後,他連家都沒有回,就在第一時間奔赴新的工作崗位去了。

其中奧妙何在?高手過招的精彩何在?李世民曾對太子李治作過如下解釋:“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爲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至此我們才明白,爲什麼徐懋功當初走得那麼果斷,那麼毫不回顧。

看到了吧,這就叫“厚黑學”。不要以爲“厚黑學”只是陰暗小人的專利,唐宗宋祖們玩起來照樣可以如此爐火純青。對於徐懋功這位凌煙閣功臣,李世民在自己認爲的關鍵時刻同樣會頓起殺心,哪怕徐懋功功高蓋世,沒有任何差錯。“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千餘年之後,我們讀到這句話,依然有毛骨悚然的感覺。不就是爲了讓兒子將來唱一次紅臉嗎?何至於如此沒有矛盾製造矛盾?何至於對兩朝元老徐懋功出此重手?幸虧徐懋功同樣滑頭,同樣智力超常,否則,他縱有10個腦袋,也不會活着走出長安城。

徐懋功的果斷辭行保住了性命,這纔有了李治繼大位之後,徐懋功立即被召還並被委以重任的場景。此時,夕陽正紅,有了和兩代領導人過招的經驗,面對乳臭未乾的李治,徐懋功應對起來自然輕鬆自如。

李治即位之後,就將武則天納入後宮,封爲昭儀。武則天胸懷大志,不久就把李治搞得暈頭轉向。鬼迷心竅的李治萌生出改立武氏爲皇后的念頭,然而,這樣的想法立即遭到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強烈反對。關鍵時候,徐懋功一句話讓李治下定了決心,徐懋功這樣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徐懋功直接將廢立皇后如此重要的國家大事界定爲“陛下家事”,他巧妙地讓李治從心理上擺脫了元老重臣的圍追堵截,輕易而直接地達到了爲李治解套的目的,從而讓武則天迎來了出頭之日,同時也神不知鬼不覺地爲李氏王朝敲響了喪鐘。

徐懋功只一句“陛下家事”,就將大唐的錦繡江山給易手了。

之後,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長孫無忌被迫自縊,而徐懋功則贏得了李治和武則天的雙重敬意。有一件事也許可以作爲註腳:徐懋功“嘗墜馬傷足,帝以所乘馬賜之”。

 [個性點評]

在“家天下”的環境下,討論所謂的“賢愚”沒有任何意義;在封建專制體制下,討論所謂的“忠奸”也沒有任何意義。在特殊的年代,“活着”就是一切。徐懋功看透了所謂的“忠”、所謂的“義”,看透了所謂的“明君”和“昏君”。因此,他徑直將“忠”和“義”拿來爲己所用,從而爲自己贏得了政治資本,在朝野打造了自己光彩照人的道德形象。他以聰明對聰明,以機智對機智,從而在險惡的環境下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順水推舟、就坡下驢,從而爲自己安度晚年創造了寬鬆的外部環境。所以,我們要說徐懋功是天才,是“作政治秀”的天才,是處理君臣關係的天才,和那些“武死戰,文死諫”的愚才,訕君買直的奸才相比,徐懋功顯得如此聰明而偉大。他的偉大在於跳出了“忠奸”對立的一元思維模式,而追求君臣共生共榮。他自成一體,將君臣關係發展成爲一門藝術。

[注]凌煙閣原本是唐朝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爲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徐懋功等24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時常前往懷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