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史分析:美國二戰後爲何無法徹底贏得一場戰爭

戰史分析:美國二戰後爲何無法徹底贏得一場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戰結束後,美國主導發動了幾十場戰爭和軍事衝突,但均沒有獲得最終勝利。專家們指出,雖然今天的美軍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而且美軍也確實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但卻無法贏得任何一場戰爭。我們試圖搞清楚這是爲什麼。

隨着核武器出現,美國開始在戰爭中倚仗核打擊。1945年末,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制定的“總和”計劃獲得通過——核轟炸蘇聯17座大城市。1946年6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了“鐵鉗”計劃——用50枚核彈攻擊蘇聯20個核心地區。

1948年末,代號爲“御夫”的對蘇核戰計劃啓動,美國計劃在戰爭的第一階段(30天)向70座蘇聯城市投下133枚核彈,並在隨後2年再投下200枚核彈和25萬枚常規炸彈。

1949年末制定的“吊球”計劃則打算向100座蘇聯城市空投300枚核彈。據美國估計,這次核打擊和隨後的常規轟炸將殺死近6000萬蘇聯公民,考慮到未來的作戰行動——超過1億人將喪命。

實施“吊球”計劃的唯一條件是美國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核彈和其他武器。

戰史分析:美國二戰後爲何無法徹底贏得一場戰爭

蘇聯成功擁有核武器,破壞了美國在覈戰中消滅蘇聯的一系列計劃。第三次世界大戰胎死腹中,數千萬人和整個世界避免了滅頂之災。

核打擊俄羅斯的計劃也沒有善罷甘休。爲了不受懲罰地對俄實施核打擊,美國增強了軍用衛星羣建設,並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完善了核彈運載工具。

然而,這些努力註定失敗,因爲俄羅斯擁有強大的現代化戰略核力量。一些美國政治家估計,即使只有一枚核彈落在美國,也是其無法接受的損失。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曾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說:“我們的導彈足夠毀滅你們30次。”赫魯曉夫回答:“我們只能毀滅你們一次,但這就夠了。”

軍事理論水平低

五角大樓軍事戰略的弱點之一是軍事科學乏善可陳。需要注意的一個事實是,軍事科學大家中極少出現美國人的名字。

現在美國積極研究和推廣“網絡中心戰”的概念,這是美國國防部及海軍軍官所創的軍事指導原則。其理論基礎是整合並提高海陸空部隊的作戰能力,令各部協同一致,指揮更快,行動更有效。

不過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網絡中心戰只是指揮管理各兵種和武器的新方式,旨在提高其作戰能力。因此從軍事科學角度而言,並不能將其稱之爲武裝鬥爭的新典範。

縱觀美國近15年來的作戰行動,網絡中心戰的概念僅被用於對抗弱敵且相對緩和的軍事衝突中,這些對手既沒有包括衛星在內的現代化偵察裝備,也缺少包括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在內的強力殺傷性武器,更沒有先進的自動化指揮通信系統。因此並不清楚該理論在對抗勢均力敵的強敵時效果如何。

儘管遭人詬病,但美國一直在積極推銷一個論點,即主要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未來戰爭是網絡中心化且非接觸性的。其目的是讓整個世界產生與美國進行軍事競爭毫無意義的想法。

美國軍人堅信,信息技術能夠令使用者更加有效地減少或杜絕“戰爭迷霧”。這個事實凸顯了美國軍事理論之不成熟,同時也將影響美國的作戰結果。

有幾大戰略弱點

過度依賴電腦:美軍各類型作戰之所以能夠制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互聯網和數據傳輸系統的可靠性,這同樣也是美國在現代化戰爭中的戰略弱點。

美國在軍事上廣泛使用電腦和數據傳輸系統。五角大樓在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700萬臺設備用於電腦交互,共搭建有1.5萬個軍用局域網。每天都有數百萬潛在黑客覬覦着這些脆弱的系統。

網絡攻擊遠比防禦簡單快捷,成本也更低。美國每年的國防預算約爲7000億美元。

除電腦系統外,美軍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航空通信、導航與定位,這同樣是美軍的薄弱隱患。

越安逸越怯懦:除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外,美國領土上從未發生過內戰。這使美國老百姓無法長期忍受戰爭帶來的艱難困苦,更不能接受戰時權利和自由被剝奪。這也影響到了美軍,使其在作戰中總是力求距離遠、流血少,最好可以借刀殺人。伊拉克戰爭就是證明。

今天的美軍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不過衆所周知,武裝力量的作戰能力由2方面組成——物質和精神。美軍的武器裝備是世界頂尖的,但部隊的精神狀態卻不行。

美國在南斯拉夫、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表明,美軍更願意使用飛機、巡航導彈和遠程火炮進行非接觸性戰爭。任何真正意義的對峙都令美軍感到恐懼。例如,美國在索馬里損失了幾名特種兵後,就立即暫停了在該國的“維和行動”。俄羅斯空軍2008年恢復了在美國邊界附近的戰備巡航,此舉立即引發了白宮的憂慮。

美國已習慣非接觸性戰爭,並把一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技術優勢上。這會腐蝕美國軍人,因爲他們在戰爭中不能直接感受到必要的危險,使他們產生毫不費力就能無傷而勝的信心,並使其喪失直接在戰場上長期作戰的能力。

難以發動人民:在局部和大規模戰爭中避免不了動用人力,戰爭需要動員國家的一切力量。因此“戰爭依靠人民”的觀點在當今世界仍有現實意義。

美國實行的合同募兵制導致美國公民完全喪失了自願爲祖國效力的道德動機。保衛祖國不再是美國公民應盡的義務。承擔國家防禦任務的不是整個社會,也不是全體人民,而是僱傭兵,其入伍的主要動機是經濟考量,而非報效國家。

總體來說僱傭軍從來不盡心作戰。他們可以在針對弱敵的短時局部戰爭中較好地完成任務,卻不能在激烈而持久的大規模戰爭中經受住考驗。因此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就說過:“取消義務兵制是個錯誤。”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