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魏元忠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魏元忠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 。唐朝宰相。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爲太學生,學習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軍事才能,從定徐敬業的揚州叛亂, 爲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積極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頗有作爲的一位。武則天晚年時,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貶爲高要縣尉。唐中宗復位,拜右僕射兼中書令、光祿大夫,封齊國公隨波逐流,不再直言進諫。牽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對韋后及誅殺武三思事,貶思州郡務川縣尉。景龍元年(707年),卒於涪陵,享年七十餘。 追贈尚書左僕射,齊國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諡號爲貞。

軼事典故

相命

丞相魏元忠與禮部尚書鄭惟忠,都是宋城人,都很有才氣,從小就很要好。年近三十歲了,兩人都未有成就功名。有位擅長相術的人看見他們後,用特殊的禮節接待他們。一開始對魏元忠說:“古人說,同類的事物聚在一起,信不信?魏官人官能做到爲人臣子的最高一級,聲名顯赫。你爲官一定是忠誠正直,誠信而不行邪僻,一定能成爲國家的棟樑,朝中的重臣,你的面相貴是貴啊,然而你命運多曲折,時有憂患。這些都是登上宰相高位以前的事,不必擔心。但是,遇事就要去做,聽着話就要應和。”這位相士又對鄭惟忠說:“您將來金章紫綬命中註定福壽無邊,既能進入三品高官的行列,也能升任到八位重臣之一。你做官一直不會被貶職,你的壽數也長久。”魏元忠又請教說:“我的俸祿從什麼時候開始,爲官任到什麼職位結束。”相士回答說:“你今年如果向皇上上書進言,俸祿就來了。”於是,魏元忠就在這一年,在涼宮上書陳事,卻好長時間沒有迴音。這時盤纏已經用完了,他就往回去。路上遇到了一位熟人,送給他絲和絹等,他又返回了涼宮。這時,皇上已經降下詔書,召魏元忠進宮,授予他校書的官職,後來改任中丞大夫。這期間因違逆聖命,觸犯了權貴,多次遭到責罰,下獄追究。每當他想自殺時,就回憶起當年相士說過的話,才又自己寬慰自己,但是越來越剛直不阿地抨擊時政,從未動搖過自己的志向,收斂自己的言辭,最後還是免除了禍患,登上了宰相的高位。後來,魏元忠從僕射降職被貶到南郡任刺史。沿江巡行中,幾天後病勢沉重。魏元忠說:“我就死在這裏了嗎?”果然他就死了。

有哪些與魏元忠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因材任能

唐高宗駕臨東都洛陽時,關中正發生饑荒。高宗擔心路上會遭遇強盜,就命令監察御史(官名,掌管巡察州縣獄訟、軍戎、祭祀、出納等事)魏元忠(宋城人,爲太學生,任殿中侍御史)提前檢查途徑路線。

魏元忠受命後,去巡視了赤縣(唐朝京都所在的縣)監獄,見到一名犯盜竊罪坐牢的囚犯,言語舉止都異於常人,魏元忠命令獄卒打開他的手銬、腳鐐,讓他整理衣冠,乘車跟隨在後面,並跟他生活起居在一起,要求他去協助防範強盜。這個人含笑應許。結果高宗此次巡幸東都的過程中,隨行兵馬多達萬餘人,但竟不曾遺失一文錢。

人物評價

李治:是子未習朝廷儀,然名不虛謂,真宰相也。

李旦:故左僕射、齊國公魏元忠,代協人望,時稱國良。歷事三朝,俱展誠效。晚年遷謫,頗非其罪。

寧原悌:自天授以來,二十餘載,周興、來俊臣等,譖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舊臣,夷滅殆盡,唯有狄仁傑、魏元忠尚存。仁杰等處先帝之朝,猶爲小吏,及周室之際,實謂忠臣,或樹績當時,徇身王室。

劉昫:大帝、孝和之朝,政不由己,則天在位,已絕綴旒,韋后司晨,前蹤覆轍。當是時,奸邪有黨,宰執求容,順之則惡其名彰,逆之則憂其禍及,欲存身致理者,非中智常才之所能也。況元忠、安石、巨源、至忠、彥昭等行非純一,識昧存亡,徇利貪榮,有始無卒,不得其死,宜哉!

宋祁:魏、韋皆感概而奮,似矣。及在惸上側臣間,臨機會,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謀,誠可鄙哉。至牴後豔主以烝譖撼宗社,亦不肯從也。古所謂具臣者,諒乎!”

有哪些與魏元忠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洪邁:若唐宰相三百餘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傑、魏元忠、韓休、張九齡、楊綰、崔祐甫、陸贄、杜黃裳、裴垍、李絳、李藩、裴度、崔羣、韋處厚、李德裕、鄭畋,皆爲一時名宰,考其行事,非漢諸人可比也。

馮夢龍:因材任能,盜皆作使。俗儒以‘雞鳴狗盜之雄’笑田文,不知爾時舍雞鳴狗盜都用不着也。

王夫之:李日知、魏元忠、唐休璟、韋安石當武氏之世,折酷吏之威,斥宣淫之魂,制凶豎之頑,懷興復之志,張撻伐之功,皆自命爲偉人,而爲天下所屬望者也。及其暮年,潦倒於韋氏淫昏之世,與宵小旅進旅退,屍三事之位,濡需於豢養,殆無異於鄙夫。

李塨:魏元忠從盩厔江融學兵,盡其術。後上封事,謂今言武者先騎射,不稽之權略,言文者首篇章,不取之經綸。夫由基射能穿札,不止鄢陵之奔;陸機識能辨亡,無救河橋之敗。其言剴切,可爲萬世取人者龜鑑,而後人覆轍相尋,謂之何哉!

周池:元忠爲孝逸,敗敬業,雲:天下安危在此一舉,則其昧視事機甘心武氏已久,卒以容容循默致爲三思所陷,誠可爲貪祿苟活,知進而不知退者戒。

金維寧:魏公於武瞾時搏擊諸張於反正,後憤疾二武,可以知其立身之大概矣。然當李敬業起兵,義旗所指在武瞾,武瞾敗而諸張二武能獨全乎,何魏公不審一舉而敗敬業之師?敗敬業者成武瞾也,成武瞾者成張諸兇也。心惡之而又成之,遂使唐之宗室摧殘,宮闈瀆亂,皆魏公無識所致也。繼而武瞾死,武三思矯遺制,慰諭魏公,封百戶,魏公捧制感咽涕泗,何迷惑如是?

乾隆帝:元忠素負重望,頗能不爲利害動心,乃自嶺表召還,頓改前轍,捧制感咽,時名節掃地,蓋不待酸棗尉責以十失,已知其無能爲矣。行百里者半九十里,晚節可不慎哉![1]

《史戈》:元忠慷慨論事,無所屈撓,其負忠貞之名素矣。武后死,三思矯太后遺制,實封百戶,而元忠捧制感涕,何爲耶?嗚呼!大臣國之柱石,小人嘗其嗜慾,人主亦飼其從,違意外之寵,毅然勿受可也。宋真宗天書之役,王旦受美珠之賜而不敢異議,君子恥之,而況元忠受武后之遺制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