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這位駙馬爺遇事閉口不言 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這位駙馬爺遇事閉口不言 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有一種官職,叫做“御前大臣”。御前大臣,是在康熙年間設置的。這個職位既沒有品秩,也沒有俸祿,一般從王公大臣之中簡員充當,扮演的是皇帝身邊機要祕書長和安保隊長的雙重角色。

與皇帝最親近的三類大臣裏,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和總管內務府大臣三足鼎立。有人認爲:“御前大臣班列是前,但尊而不要,軍機則權而要,內務府則親而要。”但這裏所說的“要”,其實是針對一般的國家政策和內廷事務而言的。當皇帝做出重大政治決策之時,首先預聞機密的,還是御前大臣。

咸豐皇帝臨終前,指定贊襄政務的八位顧命大臣中,排在前面的四位即爲御前大臣,後面四位則爲軍機大臣。其中四位御前大臣,按身份尊卑排序,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和協辦大學士肅順。額駙的爵位不及親王,而肅順雖然官職高、權位重,但封爵僅爲三等輔國將軍,因此還要名列景壽之後。

這位駙馬爺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這位駙馬爺遇事閉口不言 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景壽出自滿洲大姓富察氏,屬鑲黃旗。景壽的父親,是道光朝的御前大臣一等公博啓圖。由於家世門第高貴,加上景壽本人可能長得比較帥,所以被道光皇帝的六公主壽恩公主看中,跟皇帝攀上了親戚。

壽恩公主爲靜貴妃所出,是恭親王奕訢的親姐姐。我們之前談到,靜貴妃在生前,始終是皇貴妃和皇太妃的身份,後來晉尊康慈皇太后和孝靜成皇后,是她的兒子奕訢通過不那麼正規的手續追封的。壽恩公主既非中宮所出,下嫁時本應封爲和碩公主,景壽也本應該是和碩額駙。但由於道光實在非常鍾愛這個女兒,於是破格封她爲固倫公主,導致景壽也跟着沾光,成了固倫額駙。根據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定製,固倫額駙與和碩額駙相比,除了品級高出一級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酷炫的特權——騎馬時賜用皇家定製紫色繮繩,以彰顯尊貴不凡的身份。

景壽和壽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式成婚的。在成親之前,道光就先賞景壽頭品頂戴,入上書房陪皇子們一起讀書。景壽和四阿哥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齡相仿,又有靜貴妃作爲共同的額娘,同窗學習,關係自然不會差。後來咸豐即位,也比較重用和親近這位姐夫,從散秩大臣、御前侍衛一步步提拔,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當上了咸豐朝的御前大臣。

景壽這個人,不知道是因爲能力平庸還是爲人低調,他的出鏡率一直比較低。比較靠譜的猜測是,景壽知道自己外戚的身份比較敏感,所以基本上是埋頭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不刻意去搶鏡頭。皇帝安排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皇帝被英法聯軍嚇跑,景壽作爲御前大臣,也就隨扈來到了熱河。

壽恩公主紅顏薄命,歿於咸豐九年(1859年),年僅30歲。景壽隨同咸豐逃到熱河之時,已經是個鰥夫。按理說,失去公主這個靠山,景壽得到的恩寵可能會有所減少。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到熱河之後,咸豐對景壽愈加器重,任命他入軍機處,掌軍機大臣之職。

景壽出任軍機大臣一事,在《清實錄》和《清史稿》的軍機大臣年表中,都並未提及,但並非無跡可尋。後來慈安和慈禧太后返回北京,發動辛酉政變所發的第一道詔書,就有“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着退出軍機處”一語。《清史稿》穆宗本紀也有提到:“解載垣、端華、肅順任,罷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軍機。”

因此,自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皇帝規定“軍機大臣及御前大臣彼此不令相兼,所以杜專權而防壅蔽”,景壽是繼和珅之後,清朝唯一身兼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兩職的人。加上景壽又是咸豐的姐夫,可謂是尊、親、權、要集於一身,紅得發紫。

可能景壽自己也納悶:皇帝小舅子爲啥突然對我這麼好?不久之後,隨着八位顧命大臣名單的公佈,答案便昭然若揭了。名單中有景壽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恭親王奕訢竟未入選。實際上,恭親王的缺席,也正是景壽入列的原因。

這位駙馬爺遇事閉口不言 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第2張

清朝家法,主張“親親尊賢”,咸豐指定顧命大臣,也不能違背這一原則。載垣端華雖爲鐵帽子親王,肅順雖深受咸豐親信,但他們屬於遠支,爲“賢”不爲“親”,而“親”又應在“賢”之上。

若論咸豐的至親,莫過於他的親弟弟恭親王。論血統、論才具、論聲望,顧命大臣中都應有奕訢的一席之地。但奕訢被肅黨排擠,又受咸豐的猜忌,他被擠出顧命大臣之列,便由景壽頂替了這個“親親”的位置。

顧命大臣中另外七人都是“肅黨”,因此對自己膺受顧命的原因,景壽應該有着比較清醒的認識。多年以來,景壽一直在扮演好駙馬爺的角色,這個政治漩渦,他是被裹挾進去的,並非因爲有什麼野心或企圖。

要知道,雍正當年因奪嫡之事,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放過。景壽只是一個跟皇室沒有血緣關係的駙馬,萬一站錯了隊伍,可不能指望慈禧太后和恭親王能對他這個姐夫手下留情。所以,在就任顧命大臣之後,面對肅黨與兩宮太后之間的衝突,景壽是這樣表現的:

杜翰頂撞太后,氣得慈禧渾身發顫,景壽保持沉默。

肅順嘵嘵置辯,嚇得小皇帝尿了褲子,景壽保持沉默。

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發動政變,將顧命八大臣下獄治罪,景壽依然保持沉默。

故而,後來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往八位顧命大臣頭上扣帽子的時候,諭旨上景壽的罪名是:“身爲國戚,緘默不言。”

景壽緘默不言,其實是對他最有利的選擇。對肅黨而言,讓景壽入夥,只要他不搗亂就行了,發不發表意見其實並無所謂。而兩宮太后看在眼裏,也是明在心裏,沒有將景壽當成敵人。

到最後,四個御前大臣中,其他三個都死得很慘,惟有景壽保住了一命。景壽所受的懲罰,和幾位軍機大臣一樣,被革除了一切職務。另外,景壽額駙的品級也降了一等,失去了騎馬用紫繮的貴族特權。

活下來這五位大臣退出軍機,基本上是永不敘用,此生的政治前途算走到盡頭了。許多人以爲,景壽被革職,算是小懲大誡,爲依附肅黨付出的代價。但過了不到半年,大家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恭親王從鑲紅旗蒙古都統調任正紅旗滿洲都統,鑲紅旗蒙古都統的位子空了出來,朝廷讓景壽補上了這個缺。

這位駙馬爺遇事閉口不言 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第3張

對景壽而言,這是重新起用的信號。果然,又過了不到一個月,朝廷就給景壽官復原職,出任御前大臣,另外還兼任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和後扈大臣,恩典比往日有增無減。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克江寧,平定了爲患十餘年的太平天國叛亂,朝廷大賞宗親,也沒漏掉景壽那一份,對其賞還紫繮,恢復了固倫額駙的品級。

景壽作爲處於晚清這場政治風暴中心的人物,塵埃落定後,不降反升,已經讓不知內情的人覺得不可思議。同治四年(1865年),慈禧又把自己收養的恭親王女兒——榮壽固倫公主嫁給了景壽的兒子志端,父子都成了大清的駙馬爺。這一場表兄妹的近親聯姻,不得不讓人懷疑,當年辛酉政變發生前,景壽是不是和兩宮太后及恭親王私下達成過什麼交易。

或許,我們一開始覺得,景壽兩邊都不站隊,悶聲發大財,已經非常聰明。但實際上,他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高明得多,他竟然兩條隊同時站。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