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死前留下的1字遺言,真的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了嗎?真相是什麼

劉伯溫死前留下的1字遺言,真的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了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劉伯溫的故事。

公元1375年5月16日,大明一代軍師劉伯溫溘然長逝。

臨死前,劉伯溫用微弱的聲音對跪在牀前的長子劉鏈和次子劉璟說道:“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

劉鏈和劉璟一聽急忙問:“孩兒該如何自處?”劉伯溫心酸不已,一滴老淚涌了出來。

爲了幫兒子躲過殺身之禍,劉伯溫說道:兒啊,謹記『劉家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劉伯溫留下這句遺言後就永遠閉上了雙眼。

這11個字的遺言本來是要幫兒子逃過殺身之禍的,最後應驗了嗎?

劉伯溫死前留下的1字遺言,真的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了嗎?真相是什麼

有句話叫“人算不如天算”,引申的意思是“天命不可爲也!”事實確實如此。

想當初諸葛亮千算萬算,“六出岐山,七伐中原”,不是一樣沒有改變蜀國滅亡的命運嗎?

尤其是和司馬懿決戰上方谷時,諸葛亮妙計火燒上方谷,眼看司馬懿要被活活燒死。

然天公不幫諸葛亮,突降大雨澆滅了大火。諸葛亮仰面長嘆曰:“天命不可違也”說罷潸然淚下。

劉伯溫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前朝軍師諸葛亮,後世軍師劉伯溫”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都是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牛人。

果真如此嗎?

我弱弱地問:“既然劉伯溫能算出後代子孫的命運,爲什麼他算不出自己被朱元璋下毒害死的命運呢?

歸根結底一句話“天意如此”,劉伯溫能算出來但無力改變這一切,這就是爲什麼他臨死前老淚縱橫的原因!

劉伯溫臨死前囑咐孩子們不要學神算,兩個兒子確實沒有繼承父親的“專業”,都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好官,然而這仍然沒有逃過殺身之禍。換言之,劉伯溫最後一計失敗了,兩個兒子都死於非命。

劉伯溫死前留下的1字遺言,真的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了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長子劉鏈在父親去世後的第四年頭(即1379年)被胡惟庸逼的跳井自殺了。

胡惟庸爲什麼要逼死劉伯溫的長子呢?

原來劉鏈遺傳基因很強大,雖然他沒有刻意學習父親的“專業知識”,但有乃父之風範——有謀略,此時劉鏈任江西參政。

朱元璋常讚歎曰:“真乃伯溫兒也,沒差種,哈哈……”。

朱元璋想重用劉鏈,這樣就引起了胡惟庸的羨慕嫉妒恨,當時胡惟庸權勢熏天,拉幫結派、欺上瞞下,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朱元璋年老糊塗十分信任胡惟庸。

劉鏈像父親劉伯溫一樣耿直,不想附炎趨勢,想退出政壇又不能,劉鏈被逼的走投無路跳井而死。

劉鏈死後,朱元璋想讓劉鏈的弟弟劉璟承襲“誠意伯”爵位,劉璟說哥哥有個兒子叫劉廌(zhi),讓我侄子繼承爵位吧。於是朱元璋讓劉鏈的兒子承襲了爵位。

時光如流水匆匆而過,劉伯溫死後的第23年頭上,即1398年,朱元璋也死了。

接下來明朝出現了動盪,“靖難之役”終於爆發了。

劉伯溫死前留下的1字遺言,真的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了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經過四年的死磕,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打跑了侄子朱允文,朱棣成了大明江山的新主人。

此時朱棣命劉璟進宮輔佐他,劉璟假託有病拒不奉詔。朱棣只好強行把他捉進了宮。劉璟像他父親一樣耿直,絕不低頭稱朱棣爲陛下。

當時劉璟還說了一句驚人的預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朱棣千秋萬代,都將會揹負篡位自立的惡名。

劉璟憤怒情況下忘了父親的叮囑――不要推測未來,結果朱棣大怒賜死了劉璟。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就這樣先後死於非命。爲什麼劉伯溫不能夠保佑兒子逃過劫難呢?

我覺得是劉伯溫當初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泄露天機太多了,做了一些有違天意的事,比如在全國各地斬龍脈,爲朱元璋推測大明國運等等……

不知親們發現了沒有,凡是算卦相命的人不是斷子絕孫就是身有殘疾,反正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劉伯溫死前留下的1字遺言,真的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了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同樣上天爲了懲罰劉伯溫,於是報復在他的兒子身上。雖然他能算到,但無力改變一切,其結果和諸葛亮的兒子們十分相似,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都戰死了。

劉伯溫臨死前預言的子孫後代的命運卻很靈驗。他說:“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

話說劉鏈的兒子劉廌承襲了“誠意伯”爵位後,因得罪了權貴被革除了爵位。劉家的爵位就此“中絕”。

轉眼劉家繁衍生息經過了五輩後,也就是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起劉伯溫的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

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犯事被關進了監獄,朱佑樘一個聖旨把他釋放了,這還不算,還任命他爲處州(浙江麗水市)指揮使(正三品武官),從此劉家後代逐漸又恢復了“誠意伯”的爵位。

這正應了劉伯溫的那句“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的讖語。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