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析“飛將軍”李廣祖孫三代的性格悲劇

解析“飛將軍”李廣祖孫三代的性格悲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飛將軍”李廣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軍事將領。李廣乃是將門之後,其先祖李信即是秦朝名將。李廣的兒子李敢、孫子李陵也在漢武帝時代反擊匈奴的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李廣一門,對西漢王朝來說,可謂三代忠勇。然而,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李廣祖孫三代的命運異常乖舛,李廣自盡,李敢被殺,李陵更是叛降匈奴爲後世所不恥。都說性格決定命運,究竟是怎樣的性格決定了這個家族的不幸呢?李廣難封只因無功可封侯

解析“飛將軍”李廣祖孫三代的性格悲劇

網絡配圖

李廣自幼精通刀劍,擅騎射,且成名極早,在漢文帝時,便以一身勇武之氣博得皇帝讚許。漢景帝時,他歷任邊關七郡太守,軍中傳頌着他射虎、射鵰、射匈奴,各種勇武過人的英雄事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滿天下,令匈奴膽寒,不敢來犯的將領,一生與匈奴無數次交鋒,卻始終未能建功封侯。直讓後世詩家慨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漢武帝時代,將星閃耀,很多人僅憑一戰之功,便能晉爵封侯。而李廣,在漢武帝時期出擊匈奴的主要戰役中,一共參加了五次。第一次,馬邑之謀,整個西漢大軍都無功而返;第二次,關市之戰,首戰匈奴的衛青便取得龍城大捷,李廣卻被匈奴生擒,憑藉自己的勇武逃回漢邊;第三次,追隨衛青出擊漠南,同樣無功而返;第四次,領四千騎出右北平,卻被匈奴大軍包圍,幾乎全軍覆沒;第五次,決戰漠北,李廣於沙海中迷路,貽誤戰機,最終自盡。

歷史告訴我們,李廣之所以一生未能封侯,實在是因爲在當時以軍功授爵的制度下,他沒有建立足以封侯的戰功。

今天,有的人會說李廣只有匹夫之勇,而缺乏將帥之才;也有人說他雖然愛護部屬,卻有治軍不嚴之嫌。然而,即便算不上功勳卓著,我們卻不能抹殺李廣一生對西漢王朝反擊匈奴所做出的貢獻。“衛青不敗乃天幸,李廣無封緣數奇。”唐代大詩人王維將李廣的不幸歸咎於命運。其實,早在漢景帝時期,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就立功揚名。可李廣性格中孟浪的一面,讓他接受了樑王私自授給他的將軍印,以致回朝後沒有得到皇帝的封賞,錯過了自己最可能的封侯機會。也許,這纔是李廣一生忠勇,卻終究功敗垂成、含恨而死的原因。

解析“飛將軍”李廣祖孫三代的性格悲劇 第2張

網絡配圖

被鹿撞死的郎中令

李廣有三個兒子:李當戶、李椒、李敢。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是少年從軍,而且早死軍中。幼子李敢在決戰漠北時,追隨驃騎將軍霍去病北擊匈奴戰功赫赫,封關內侯,任郎中令,位列九卿。

然而,晉爵封侯卻無法讓李敢高興起來。因爲,他的父親李廣因爲沙海迷路、貽誤戰機而自殺。李廣是大將軍衛青部將,也是衛青讓李廣率軍迂迴側翼,以致迷路。自然而然,李敢將李廣之死歸咎於衛青,並莽撞地將其打傷。

李敢不知道自己其實怨錯了人。出征前,是皇帝認爲李廣命數不好,之前的數次大戰,他不是戰敗就是被俘。所以,一心一意要活捉匈奴單于的皇帝悄悄授意衛青,不讓李廣直面匈奴單于,衛青這才讓李廣率軍迂迴側翼。衛青是個溫順和氣之人,對李敢的惡行,他選擇隱忍。

然而,李敢的孟浪之舉還是招來殺身之禍。不久後,李敢扈從漢武帝於上林苑狩獵。有人恰在此時將李敢打傷衛青之事告訴霍去病。衛青乃霍去病舅父。霍去病聞訊大怒,竟一箭將李敢射殺。

射殺李敢大約是霍去病一生最讓後世詬病的行爲。不過,古代中國等級森嚴的集權社會裏,以下犯上即是死罪。李敢打傷自己的頂頭上司大將軍衛青,便是典型的以下犯上之舉。更何況,在剛剛結束的漠北大戰中,衛霍爲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寵正盛。所以,漢武帝非但不追究霍去病射殺李敢一事,反而爲其隱瞞,稱李敢是被野鹿撞死的。

二十餘年後,李敢的一子一女又牽連進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被誅殺。

一個變節者的隱衷

李廣的孫子李陵,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悲劇角色。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秉承了爺爺李廣的勇武和豪邁。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領五千步卒深入大漠,尋殲匈奴軍隊,卻遭遇匈奴單于八萬鐵騎的追擊。李陵軍拼盡了最後一根箭矢,箭盡路絕之下不得不降。可是,消息傳到皇帝的耳中,皇帝卻痛下殺手,將李陵的母弟妻兒,全族屠戮。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武將世家以如此慘烈的方式劃上了句號。漢昭帝即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兩人都與李陵親厚,於是,派遣使者希望能遊說李陵歸漢。然而,李陵以“吾已胡服”固辭。使者仍舊苦心勸說。李陵卻道:“歸易耳,恐再辱,奈何!丈夫不能再辱!”

解析“飛將軍”李廣祖孫三代的性格悲劇 第3張

網絡配圖

“徑萬里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衆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兩千年前,滯留匈奴十九年的蘇武歸漢時,李陵爲其置酒送行,所作的酒歌,如今聽來,仍不免悲傷。

這個曾經雄姿英發、壯志凌雲的青年才俊,這個曾經一心建功立業,延續家族榮耀的磊落將軍,在經歷了戰敗、變節,經歷了親人、族人被殺被屠,更見證了西漢王朝對功臣良將的大肆殺戮之後,唯餘一顆再也回不到故國的老心。

然而,李陵的悲劇並非偶然,同樣源自於他的孟浪。漢武帝時代,漢匈之間的戰爭騎兵是最主力的兵種,甚至可以是除後勤輜重部隊以外唯一的戰鬥兵種。騎兵和步兵的戰鬥力差別,就相當於今天的坦克和步兵。當李陵向漢武帝主動請纓,不顧朝廷已無戰馬可用的現實,硬要帶着自己的五千步卒孤軍深入匈奴腹地,尋殲匈奴單于時,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果然,李陵遭遇匈奴單于數萬鐵騎的包圍,戰敗而降。

也許,孟浪即是這個武將世家血脈基因裏的一根骨刺,讓人功敗垂成,讓人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