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曹操愛才識才也殺爲自己好的人

歷史上曹操愛才識才也殺爲自己好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提示:荀彧的命運說明,曹操是愛才、識才的。但是確實存在着“順者昌,逆者亡”的悲劇。荀彧這樣一個大謀士,爲曹操作出那麼大的貢獻,一旦有所違抗,而且也是爲曹操好,結果得到這樣一個結局,兔未死,狗就被烹了。還有楊修,殺掉楊修其實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楊修能夠看透曹操的心計,也就是說楊修的智慧才幹超過了曹操。所以說,荀彧的命運說明了是不能違抗他,楊修的命運說明了是不能超過他,總之,這樣的謀臣在曹操那兒的結果都是悲慘的。因此說,擇主而事是謀臣的一個關鍵問題。

歷史上曹操愛才識才也殺爲自己好的人

網絡配圖

主講人:段啓明 地點:中國現代文學館

本文摘自《北京晚報》2010年7月2日第53版,原題:《擇主而事也難免可悲下場》

在關鍵的時候都是謀臣出謀獻策,官渡之戰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而袁紹之所以失敗也就是因爲他不能夠正確地用這些謀臣,荀彧本來也是袁紹的人,後來投靠了曹操,另外還有像田豐這樣一些很有才幹的謀臣,袁紹都把他們除掉了,他不能夠信任和使用這些謀臣,是導致失敗的一個最大的原因。而曹操運用了謀臣們的計策,就取得了勝利。

 計謀較量貫穿赤壁之戰

再說赤壁之戰,書中描寫戰場上的文字是不多的,描寫火燒戰船的文字寫得很好,很精彩,但字數不多,大量的筆墨都是寫戰前、戰後智謀的較量,真正的戰場描寫只有四十五回和四十九回的文字。但是整個的赤壁之戰是從四十三回一直寫到第五十回。

赤壁之戰中,曹操作爲強大的一方失敗了,而孫劉聯軍獲得了勝利,這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計謀的勝負。計謀的勝與負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與負。比如說在戰前,曹操集團本來有人出來勸阻,勸曹操不要去伐吳,這個人就是非常著名的孔融。當時他在曹操的手下,也是一個大謀臣。但是曹操不聽,不僅不聽,還把孔融殺害了。戰爭當中,曹操也總是在計謀較量中失敗,比如用蔣幹。蔣幹中計是《三國演義》裏寫得非常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曹操讓蔣幹過江,本來這也是一計。因爲蔣幹跟曹操說,他跟周瑜是老同學,那麼曹操想用這個關係勸周瑜投降。蔣幹過江以後,周瑜則是“將計就計”,結果蔣幹中計以後,向曹操傳達了假情報,造成曹操誤殺蔡瑁、張允這兩個水師將領,這是典型的計謀較量上的失敗。

蔣幹第二次又到江東,結果又中計了。周瑜安排他見到龐統,龐統又使蔣幹中計,使得龐統能夠很順利地實現連環計,讓曹操把所有的戰船連在一起,以便受火攻時,誰也跑不了。曹操的失敗都和中計有關。而東吳的勝利也是依靠這些計謀的成功。

歷史上曹操愛才識才也殺爲自己好的人 第2張

網絡配圖

  比如說,在戰爭開始以後,那一系列的勝利都跟前面一系列的計謀有聯繫的。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因爲黃蓋用此計才能使曹操相信他,然後是闞澤的詐降計,這一系列計策的實現造成了東吳軍事上的勝利。這說明謀臣在一些具體的戰役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和周瑜之間,也是計謀的較量。周瑜被寫得很狹隘,總要除掉諸葛亮,諸葛亮避免了周瑜的陷害,那麼他所用的也都是一系列的計謀。所以整個的赤壁之戰在曹操和孫劉之間,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都貫穿了一系列計謀的較量。這樣,就突出了謀臣的作用。而這種寫法也使整個《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的審美水平有所提高,它不是寫戰場上的熱鬧,而是一種智慧的思考,這是《三國演義》的特點。

 爲曹操好反而被殺的謀臣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裏的謀臣,他們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命運也很不一樣。我們中國古代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的內容。這些謀臣都是在這樣一個思想體系下來決定自己的行動。我們還有一個說法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每一個人學到了本事,學成文武全才,就是要賣給帝王,也就是要給帝王服務,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三國演義》裏的謀臣,非常熱衷地給君主出主意,都是在這樣一個文化格局裏面出現的,所以他們擇了明主,就能夠發揮;否則,就影響了他們的發展,這是他們必然要走的路。

我們看曹魏集團中的謀臣,在曹操籠罩下一些謀臣的命運和性格,曹操手下的大謀臣荀彧,在《三國志》裏被寫得非常好,非常有才幹的一個人,那麼《三國演義》裏也充分展示了這個人的智謀、才幹,寫得很好。比如曹操的幾件大事情都是荀彧替他決定的。當荀彧投奔曹操時,曹操說了一句話,“吾之子房也”,你就是我的張良,他完全認識到了荀彧的才幹。但是,就因爲在一件事情上,荀彧勸阻曹操,結果被殺了。

歷史上曹操愛才識才也殺爲自己好的人 第3張

網絡配圖

《三國演義》寫曹操要做國公,因爲他原來受封爲侯。在這個問題上,荀彧提出了勸阻,說現在不是時候,不要做這些。曹操馬上就說,荀彧“不助我也”。書上說是深恨之,結果把荀彧害死。怎麼死的,正史的記載是荀彧得了病,心情很憂鬱地死了。而裴松之講,他是飲藥而死,也就是吃毒藥死的。《三國演義》裏的描寫非常細緻,非常精彩。曹操感覺到“不助我也,深恨之”,就要把他弄死,但不是抓起來殺掉,而是送給荀彧一個很漂亮、很講究的空盒兒,荀彧明白了:這是要他死,所以荀彧就自殺了,當時只有五十歲。

郭嘉不死曹操未必不敗

荀彧的命運說明,曹操是愛才、識才的。但是確實存在着“順者昌,逆者亡”的悲劇。荀彧這樣一個大謀士,爲曹操作出那麼大的貢獻,一旦有所違抗,而且也是爲曹操好,結果得到這樣一個結局,兔未死,狗就被烹了。還有楊修,殺掉楊修其實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楊修能夠看透曹操的心計,也就是說楊修的智慧才幹超過了曹操。所以說,荀彧的命運說明了是不能違抗他,楊修的命運說明了是不能超過他,總之,這樣的謀臣在曹操那兒的結果都是悲慘的。因此說,擇主而事是謀臣的一個關鍵問題。

那麼曹操最欣賞的,甚至說很有感情的謀臣是郭嘉。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大哭,他認爲如果郭嘉在的話,他絕對不會遭此大敗。但問題是郭嘉早逝,誰知道他如果不死的話,又會是什麼結果呢?因爲曹操在用才的時候有很多負面的因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