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趙雲被民間封爲常勝將軍的真實原因

揭祕:趙雲被民間封爲常勝將軍的真實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見機快,處置迅速

在小說第61回裏,由於劉備入川的消息被東吳君臣偵知,顧雍進言乘機收復荊襄,遭遇吳國太的強烈反對而作罷。張昭於是退而求其次,設計了一個騙局,派周善爲使,以國太病重爲由,騙孫夫人攜阿斗回吳,作爲換回荊州的人質。趙雲“截江奪阿斗”的橋段正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

按說孫夫人回孃家,不算啥大事,但是阿斗的去留問題,就值得計較了。舊體制是家天下,劉備爲主公,他不在,那麼阿斗就是小主公,諸葛亮以下都得聽他的,因爲阿斗幼小,所以一切事務均由諸葛亮做主。比如孫夫人的第一反應也是“須使人知會軍師,方可以行”。偏偏諸葛亮此時在外巡察,不在軍中。事兒萬分緊急,趙雲來不及找張飛商量,只能靠自己獨自決策了。

揭祕:趙雲被民間封爲常勝將軍的真實原因

網絡配圖

且看小說是如何描寫的:“原來趙雲巡哨方回,聽得這個消息,吃了一驚,只帶四五騎,旋風般沿江趕來。”這個“消息”包含了諸多信息:一,孫夫人一行已然離開;二,周善帶了五百隨從;三,阿斗被帶走了。從“只帶四五騎,旋風般沿江趕來”這句,可見趙雲見機之快,處置之迅速。

若是換了一般將領,肯定是先請示彙報,找不到領導的話,起碼也得找幾位同事商量商量再說,如此一來,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劉備曾讚揚趙雲“一身都是膽兒”。但常勝之道,憑膽氣是沒用的,張飛膽兒小嗎?守下邳還不是一樣敗於呂布。可見臨濟決斷纔是致勝的根本。作爲負責一方的領導,決斷力是必須的素質。面對突發事件,能否迅速的做出分析、判斷及處理,能否有勇氣去承擔決斷後的結果,是成敗的關鍵。這方面,趙雲絕對是個榜樣。無論是長阪坡的七進七出,還是街亭之敗後的“斂衆固守,不至大敗”、“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無不體現出他超強的決斷力和敢於擔當的勇氣。

巧周旋,有理有節

四五騎對五百人,實力如此懸殊,勝敗難料,但趙雲還是追去了,因爲他有另一個素質,那就是善於周旋,講道理,重分寸。小說這樣寫道:趙雲入艙中,見夫人抱阿斗於懷中,喝趙雲曰:“何故無禮!”雲插劍聲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軍師知會?”夫人曰:“我母親病在危篤,無暇報知。”雲曰:“主母探病,何故帶小主人去?”夫人曰:“阿斗是吾子,留在荊州,無人看覷。”雲曰:“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這點骨血,小將在當陽長阪坡百萬軍中救出,今日夫人卻欲抱將去,是何道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帳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雲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輒入船中,必有反意!”雲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萬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揭祕:趙雲被民間封爲常勝將軍的真實原因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是一位“掌內事”的官員與領導家屬的言辭交鋒,讀來煞是有趣。面對孫夫人蠻不講理的呵斥,趙雲不卑不亢,並不正面回答,而是通過巧妙的一步步的反問,將孫夫人帶入無理的尷尬境地,如不讓諸葛亮知道,是違制,帶劉備唯一骨血走,是奪情,等等,理由相當充分。當孫夫人誣其謀反時,他也充耳不聞,不反駁,不爭辯,只求達到目的,堪謂有理有節。周旋,是決勝的過程,善於周旋,則是權謀的制高點了。所謂“氣勢勿倚盡,留些厚道;鋒芒勿露盡,留些深斂”。顯然,趙雲所考慮的是,倘若孫夫人將來回到劉備身邊,畢竟還要相處的,那麼,此時的周旋就顯得尤爲必要,既不完全得罪,又不能讓自己失職,取中正是留餘地。

不放棄,堅持到底

當然,決斷力、處置能力僅僅是決定勝敗的前提條件,而事物總是千變萬化的,“昨夜西風凋碧樹”,能否“望盡天涯路”,就看你是否敢於“獨上西樓”。勵志版的成功學過於爛俗,咱不說也罷,但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堅持,這種信念總是不會錯的。趙雲奪了阿斗之後,面對的是怎樣一種境地?

“欲要傍岸,又無幫手;欲要行兇,又恐礙於道理,進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奪阿斗,趙雲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劍,人不敢近。周善在後梢挾住舵,只顧放船下水。風順水急,望中流而去。趙雲孤掌難鳴,只護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實際上,出現這種局面,他事前並非沒有料到,而是沒有時間準備而已。

揭祕:趙雲被民間封爲常勝將軍的真實原因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水上不比岸上,殺人行兇不行,船又不能靠岸,可不是萬事皆休?但趙雲沒有放棄。我們說,堅持是一種態度,一種毅力,更是一種胸襟。“不經一翻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中途放棄,纔是真正的萬事皆休。

想想之前的七進七出救阿斗,想想夷陵之戰前他對劉備的苦苦勸諫,想想與曹操爭奪漢中期間的沔陽鬥智,趙雲的這種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是可以寫就一本書的。沒有了這種精神,哪來的常勝將軍趙子龍?

所以,這樣一個有情有義,有禮有節的人自然讓觀衆們十分喜愛,再加上作者的一點點戰績塑造,趙雲就變成常勝英雄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