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姜子牙爲何被世人奉爲護佑神靈?

姜子牙爲何被世人奉爲護佑神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中國有這樣一句俗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是一個傳奇的人物,我們最爲熟悉的要屬封神演義中的人物了。據說他釣魚不用魚鉤,只等那些心甘情願的魚。真是奇人有奇怪的癖好。那究竟爲什麼這樣一位老者會被世人奉爲護佑神靈呢?他有怎樣的事蹟。

  姜子牙在商紂王的殘暴統治下,他懷才不遇,爲了生計,他曾經在朝歌城裏宰牛賣肉,在孟津街頭開店賣酒。光陰似箭,呂尚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而他的抱負仍然未能實現。

姜子牙爲何被世人奉爲護佑神靈?

網絡配圖

  呂尚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被世人尊爲“百家宗師”,奉爲“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呂尚是誰?呂尚,生卒不詳,姜姓,呂氏,名尚,字牙,尊稱子牙,號太公望,周武王尊之號爲“師尚父”,爲炎帝神農氏54世孫,東海(今山東日照市)人。人們通俗叫法稱其爲“姜太公”。大器晚成的百家宗師呂尚。呂尚是朝代交替時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有關他的享年,從八九十歲到一百三四十歲,什麼說法都有。究其原因,除了文獻記載的有限,更重要的還是缺少一個可供參照的年表。

  在《說苑?指武》篇裏,還有細節的記載:“文王曰:‘吾欲用兵,誰可伐?密須氏疑於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義。’太公望曰:‘臣聞之,先王伐枉不伐順,伐險不伐易,伐過不伐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須氏,滅之也。”說到此,初步的結論已經有了:即太公到文王那裏任職時,最大的可能應是公元前1056年。這年他是72歲,姜太公應生於公元前的1127-1128年。太公的卒年,相關的史料主要也是兩種。一是《史記?齊太公世家》裏說:“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二是《古本竹書紀年》記有“周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今本竹書紀年》記有“周康王六年,齊太公薨”。不難看到,司馬遷的說法是“蓋”字當頭,無從追索。

  呂尚的祖先在舜時當過一方的部落酋長。曾協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以地爲姓。夏以後,呂姓子孫繁衍分化,呂尚家已很貧窮了。呂尚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負的人。但在商紂王的殘暴統治下,他懷才不遇,爲了生計,他曾經在朝歌城裏宰牛賣肉,在孟津街頭開店賣酒。光陰似箭,呂尚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而他的抱負仍然未能實現。

姜子牙爲何被世人奉爲護佑神靈? 第2張

網絡配圖

  於是,姜太公釣魚引出了一段佳話——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也由此而來。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裏,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爲了釣到魚,而是爲了釣到王與侯!”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

  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纔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着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姜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爲其效力。大器晚成的百家宗師呂尚。

  呂尚做了文王的謀士,官封太師。呂尚治理齊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臨海的自然條件開發魚鹽資源,發展工商業,使人民安居樂業,使周朝的統治得到了鞏固。他不僅是西周的功臣,而且是輔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姜子牙爲何被世人奉爲護佑神靈? 第3張

網絡配圖

  到了明代,許仲琳便以神化的手法,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領導,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了人們驅邪扶正的偶像。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能冠軍,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個“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衆神之上的神主。作爲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爲“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太公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自古賢人總是有很多稱號,因爲其不朽的功績,神話般的傳說,所以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漸漸神化。姜子牙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因爲幫助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加之那些神話傳說,所以被人們奉爲護佑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