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皇太極曾經找過崇禎和談 崇禎最後爲什麼拒絕了

皇太極曾經找過崇禎和談 崇禎最後爲什麼拒絕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皇太極和崇禎的事情,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在公元1642年,清太宗皇太極主動提出和明朝議和,並且提出的議和條件並不是特別過分,而崇禎皇帝最終選擇拒絕議和。這又是因爲什麼呢?筆者經過分析,認爲有以下四個原因:

大明帝國的尊嚴  議和的條件裏面並沒有提出割地條款,有賠款但是皇太極一方也有贈予。總體看,賠款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清要和大明平起平坐,實際上清朝幾乎控制了整個關外,實際已經不是明朝的藩屬國了。只不過皇太極想通過紙面把這個事實確認下來。如果皇太極的清換作蒙古的瓦剌部、韃靼部,明朝肯定會考慮的。因爲蒙古曾經入主中原,展現了實力。一旦讓自己的藩屬國和自己平起平坐,大明的尊嚴何在,中央大帝國還能不能威震四方,海內臣服了。拒絕了皇太極就是爲了維護大明的尊嚴,而當時的人或許不知道,這是大明最後的尊嚴。

皇太極曾經找過崇禎和談 崇禎最後爲什麼拒絕了

2.頑固不化的大明君臣

對於議和,除了這次皇太極提出的議和外,還有1644年,李自成快要攻破北京時,向崇禎皇帝提出的議和,一個主要條件就是封王,李自成都不敢提出平起平坐的事,而且答應爲明朝平定關外的清軍。這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宋江,可惜的是已經窮途末路的崇禎皇帝拒絕了。同樣,皇太極這次議和,依照明朝的形勢,是應該接受的,內部李自成和張獻忠已經把明軍折騰的夠嗆了,關外的清軍更讓明朝吃不消。如果真的議和,就會暫時緩解明朝的壓力。專心致志的打起義軍,有很大的勝算。崇禎皇帝最初也派代表去議和了,但議和被泄露出去後,羣臣一致反對,崇禎皇帝也沒把議和堅持下去。明朝後期君臣的行爲被看做不可思議,不敢想象,明朝面對那麼多威脅,敵人主動議和竟然不敢答應。一方面有崇禎皇帝,作爲最高決策者,對局勢的分析不清,做事不果斷。另一方面,以東林黨人爲主的明末臣子,做事過於教條,不知變通,甚至以道德綁架崇禎皇帝,使得他不得不一次次錯過明朝喘息的機會

皇太極曾經找過崇禎和談 崇禎最後爲什麼拒絕了 第2張

3.明朝過分自信

崇禎皇帝不議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明朝的整體實力確實比當時的清要強很多,明朝不想給清賠款。澶淵之盟,宋用歲幣換來了與遼邊境長期的和平,而實際上歲幣這點錢和龐大的軍費支出相比是小數目。明朝面對皇太極的清,不是付不起,是瞧不起。崇禎皇帝和羣臣對於明朝軍隊的實力還是很自信的。他們覺得皇太極的軍隊很難攻入關,京師還是安全。就當時的情況,明朝確實實力雄厚,單憑關外的清軍是不能撼動明朝的。即使李自成和張獻忠鬧的厲害,誰也不會相信明朝會滅亡。對於剿滅遼東的女真人還是起義軍,明廷內部都是很樂觀的,如果能夠想到問題那麼麻煩,他們會選擇穩住女真人,先擊潰起義軍。

4.不可能的議和

皇太極想議和,無疑是緩兵之計,自己的實力不夠拿下強大的大明,只能選擇暫時議和來尋找機會。明朝也看到來這一點,雙方都不是真心想來和平的,他們如果能夠坐下來議和,就是一個暫時的緩和舉動,不會長久。明朝不會讓京師長期處於危險的境地,更不會放棄遼東的土地。皇太極也不會放棄嚮明朝復仇,入主中原更是他的夢想。明和清此時早已經是敵國,雙方的矛盾也是不可調合的。明朝當時的情況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收復關外,如果皇太極想議和,不出兵攻打明朝軍隊就完了。皇太極的議和在明朝君臣的眼裏更像是種試探,明朝如果真議和了,皇太極會覺得明朝已經很虛弱了,就會步步緊逼,主動進攻,對於多線作戰的明軍來說是不利的。明朝的皇帝和臣子,靠面子撐住了,讓皇太極不敢輕舉妄動。其實這完全是一種不議和的議和。

皇太極曾經找過崇禎和談 崇禎最後爲什麼拒絕了 第3張

站在明末歷史的角度看,這次議和無疑是明朝絕地反擊的一個機會,也有可能是唯一的機會。顧慮重重,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依然如故的猶豫了,然後浪費機會。而明朝的那些大臣們只會迂腐的給皇帝施壓,把面子看作比天下都重要,明朝就這樣的在爭論不休中滅亡了。強者輸給弱智,固執己見,浪費機會是個很大的問題。一次次浪費時機,爲崇禎皇帝在景山做出決絕的選擇作了鋪墊。漢高祖尚有白登之圍,唐太宗也有便橋之盟,宋太宗高粱河之敗差點喪命。成功者應該能屈能伸。崇禎皇帝以死謝罪除了博得了後世同情,還有什麼呢?歷史是一面鏡子,照過去,也照現在,更照進了將來。固步自封、剛愎自用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有好結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