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金蟬脫殼”之計成就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北齊霸業

“金蟬脫殼”之計成就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北齊霸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非一支筆、一卷書所能書寫,而以一部奇書《三十六計》爲主線,卻能延展出一部浩瀚的中國政治史。《三十六計與中國政治》以與衆不同的視角爲你縱說歷史風雲、解讀中國政治。依“聲東擊西”之計,北魏孝文帝於公元494年遷都洛陽,之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取得了南北朝各國所不及的輝煌成就。但是,隨着生產的發展和鮮卑貴族漢化的加深,北魏統治者日趨腐化,吏治逐步敗壞。北魏爲了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脅,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至五原修築長城,在沃野六鎮等沿邊要害處設置軍事據點。人民不堪朝廷重壓,正光四年(523年)終於爆發了六鎮起義,此時出現了一個小物——在邊境隊伍中當隊主(班長)的高歡。

高歡,字賀六渾,勃海修人(今河北景縣)。其六世祖高隱曾爲晉朝的太守,三位先祖又曾仕慕容氏燕國,但到他父親高樹生時家世早已淪落,高歡的少年時代確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不過《北史》載:“神武(即高歡)性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至於軍國大略,獨運懷抱,文武將吏,罕有預之。”高歡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終日舞槍弄棒的鮮卑軍人,受此影響,成年後他很快就在邊鎮隊伍中當上了隊主。六鎮起義後,北魏權臣爾朱榮聯合柔然一同鎮壓,擊殺起義軍首領破六韓撥陵,俘二十多萬兵民,高歡就是被俘後得到爾朱榮的賞識。不久,爾朱榮將太后及大臣兩千餘人殺死,控制朝政,此後內亂不止。

“金蟬脫殼”之計成就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北齊霸業

爾朱榮有一次忽然問左右:“哪天我死了,誰能夠做軍中統帥呢?”周邊人都回答:“爾朱兆(爾朱榮族弟)”。爾朱榮不以爲然地說:“爾朱兆雖然勇猛善鬥,但能統領的人馬不過三千左右,軍馬多些他就亂了陣法。能代我統軍的,只有賀六渾(高歡)。”爾朱榮雖然對高歡頗爲欣賞,同時又產生戒心,一方面指醒爾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歡遠調爲晉州刺史。不久,爾朱榮爲魏莊帝誅殺,爾朱家族紛紛乘機反叛朝廷,身爲一方之將的高歡審時度勢,又打上了爾朱氏領下(以爾朱榮爲首)的主意。

六鎮造反的降兵被遷置河北後,不斷受到爾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被殺過半仍造反不已。剛剛縊死魏莊帝、掌握魏國朝政的爾朱兆對此感到頭痛,向高歡諮詢意見。高歡回答:“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爾朱兆覺得建議很好,就問誰能去當統領。一席飲酒的賀撥允建議讓高歡去統領六鎮降兵。此建議正合高歡心意,因爲他早已有了“金蟬脫殼”的計謀。

“金蟬脫殼”之計成就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北齊霸業 第2張

“金蟬脫殼”是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一計,屬混戰計: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所謂“存其形,完其勢”,是指保存陣地已有的戰鬥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鬥的各種態勢;“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意是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乘敵不經意之際脫離險境。

“金蟬脫殼”的本意是: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軍事,是指通過僞裝擺脫敵人,實現我方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決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不僅使自己脫離險境,還可利用分兵轉移的機會巧妙出擊。但是,高歡佯裝大怒,罵道:“現在天下事都聽爾朱兆王爺的,你是什麼東西,王爺沒發話能輪到你說三道四!”爾朱兆很感動,覺得高歡忠心耿耿,於是趁酒勁宣佈他爲六鎮降兵統軍。高歡心中大喜過望,立刻馳奔陽曲川,建立統軍大營。至此,高歡完成了其“金蟬脫殼”的第一步。

在曲川建軍營統六鎮降兵不久,爲了遠離爾朱兆,擺脫他的威脅和控制,高歡以山西霜旱災多,兵士沒有糧食爲由,請求移師山東,解決軍糧問題。爾朱兆長史慕容紹宗見書立即勸道:“不可!現在四方亂起,人懷異望。高公雄才蓋世,又握兵於外,正如借蛟龍以雲雨,一旦移師再也不能控制他了。”爾朱兆勇而無謀,說自己和高歡是拜過把子的兄弟。慕榮紹宗說:“親兄弟尚不可信,何況是把兄弟!”爾朱兆大怒,把慕容紹宗關進牢房,下令高歡移軍山東。

高歡率軍自晉陽出發,中途遇見爾朱榮的老婆帶着大車、小車的財物從洛陽返山西,有好馬三百匹,高歡派兵將馬搶爲己有,爾朱兆聽後大怒,忙把慕容紹宗放出來問計。慕容紹宗說:“高歡現在還跑不掉。”爾朱兆自己親率軍隊追趕,追至襄垣時恰值漳水暴漲,高歡隔河拜謝:“我借馬是爲了用來抵禦山東盜賊。如果您相信讒言,我就過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殺了,我屬下這些人馬上就叛亡而去。”爾朱兆膽大無腦,策馬渡水,與高歡在營帳間坐定,歡飲極醉,又殺白馬盟誓。夜間,高歡屬下尉景埋伏壯士要殺掉爾朱兆,高歡阻止說:“現在殺了爾朱兆,他的黨羽一定奔歸聚結報仇,我們馬少兵飢,不能相敵,將成大禍。”轉天早晨,放爾朱兆歸營。

巧妙運用“金蟬脫殼”之計,高歡終於走出爾朱勢力範圍,率軍山東後嚴肅軍紀,秋毫無犯,深受擁戴,不久後在信都起兵。爲了名正言順,高歡與屬下擁立魏朝宗室、渤海太守元朗爲帝。歷經爭戰爾朱一門盡滅,高歡立平陽王元修爲帝,即北魏孝武帝。孝武帝納高歡女兒爲皇后,但他一心想擺脫高歡的束縛,於是重用宇文泰討伐高歡,卻被宇文泰毒殺。534年,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11歲的曾孫元善見爲孝靜帝,是爲東魏;535年,宇文泰立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爲帝,與高歡所建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是爲西魏。從此,魏朝分裂爲東魏和西魏,北朝開始了長期對峙的局面。

“金蟬脫殼”之計成就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北齊霸業 第3張

整個東魏統治時期,政權一直掌握在高歡家族人手中。《北史》記載:“(高歡)聽斷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護勳舊……雅尚儉素,刀劍鞍勒無金玉之飾。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居家如官,仁恕愛士。”其中對高歡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基本不失公允。高歡征戰一生,從六鎮一個戍卒熬到魏朝的王爺,併成爲北齊實際的開創者(550年,其子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北齊),可謂一生無憾。他出身孤弱,恰逢亂世,一生陷陣,足智多謀,運用“金蟬脫殼”之計成就霸業,也可說是不負平生!高歡執政期間,東魏的經濟實力及人口數量都居當時各國之首,成爲南北朝末期後三國時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