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沙皇俄國自明朝萬曆年間越過烏拉爾山來到遠東,天啓年間已蠶食東西伯利亞,到1632 年俄軍已到達遠東濱海,昔日北元的貝加爾湖,尼布楚一帶已被殖民。 而1643年 清軍纔開始向黑龍江南岸探索,俄軍即在此時進入到外興安嶺,建城殖民。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1646年俄軍殖民黑龍江北岸。

到雅克薩之戰爆發前,沙俄八十年間擴土萬里,佔據了北元貝加爾湖地區和黑龍江以北大片土地。此時清軍最北的軍事據點僅在吉林境內。順治年間,沙俄在遠東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小十幾個據點,其中以尼布楚城最大,雅克薩城次之。康熙年間,尼布楚的俄軍就有三千人,雅克薩的俄軍近千人(第二次爲864人),沙俄在遠東的總兵力接近六千。此時的中國,清朝在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東北地區駐紮的八旗軍總共不過5千餘人。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康熙爲了征討沙俄,纔開始擴充東北駐軍,戰前在東北地區集結了各族清軍一萬五千人,其中一萬二千軍隊分散在奉天,吉林北部和黑龍江以南作後勤及總預備隊,一則防止沙俄戰敗之後大舉增兵東來,二則以備戰勝後擴大戰果,三則以部分作永戍黑龍江之用。但在戰時,這些軍隊根本沒有跨進黑龍江北岸。

黑龍江江北地區雖人煙稀少,各族百姓兩次均積極的配合清軍作戰,當地後勤助戰的百姓累計肯定上萬,但都是次第輪換,最多的時候不過數千人而已,助戰的當地百姓均爲能騎善射的獵戶,有很強的戰鬥力,但並非中國的正規軍。

真正派去征討沙俄的清軍,第一次人數是三千人,其中福建藤牌兵六百人,水師陸軍火炮近百門,陸軍火繩槍50杆 。後來發現俄軍垃圾,不堪一擊,因此第二次兵員宿減,減爲兩千一百人,同時感受到俄式火器的犀利,因此爲助戰的邊疆百姓趕製配發了一批火繩槍,福建六百藤牌兵本屬綠營,後因軍功被擡入八旗漢軍驍騎營。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第2張

兩次雅克薩之戰,第一次俄軍共九百餘人,大炮四門,火繩槍四百餘杆,長矛六百餘杆,野戰中被殲滅了數百,最後守城的爲四百餘人。第二次俄軍八百六十四人,另有尼布楚援兵數百人。

清軍第一次攻打雅克薩,俄軍的哥薩克騎兵對抗滿蒙騎兵,幾回野戰俄軍都徹底失敗,光是俘虜就有兩百餘人,最後打得俄軍不敢出城。四百餘人固守城池,而在八旗漢軍大量的攻城重炮面前,雅克薩城只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就輕易攻破,俄軍全體投降,俄軍主將發誓永不侵犯,清軍準其攜武器離去,同時拆除雅克薩城,之後撤防南歸,沒有留兵駐守。

第二次俄軍864人背信重來,攜帶火繩槍千餘杆,長矛斧戟八百餘杆,火炮10門,修建了更大的可以抵禦輕型火炮射擊的圓柱型城堡,繼續騷擾邊疆。清政府對此小股作戰的方式不厭其煩,決心此戰一定要一勞永逸,就是不單止要打怕你,還要打得你不敢再來。所以此戰的目的不是爲了單純的軍事勝利,還要逼沙俄政府和談。這次俄軍由於見識了上次清軍野戰的厲害,八百餘人堅守不出,清軍也秉承上意,不欲一下子殲滅這股俄軍,因此才選擇圍城不攻。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第3張

因爲如果殲滅了俄軍,沒有意義,他以後還會再來,而且不知道俄軍什麼時候會再來,也沒有其他方式去迫使俄國政府議和。圍城初始,沙俄政府不欲議和,還想頑抗到底,命令從尼布楚派軍增援,尼布楚派去六百援兵,野戰被清軍輕易擊敗,尼布楚再也不敢派兵過來。俄軍八百餘人就此困守,數次提出投降,清軍都不允許。直到俄國答應派遣使臣東來議和,清政府才答應俄國政府的請求,准許投降,撤圍放人,這時的俄軍只剩下68人。這是戰爭爲政治外交服務的一個具體的表現。

中俄雙方交戰人數,中國史書記載的一清二楚。俄軍戰敗,原先在這裏殖民數十年之久的土地被清軍佔據,在俄國史書上也是記載得清清楚楚,但俄國人認爲是中國侵略了俄國,霸佔了俄國的大片領土。俄方爲了遮羞,故而把清軍的數量無限誇大,有的人不動腦,有別意的照搬俄國史書,而不去看自己國家的史書,蓄意詆譭清朝時期的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出於無知呢,還是無恥呢?

雅克薩和尼布楚當時本就是無主之地,後者或算漠北蒙古之地,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不同,當時只是如附屬國般臣服清朝,還沒有納入清朝版圖。反觀俄國佔據此處,建城殖民數十年之久,按照先佔先得的原則,滿清也只能用“自古以來”作幌子了。

雅克薩城看着雖小,但擁有該城的意義,更是輻射了黑龍江北部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雅克薩確實是清軍從俄國人手裏硬奪過來的,此戰的意義不單止奪了一城,還奪取了俄國殖民外東北幾十年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分了中俄東段邊界,這到今天依然有意義。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勝利,後人還不知足麼?後人有這個本事麼?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第4張

老實說,俄國踏進這片土地確實遠比滿清早,俄國人在此不單止有軍隊,還有百姓,苦心經營數十年被清軍一舉佔據,俄國人耿耿於懷一直至今,我們認爲《尼布楚條約》是平等的,俄國人卻認爲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大清帝國強加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大清帝國通過戰爭,使得俄國割讓了遠東大片土地,俄國後來通過“平等的條約”(指《北京條約》,因爲沒發生戰爭)把本屬於俄國的土地向中華帝國要回來,這是俄國的歷史書,以及教科書的觀點。

自於尼布楚地區呢,俄國已經應中國的要求派出使臣議和,而尼布楚城又還在俄國手裏,在人家手裏經營了幾十年,怎麼肯還回來?如果硬要,那就只有繼續打,但我們本身就是想與俄國確定邊界,一勞永逸。而且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康熙對外蒙古的如意算盤。

蒙古三大部分,當年只有漠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漠北蒙古只算臣服清朝,漠西蒙古則還以清朝爲敵。康熙的意圖是想利用俄國人在蒙古附近形成的威懾,一則使得外蒙古各部與羅剎周旋互相耗損,使得喀爾喀和俄國都不能危害漠南和中原,二則使得蒙古各部王公的危險和不安感大大增強,只會更加依賴清軍的保護,與清朝更加緊密,待到了適當的時機,更可以迫使外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康熙此戰爲清朝擴土240萬公里,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巨大隱患 第5張

康熙這一政治意圖在數年後得以實現,隨着葛爾丹的東侵,以及外蒙古東邊沙俄的威懾,喀爾喀蒙古各部感覺腹背受敵,1691年,康熙帝兵臨漠北,舉行了多倫會盟,才正式把外蒙古併入清朝版圖,這時離《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僅隔三年。

這是一手很高明得連環策,滿清以他人手中的尼布楚一帶30萬平方公里的苦寒之地爲餌,最後“換得”的領土則是包括雅克薩爲據點的外東北(60萬),外蒙古(150萬)和唐努烏梁海(30萬)在內的2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基本從此消除了北境蒙古的邊患。但卻爲170多年以後的子孫埋下了沙俄這個隱患。也算是一種利弊相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