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文武全才的大才子辛棄疾爲何落得悲劇下場

揭祕:文武全才的大才子辛棄疾爲何落得悲劇下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武全才的辛棄疾爲何落得悲劇下場 一直想爲辛棄疾寫點什麼,總也沒能如願。今天閒來翻書,讀了辛棄疾的部分詞作,頑石的夙願終於可以得償了。流連在“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的浩嘆面前,咀嚼再三,沉吟良久,情溺其中,不能自拔……恍然而覺,是因爲滑落進嘴角的淚珠讓我品嚐到了鹹鹹的苦澀。 無論是各種書籍,還是網絡資訊,對辛棄疾的定性評價基本上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不錯,辛棄疾是一個傑出的詞人,世人將“蘇辛”並稱。北宋蘇軾開創了豪放詞風,而南宋的辛棄疾不僅將這種詞風推向了頂峯,還將崇高的愛國主義的情懷滲透在了字裏行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在詞壇上的建樹甚至高過蘇軾。所以,辛棄疾在文學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但我要說的是,辛棄疾本不該做一個詞家,至少不應該只做一個詞家。

如果,歷史給了他舞臺,我相信,辛棄疾會擁有更多炫目的頭銜——非凡的政治家、傑出的戰略家、不世出的軍事統帥、偉大的民族英雄……然後業餘愛好而成一代詞家,成就文壇一段佳話,就像700多年後那位真正的人民領袖。可嘆的是,歷史不允許假設! 辛棄疾出生在久已淪陷於金人之手的濟南,從懂事開始,他目睹的就是被鐵蹄肆意蹂躪的破碎山河,在異族奴役下苟延殘喘的兄弟姐妹。辛棄疾幼年喪父,由祖父撫養成人。其祖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並常常帶着小小的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所以,辛棄疾幼小心靈裏萌生的,肯定不會是要做一個文人騷客的理想,殘酷的現實給他種下的一定是光復淪陷的漢家山河、拯救水深火熱中的黎民百姓的幼苗。他渴望的是成爲“人中之傑”,而不是“詞中之龍”,“年少萬兜鍪”“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纔是他的抱負。因此,恢復中原、報國雪恥便成了少年辛棄疾的唯一志向。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淪陷區的人民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趁金兵大舉南侵之機,終於揭竿而起。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壯士怎能坐視?21歲的辛棄疾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他聚集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加盟了由耿京領導的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第二年,奉耿京之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就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悲憤欲絕的辛棄疾立即率領五十鐵騎夜襲敵營,於萬千敵軍中擒拿叛徒,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那是何等的驚心動魄!又是怎樣的蕩氣迴腸!智勇兼備、文武全才、意氣風發的辛棄疾因此名重一時,“壯聲英概,儒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他以絕高的才華,驚人的膽識,傲視當世。

揭祕:文武全才的大才子辛棄疾爲何落得悲劇下場

回到了南宋的辛棄疾,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天下英雄誰敵手?”他躊躇滿志,以爲從此魚躍大海,龍潛深淵,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夢想馳騁在抗金的第一線,至少可以爲扶大廈之將傾出謀劃策。25歲的辛棄疾,被宋高宗任命爲江陰籤判,從此大半生在官場載沉載浮,輾轉於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各地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的地方官職,治理荒政,整頓治安。期間多次被解職、起用。雖然他在地方任上幹得十分出色,但這顯然並不是他的理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纔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歲月流逝,人生短暫,壯志難酬。可是,“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讓我們在這樣的詞句裏馳騁想象,去感受辛棄疾內心無比的壓抑和痛苦。爲此,他不在其位也謀其政,熱情洋溢地寫下了許許多多如《美芹十論》《九議》等“平戎策”上報朝廷。其忠誠執着、遠見卓識在當時就深受人們稱讚,他的論著被廣爲傳誦。可是“撼民心易,撼昏庸的統治者難!”他的這些真知灼見不僅未獲重視,自己還因爲“剛拙自信,年來不爲衆人所容”而遭奸人陷害,被朝廷削去一切職銜,被迫隱居山林。而這時,辛棄疾纔剛過40,正是人生的壯年。

48歲那年,隱居於瓢泉的辛棄疾身染重病,他見到了久別重逢、志同道合的老朋友陳亮。他們佇立在村前石橋上,憑欄遠眺,縱談國事,感慨萬端。兩個高尚的靈魂是如此的默契,兩顆滾燙的心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他們爲金甌殘缺痛心疾首,愛國激情洶涌澎湃,拔劍斬坐騎,盟誓爲國死。“馬革裹屍當自誓”就是這種豪情的寫照。辛棄疾在他的詞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可是苟且偷安、不思進取、韜光養晦甚至屈膝求和的皇帝,聽到這樣的吶喊,連眉宇都未曾皺一下。而養尊處優、鼠目寸光、妒賢嫉能、禍國殃民的朝中大臣聽到這樣的呼喚,不過是報以輕蔑的一笑。辛棄疾最多也只能發出無可奈何的喟嘆:“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爲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同樣是文武全才的岳飛,屈死風波亭,壯志付東流,不能不說是悲劇。不過,岳飛雖然沒能實現“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理想,但他畢竟曾統率“岳家軍”殺得金兵丟盔棄甲,贏得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美名。

600多年後,有個叫左宗棠的,同樣是文韜武略,幸運的是,他遇到的慈禧太后,給了他收復新疆的機會,60多歲還成就了“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的驚天偉業。(儘管慈禧飽受詬病,但從他允准左宗棠進兵新疆來看,他的識見不僅高過南宋一干苟且偷生的皇帝,也遠遠超出西裝革履匍匐在洋人面前的衆多後來者。)在歷史的長空,不要說和左宗棠比,就是和岳飛相比,辛棄疾的星光也暗淡了許多,可是,他本來應該成爲最閃亮的那幾顆星星中一顆的。就像陸游說的:“報國欲死無戰場!”辛棄疾註定只能以悲劇收場,抱恨終生。“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是何等的孤寂!“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該是怎樣的痛苦!“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又是多麼的傷感!“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除了一聲苦笑,還能怎樣! 將天下蒼生和國家命運揹負在肩上的辛棄疾始終沒能和媚外苟安的腐朽朝廷從思想上保持一致,這就註定了他必然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的悲劇命運。

一代天驕,最終落得個壯志未酬、抑鬱終生的下場,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昏庸的統治者對辛棄疾除了罷官棄用,最終沒有讓他牢獄加身,更沒有讓他像岳飛、袁崇煥那樣銜冤屈死,而能讓這位民族英雄終老林泉,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吧。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是郭沫若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留給後人無盡的唏噓。文章行將結束,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長長嘆息仍然縈繞在耳畔,久久不去……這是怎樣的悲劇啊!我又一次記起曾在《感悟悲劇》中引用過的那段話:“悲劇是上天給了你抱負,給了你理想,給了你實現理想的才華,卻一生不給你施展完成的機會,生生折斷你的理想。” 注:晨間走在路上,忽然就想起了一些古人今人,他們才華橫溢,胸懷天下,而最終壯志難酬,註定了悲劇下場,不由我不唏噓慨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