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辛棄疾:一個生錯了時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辛棄疾:一個生錯了時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其中噴涌出來的英雄情懷令人無法忽視。這句詞的作者辛棄疾,便是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這個被譽爲堪比管仲、樂毅的人,卻又成爲了人們口中“生錯了時代”的典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

辛棄疾在濟南的歷城出生時,時間已經走到了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年。這個時候,曾經君臨天下的宋朝已經從“大宋”變成了“南宋”,曾經平靜、富饒的大半個中原也已經成爲了“金朝”的領土。

所以辛棄疾一出生,就變成了金人“戰俘區”裏面的“戰俘”。可偏偏辛棄疾的家族還無法離開濟南,追隨在南方重新建立起來的朝廷而去。因爲早在北宋還沒有滅亡之前,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就因爲“犯了罪”而“累於族衆”,導致整個辛氏家族都只能留守在歷城之中。

再加上辛贊這個人又是一個極有才能的人,金人在“入主中原”之後,就把辛贊抓了過來,要求辛贊爲金人效力,否則的話就殺他全家。不得已之下,辛贊不僅要揹着北宋皇帝的懲罰,還在金人的脅迫之下披上了一個“叛國”的罪名。

辛棄疾:一個生錯了時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可是辛讚的骨子裏還是效忠着宋朝皇帝的,但辛贊同樣知道,自己已經是沒有機會回到南宋朝廷了。於是,當辛贊在辛家的晚輩之中發現了辛棄疾之後,整日帶着辛棄疾遊覽濟南的山山水水。每到一處,辛贊就指着眼前的風景對辛棄疾說道:“看看,好好看看,這可都是我大宋的江山!”

也正是因爲受到了祖父辛讚的影響,辛棄疾從小到大,心中都埋藏着要驅逐金人,恢復大宋威名的理想。當然了,光靠着理想可辦不成“大事”,辛棄疾便在祖父的教育之下,讀起了講述行軍之道、用兵之法的兵書。

在外辛棄疾卻不顯山不露水,生怕自己表現得太過出色,然後像自己的祖父那樣,被金人強行拉去給他們效力。卻也正是因爲這樣,少年時期的辛棄疾逐漸結識了一批和他一樣有着相同志願的少年豪傑。

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

公元一千一百六十一年,身處山東的耿京率領着當地的諸多豪傑,揭竿而起。沉默了二十一年,也默默積蓄了二十一年的辛棄疾看到了更多的“同道”。於是,在聯合了濟南周邊的青年俊彥之後,辛棄疾帶着一支兩千人的隊伍投奔了耿京,開啓了他的抗金之旅。

不過在這個時候,辛棄疾身懷的“少年俠氣”還沒有進入到世人的眼中。直到原本和他一起抗金的張安國通敵叛友,導致耿京身死時,辛棄疾才以一種令人震驚的姿態進入到世人的視線中去。

這一天,奉命南下去聯絡南宋朝廷的辛棄疾回到山東,卻發現留在山東的人只剩下寥寥數千殘兵敗將。在瞭解了情況之後,辛棄疾才知道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

辛棄疾:一個生錯了時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第2張

原來是張安國趁着辛棄疾和賈瑞全部離開了耿京的時候,偷偷向金朝送上了投降書,希望能夠用“叛軍頭領”耿京的人頭換一個職位。金朝自然是惹得起義軍自亂陣腳,不僅答應了張安國的請求,還給了張安國一塊安置軍隊的營地。

張安國的背叛不僅使得辛棄疾連續幾年來的努力都化爲了泡影,就連他從濟南帶到耿京帳下來的那些青年俊彥也死傷慘重。看着昔日好友的慘狀,辛棄疾氣得五體生寒,沒顧得上休整,就呼喚僅存的幾十名好友,一人一馬追向了張安國的方向。

辛棄疾提着一柄精鐵寶劍,五十個人,五十匹馬,在經過了長途的奔襲之後早已精疲力盡。而在他們眼前,是五萬名吃飽喝足了的士兵組成的軍陣。

五十人騎着馬闖進軍陣,猶如一滴水匯入了大海,沒有驚起一分波瀾。辛棄疾等人信馬而行,猶如過無人之境。直到當辛棄疾等人騎着馬把張安國的軍帳團團圍住時,軍帳裏的張安國還一邊喝着酒,一邊抱着美女。一聲巨響,酒罈破碎,張安國人頭落地。

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

“辛坦夫千里奔襲,萬軍中斬將安國”的事件發生之後,辛棄疾的名聲也正在各中原大地上傳開。可這個時候,辛棄疾已然無路可去。

昔日組建起來的力量已經在張安國的背叛中煙消雲散,只能帶着殘部去投奔南宋朝廷。可在這個時候,曾經陪着他千里奔襲斬殺張安國的好友早已經對南宋朝廷感到了失望,在得知辛棄疾要去投奔朝廷之後,又一個接一個離開了抗金的隊伍。

事實上,要是辛棄疾之後沒有去投靠朝廷,而是跟着一羣朋友自己單幹,恐怕還不至於像之後那樣,一生不輸當年漢代“冠軍侯”霍去病的勇武落得個無用武之地了。辛棄疾一輩子雖然活了六十八歲,怒斬張安國的時候,更是隻有二十五歲。但從他投奔了南宋朝廷開始,這個活着的傳奇就陷入到了“窘困”之中。

由於當時的南宋朝廷的皇帝和官員一心只想着和金國“議和”,用錢財和土地去換取一時的安樂。而辛棄疾在接觸到南宋朝廷之後,雖然以很快的速度發覺到了這一點,但畢竟還是太年輕,不僅帶來的部隊已經被南宋朝廷的人分化掉了,就連身邊的人都已經逐漸和他疏遠了起來。

辛棄疾:一個生錯了時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第3張

就這樣,從二十五歲到六十八歲,這四十多年之中,南宋朝廷除了真的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會想到還有辛棄疾這麼一員“抗金大將”之外,就一直把他冷落在一旁。直到辛棄疾病逝,南宋朝廷纔想起他們究竟失去了怎麼樣的一些機會,將辛棄疾追授爲了光祿大夫。

結語

誰也沒有想到,辛棄疾這位文武雙全的南宋“冠軍侯”,最後竟然是以詞賦之名才能夠進入到我們的視線中去。當年那支嚇得金人兩股戰戰的“飛虎軍”竟然會在辛棄疾投靠了朝廷之後成爲絕唱。

南宋詞人賀鑄的這首《六州歌頭·少年俠氣》簡直就是將辛棄疾的一生完完整整而當“拓寫”了下來。尤其是最後那句“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不正是辛棄疾最後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