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爲何不惜以十萬人爲代價奪取汗血寶馬

漢武帝爲何不惜以十萬人爲代價奪取汗血寶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並不是因爲李夫人的遺願而重用其兄,李延年和李廣利在李夫人生前就受到漢武帝重用,倒是李夫人去世以後,李家兩次遭遇滅門之禍,最終人煙凋零,幾無餘存。

漢武帝重用寵妃的兄弟,從來都是一石二鳥,既給他們一個立功封侯的機會,也讓他們爲自己出力賣命,大舅哥、小舅子畢竟比別人可靠些。就是說,沒有衛青、李廣利,漢武帝也會打匈奴,打大宛,只不過會安排別人去領兵,既然寵妃有兄弟,就安排她們的兄弟去領兵,將來封賞落寵妃的兄弟手中,肥水不流外人田。

漢武帝爲何不惜以十萬人爲代價奪取汗血寶馬

網絡配圖

李廣利第一次遠征大宛,損失幾萬人,第二次遠征大宛,損失五萬人,最後一次出擊匈奴,損失七萬人,幾次合計,損失十五至二十萬人。那個標題說他“葬送十萬大軍”是不錯,他實際葬送漢軍人數遠多於十萬。只是跟李夫人的“遺願”扯不上關係

漢武帝一生對外頻頻用兵,既有其必要性,也有窮兵黷武的一面。比如兩次派李廣利遠征大宛,每次損失幾萬人,第二次除了損失幾萬人,還損失十幾萬牲畜。雖然第二次遠征比較有收穫,但是想起爲此付出的慘重代價,總讓人高興不起來。

下面要說的問題是——漢武帝爲什麼對大宛國的汗血寶馬志在必得,付出多大代價也非要弄到汗血寶馬。

漢武帝爲何不惜以十萬人爲代價奪取汗血寶馬 第2張

網絡配圖

說起來原因很簡單,漢武帝時連年對匈奴用兵,在茫茫草原上追逐搏殺,需要速度快又有耐力的良馬,中國缺少這樣的優良馬種。

中國人很早開始養馬,對農業民族來說,養馬主要是耕田運貨,能負重就好,不要求速度。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打仗時也用馬,主要是用馬拉戰車,人站在車上作戰。戰車對速度的要求也不大。

跟匈奴打仗就不行了,地域遼闊,長途奔襲,沒有速度快耐力好的馬是不行的。

漢武帝爲何不惜以十萬人爲代價奪取汗血寶馬 第3張

網絡配圖

漢武帝元鼎四年,有人捕了一匹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高興至極,用他尊崇的太乙神的名字命名此馬“太乙天馬”,親自寫《天馬歌》讚頌它:太乙貢兮天馬下,露赤汗兮流赭沫。馳容輿兮蹀萬里,今安匹兮龍爲友。

後來,漢武帝聽出使大宛的使者回來說,大宛國出產優良的汗血馬。漢武帝聽了心動,派使者帶上千金和一尊金子鑄的馬,去大宛國換汗血馬。使節風餐露宿,行程近萬里,終於到達大宛,大宛國王不但不肯換馬,還讓人在路上劫殺漢使,把他們的財物全部搶走。消息傳來,漢武帝大怒。然後就是他派李廣利率軍遠征大宛。

李廣利第一次付出了慘重代價一無所獲,第二次也是付出慘重代價,但是奪回了三十匹上等良馬和一千多匹中等良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