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奇聞:蘇軾是高俅能飛黃騰達的第一推手

奇聞:蘇軾是高俅能飛黃騰達的第一推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雖然文才了得,但如何做官識人卻是他的短板,但,有時的短板卻能成爲他的長處。有一個被列爲北宋末年六奸賊之一的高俅,就是被他推薦出來,從而混跡北宋政壇,最終才能飛黃騰達的。蘇軾這一看似並不高明的推薦,卻無意中拯救了蘇氏一門的子孫後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高俅是在《水滸傳》第二回裏就出現的人物,在講述了此人的發跡史時,說他原本是開封府一個破落戶子弟,“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樣樣粗通,還頗能詩書詞賦。”後經熟人介紹,來到京城金樑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士家,董將士不想留他,於是把他轉薦到了“小蘇學士”處,“小蘇學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紹給了駙馬都尉王晉卿,此後高俅憑着精通蹴鞠,偶然結識了當時的端王趙佶。後來趙佶成爲宋徽宗,高俅從此平步青雲,做了堂堂大宋朝的太尉。

  

奇聞:蘇軾是高俅能飛黃騰達的第一推手

網絡配圖

   這位“小蘇學士”究竟是何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面子,把一個卑微的破落戶子弟推薦給當朝駙馬爺。原來,這位“小蘇學士”實在不簡單,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蘇大學士,也就是人人熟知的“東坡居士”蘇軾。

南宋學者王明清在《揮麈後錄》中對高俅的發跡說得比較詳細,再結合其他相關的資料,便可以把高俅的一生勾勒出個輪廓來了。高俅原本是蘇軾府中的一名行走小吏,蘇軾是個惜才如命的人,見高俅的文章頗具風采(不僅會蹴鞠),故而很欣賞他。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蘇軾自翰林學士出任中山府(今河北定州)知府。這不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調動,蘇軾明白今後的日子凶多吉少,爲了不連累後起之秀高俅,在推薦給翰林院最高長官不行後,便將他舉薦給了駙馬都尉王晉卿,即王詵。這是蘇軾的鐵哥們兒,所以高俅在駙馬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才因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端王趙佶,因有文采,精蹴鞠,故很得趙佶賞識。事有湊巧,一個月後哲宗駕崩,端王即皇帝位,是爲宋徽宗。此後高俅便走了紅運,受到徽宗的“不次遷拜”,數年後官至節度使,又升爲樞密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領殿前司職事,自俅始也。”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高俅的父親高敦復升爲節度使,哥哥高伸也藉着高俅的勢焰,位居顯臣之列,其子弟皆爲郎官,一門榮耀至極。所以說,蘇軾是高俅能混跡於北宋政壇,最後飛黃騰達的第一推手。

再說蘇軾,這個不會當官的大文豪,由於朝廷內部黨爭激烈,屢屢遭貶,元祐八年,力主重新啓起用司馬光的宣仁皇太后逝世,宋哲宗親政了。身爲舊黨的蘇軾知道自己的政見爲新黨所不容,很識趣地主動請外,補爲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變得越來越糟,朝臣彈劾他在擔任翰林學士時所作的制詞中,有譏謗先朝皇帝之語,被貶爲英州(今廣東英德)知州,還沒到任,再貶爲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於惠州(今廣東惠州)。這個所謂的“節度副使”,不過是皇帝給大臣留的一點面子,實際上他已經是個被監視居住的罪人了。這還不算完,三四年之後,他被再貶爲瓊州(今海南瓊山)別駕,居住在昌化軍(今海南儋縣西南),過着“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的艱難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公元1101年),才遇赦北歸,不久病死在常州。

  

奇聞:蘇軾是高俅能飛黃騰達的第一推手 第2張

網絡配圖

   可以說,高俅飛黃騰達之日,恰恰是蘇軾遭遇滅頂之災之時。此後二人之間尚有何聯繫呢?《揮麈後錄》說:高俅始終對蘇軾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蘇大學士對他的提拔之恩,每當蘇軾的子孫親友來京師時,高俅都要親自撫問,贈以金銀財物,賙濟打點他們的生活。北宋末年,元祐黨人的子弟境遇是非常悲慘的,這些人不許做官,連進京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即使在流放安置之處,也時常受到當地官員的凌辱和困窘,有的甚至被迫害而死。蘇軾的子孫在那樣的逆境中,能得到朝廷高官高俅的庇護,實屬不易,甚至可以說是個奇蹟。

宋朝官員是有薦士傳統的,他們往往把舉薦人才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其間也有不少沒良心的貨色,一旦得勢,不僅翻臉不認人,反過來還要抵毀舉薦他們的恩人。譬如,歐陽修舉薦了一個叫蔣之奇的監察御史,不久,蔣之奇爲了巴結更“有用”的人,反過來污衊歐陽修和他兒媳不尷不尬,“帷薄不修”,差點兒沒把歐陽修氣死。蘇軾這個人也喜歡薦士,而且一生磊落豪俠,從不對人設防,是個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南宋人高文虎的《蓼花洲閒錄》中說:“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子由(其弟蘇轍字)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

 

奇聞:蘇軾是高俅能飛黃騰達的第一推手 第3張

網絡配圖

   人世間的事,往往極富有戲劇性,蘇軾這個看似容易爲自己埋下隱患的“天下無賊”的性格,有時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蘇軾與高俅雖然政見相左,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徑庭,可以說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當蘇門子弟貧不能存時,恰恰是高俅救了他們的命,使蘇軾的子侄們得以在南宋時重振家風,或許這正是得益於蘇軾一生“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的廣闊胸襟,對誰都以誠心相待,才使得“壞蛋”高俅也爲蘇軾對自己的提攜而感恩吧。

這裏順便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年,高俅護送徽宗南逃,到了臨淮突然發病,不得不返回京城。當時大奸臣童貫、樑師成等人都由於民憤極大而被朝廷誅殺,蔡京被流放嶺南,餓死在南行途中。唯獨高俅免於此禍,後來病死於家中,得終天年。這大概是他因爲懂得感恩蘇大學士原故,才使閻王老子沒忍心讓他做刀下鬼或餓死鬼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