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元朝鐵騎橫掃歐亞,爲什麼兩徵日本都失敗了?

元朝鐵騎橫掃歐亞,爲什麼兩徵日本都失敗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周邊的國家中,日本可算是最特殊的一個。要說一衣帶水,友好鄰邦,必少不得日本,證據自然是阿倍仲麻呂和鑑真大師。要說世代冤仇怨,日本更是首當其衝,從倭寇之亂、壬辰戰爭、甲午風雲直至十四年抗戰,屍山血海。

臘六丸所著的《忽必烈用兵日本》中所描述的元朝兩次征伐日本之戰,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忽必烈對日本有着明確的政治目的。第一,自唐代最後一代遣唐使之後,日本已經數百年未通中國,如果日本向忽必烈表示臣服,有助於增加元帝國的權威性,對忽必烈鞏固權力頗爲有利;第二,當時元帝國正在對南宋發動最後的進攻,而日本是南宋的重要貿易伙伴。從切斷其外援的角度,獲得日本的臣服頗爲重要。第三,元軍征服朝鮮半島後,高麗“三別抄”軍發動起義,曾尋求日本方面的支持,忽必烈感到了鎌倉幕府對自己的威脅。

日本憑着自己獨有的地理位置,從來沒有被中原政權征服過,這並不是說日本多麼強大,而是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讓中原政權無法征服日本。

元朝鐵騎橫掃歐亞,爲什麼兩徵日本都失敗了?

網絡配圖

蒙古曾橫掃歐亞大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慘重失敗。蒙古人對日本的進攻起因於日本不肯臣服於蒙古帝國。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高麗國王也致書日本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毅然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侵日戰爭。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進攻日本的遠征軍從朝鮮揚帆出海,駛往九州島,遠征軍共兩萬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麗人大約各佔一半,還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漢人。遠征軍的統帥爲蒙古人忽敦,兩位副統帥爲高麗人洪茶丘和漢人劉復亨。元軍航行至博多灣,首先攻佔了對馬島和壹歧島,然後分三處在九州上岸攻入內陸。三路入侵軍隊中,一路爲主力,兩路爲策應,主力部隊的登陸地點大約在長崎附近。面對第一次“蒙古來襲”,日本鎌倉幕府調集部分正規軍迎戰,九州沿海各藩也緊急組織武士和民兵參戰。慘烈的戰鬥進行了二十多天,劉復亨在激戰中陣亡,元軍折損大半後退回海灘依託回回炮防守。至此元軍傷亡慘重,敗局已不可避免,由於箭和糧用盡,無法繼續守住陣地,元軍只得登船撤退。

元朝鐵騎橫掃歐亞,爲什麼兩徵日本都失敗了?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二次是在忽必烈滅亡南宋後,便開始入侵日本了,這時候元軍又是兵分兩路,一路從朝鮮出發,另一路從浙江出發,這一次進攻日本,元軍比較認真,一共有20萬軍隊,因爲當時很多元軍都是收編南宋的,所以這次人很多,日本看這來勢洶洶的陣勢。舉國上下在海邊修石牆,很多日本人都是來玩命的,不玩命也不行,於是元軍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很多高級將領也都戰死了,這時候上天又不作美,當時是8月份,估計是大臺風,很多蒙古艦隊都被毀了,於是很多元朝軍隊當了俘虜。

日本的歷史上有了一個不同凡響的名字: 神風。日本人從此對神風堅信不疑, 神風也成了在緊急關頭挽救日本民族的最後一絲希望。日本廣泛流傳着這樣的傳奇故事:"神風"在元朝時期曾兩度施威,摧毀蒙古人侵者的艦船,將日本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此後數百年中,日本人一直對"神風"頂禮膜拜,興起了大規模拜神的活動。

元軍遠征日本出師不利,並不是被日本人打敗,而是被颱風摧毀。忽必烈不重視氣候對戰爭的影響,選擇颱風多發的季節進攻日本,結果使元軍成爲颱風的受害者,導致十幾萬人喪生。

忽必烈不瞭解氣象是元軍兩次遠征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颱風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當時,颱風掀起的狂濤駭浪可以吹翻任何船隻。我國北部沿海和日 本沿海的颱風多數發生在每年的5至12月,而7至9月是颱風多發季節。忽必烈對此毫不知情,第一次選擇11月遠征日本,第二次選在7月底渡海作戰,結果兩 次都不幸遇上了颱風,從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當然究其原因也不能盡歸於一點,所以列其一二以說之:

元朝鐵騎橫掃歐亞,爲什麼兩徵日本都失敗了? 第3張

網絡配圖

一是第一次進攻日本時兵力不足。兵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多線作戰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忽必烈並沒有把當時軍事實力較強的日本當回事。

二是跨海作戰保密不嚴。兩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襲擊,攻其不備,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消息,作了充分的迎戰準備。

三是天公不作美,颶風幫了日本的忙。

四是蒙古在戰術上沒有絲毫的優勢,其擅長陸地作戰,而征討日本則爲跨海戰爭。可這兩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然不可能有掠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