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三下南唐”呢?

揭祕: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三下南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民間流傳着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都將這一故事演繹得鮮活生動。由於時代久遠,關於這一事件的史料記載很少,我們無從考證它的真實性。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它曾經真實發生過。但是從現在廣爲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來看,人們有意誇大了故事的發展,將其演繹成一種傳奇故事。

《宋太祖三下南唐》是幾年前剛出版的一本大宋系列的叢書。它在故事的基礎上加以改編,使其更帶有神話色彩。在此書中甚至還出現了妖道、法術之類的情節。

錯殺功臣鄭恩的宋太祖遭到赤眉老祖的不滿,他讓自己的徒弟餘鴻投到南唐李景的陣營裏,興兵作亂,企圖造反。宋太祖趙匡胤率兵親征,卻中計被困於壽州城。

鄭恩的兒子和夫人,不計前嫌,前來營救趙匡胤。高君保和劉金錠也從潼關借來兵馬前來救駕,並展開了一系列鬥法施道的故事。最後,餘鴻被擒殺,南唐自此被平定。

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戰場上打鬥的場面,應接不暇的妖術,佈陣等描寫,讓人有種在看《封神榜》的既視感。這個故事應該是在宋朝統治時流傳出來的,因爲簡單的來看,有點像宋太祖率領將士一路斬妖降魔,終於平定天下的故事。

揭祕: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三下南唐”呢?

網絡配圖

不管它是真實的歷史也好,虛構的神話故事也好,都能幫助我們在一定程度瞭解歷史。這段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多少都給趙匡胤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宋太祖趙匡胤統一方略到底是什麼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是一個文功武治都堪稱一流的皇帝,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經濟政治和文化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並且積極的對外用兵很快消滅了很多的割據勢力,使得國土的面積大大的提高,在進行對外用兵的時候趙匡胤統一方略到底是什麼?趙匡胤的統一方略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趙匡胤統一方略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趙匡胤採取的策略是首先攻佔荊南和湖南等地,荊南、湖南南北相鄰,東臨南唐,西接後蜀,南靠南漢。所以如果佔領荊、湖,就能夠起到割裂江南諸國,做到各個擊破。所以趙匡胤決定尋機出兵荊、湖。公元963年,宋朝攻佔了這一地帶,爲統一南方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元964年,宋軍分兵兩路進攻後蜀,公元965年宋軍取得大捷,分兵兩路進攻成都,孟昶舉城投降,後蜀滅亡。

平定荊湖、後蜀後,南唐、吳越主動的表示對宋臣服,只有南漢主劉鋹拒絕附宋。公元970年,宋朝進軍南漢,公元971年,採用火攻擊破了南漢招討使郭崇嶽,之後又攻陷興王府,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宋滅南漢後,南唐李煜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卻備戰以防宋軍進攻。公元974年趙匡胤對南唐用兵,不到半年就攻破了南唐都城,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對南方各國的用兵堪稱是一帆風順,可稱得上是所向披靡,趙匡胤有生之年就統一了南方,在其後趙光義又很快滅掉了北漢,並且對遼國用兵,實際上也是執行的趙匡胤的統一方略。

宋太祖趙匡胤的年號是什麼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來紀年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是一世英名的漢武大帝發明的,從此被歷朝歷代的君王沿用,在宋代也不例外。宋太祖是這個朝代裏面年號用的最少的一個,但也是用了三個的。

宋太祖第一個年號叫做建隆。顧名思義,就是“建設興隆”的意思。這個年號的開始,在於一個叫做“黃袍加身”的典故。當初宋太祖還不是皇帝,只是一個權利比較大的將軍。

揭祕: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三下南唐”呢? 第2張

網絡配圖

因爲皇帝不行,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意思。手下有人猜測到了他的心思,就發動了事變,把龍袍披到了宋太祖的身上。從此之後,宋太祖就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新的皇帝即位,肯定是要用新的年號的,他的年號就是“建隆”。

第二個年號叫做乾德,意思是“感謝上天的恩德”。宋太祖剛剛接手宋朝的時候,百廢待興,可是後來因爲他的勵精圖治,所以景象大爲改觀。

他於是就要換一個新的年號來慶祝一下。爲了表示自己的特殊,要求手下想一個之前從來都沒有人用過的年號。於是他的手下就想到了“乾德”這個詞彙。雖然後來證明後蜀也曾經用過這個,但是這個詞的寓意還是不錯的

第三個年號叫做開寶,這是宋太祖用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年號了。“開寶”的意思不用過多解釋,很多小國都開始採用這個年號。在這個時候,宋太祖已經是基本統一全國了。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簡介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即位後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對於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宋朝的文化空前的發達,但同樣也讓宋朝的軍事實力變得格外的弱小。故事發生在建隆二年,趙匡胤宴請石守信和高懷德等禁軍的高級將領,並在酒席上威逼利誘地說了一番話,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紛紛稱自己年老體弱。請求解除兵權、告老還鄉。這個在酒宴上不動一兵一卒,輕易而和平地解除將領兵權的事情被稱爲杯酒釋兵權。誠然,趙匡胤爲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統治纔出此下策的。同時,他也是爲了避免黃袍加身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將領身上。

從宋太祖趙匡胤的角度來看,他這樣做也是一種自保,一種策略,杯酒釋兵權事件也無可厚非。它無關正義感,或者說它是每一個帝王的真實心理寫照,甚至,這樣看來,趙匡胤比某些皇帝仁慈多了。

但是,在我看來,“杯酒釋兵權”無非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一種變相存在。皇位剛坐穩,就想打發走那些爲自己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這未免太讓將士寒心了吧。

趙匡胤披着一件“僞善”的外衣,一點糧田,一點銀餉就把功臣們打發了,反過來,將士們還要對他感恩戴德,實在是讓人感慨。

趙匡胤武夫開文治的故事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周朝的大將,跟隨着周世宗柴榮戎馬倥傯,經過的戰鬥不在少數,說其是武夫是完全符合當時的事實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武夫在取得天下的時候可以稱得上是兵不血刃,並且在當上皇帝之後也積極用兵,但是最後多是接受這些國家的投降,可以說其統一過程中也做到了傷亡最小。

趙匡胤統一天下後採取了積極的改革措施,使得國家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史學家稱趙匡胤武夫開文治,這是對趙匡胤的真實評價,也是最高的評價。趙匡胤執政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以說開創了五代十國之後的一代盛世,形成了歷史上的“建隆之治”。

揭祕: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三下南唐”呢? 第3張

網絡配圖

趙匡胤執政之初,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情況下,北面契丹和北漢威脅着宋的安全,南有南唐等一些小國家。宋太祖在執政期間,採取“先南後北”的戰略很快統一了國家,並且實施了“收起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

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革除了五代時期的弊政,國家很快出現了穩定、和平的局面。特別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更是在歷史上著名的典故,現在已經成爲了一個通用的成語。可以說“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武夫開文治的一個重要舉措。公元961年,也就是陳橋兵變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的第二年,趙匡胤退朝後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級將領留下飲酒。酒桌上說出了自己想要讓他們解除兵權回鄉養老的想法,可以說是威逼利誘,諸將官於是聽從了趙匡胤的意見,第二天就紛紛辭職回鄉養老了,趙匡胤賜一一準奏,並且給這些將領優厚的退休金。趙匡胤比起漢高祖和明太祖的殺功臣的方法要高明很多。在趙匡胤的統治下,大宋經濟文化等獲得了大幅度的發展,趙匡胤武夫開文治成爲了歷史上的佳話。

宋太祖趙匡胤以誠收吳越的故事

揭祕:宋太祖趙匡胤爲何要“三下南唐”呢? 第4張

網絡配圖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很有智慧的皇帝,無論是“杯酒釋兵權”事件還是“黃袍加身”事件,都無處不彰顯着他的老謀深算。也正是他的智慧。

讓他從無名小卒,一步一步走上皇位,走到九五之尊的高度。他那深諳人心的眼睛,總能直入別人的心底,擊中要害。今天要說的“以誠收吳越”的故事也不例外。

與其說他是以誠收服的吳越,倒不如說他是以心機取勝。當時,趙匡胤已經平定了南唐,並決定一鼓作氣吞併吳越。深諳“脣亡齒寒”的道理的吳越國王錢俶,意識到國家的安危已經危在旦夕了。於是他便帶着自己國家的地圖,親自來拜訪趙匡胤,以示臣服之意。

錢俶雖然名義上是要歸順大宋,但是實際上依然心存僥倖。他想通過賄賂朝中大臣,以保住吳越國,宰相趙晉更是他賄賂的重點對象。但是他活動了幾個月,不曾見有什麼結果,便想回國。大臣們紛紛上奏求情殺了趙晉或者是作爲人質扣留,可是趙匡胤卻決定把他放回去。大臣都很不能理解,覺得宋太祖這麼做無異於放虎歸山,錯過這個好機會,將來就很難控制吳越。

其實趙匡胤不傻,他送錢俶回國自有他自己的用意。原來,當時錢俶快出宋國國界時,趙匡胤送給錢俶一筐大臣寫的奏摺,都是些反對送錢俶回國的奏摺。錢俶不僅感動於他的誠意,更怵於他的威力,半年後就將城池獻出。就這樣,趙匡胤不用一兵一卒就使吳越歸順於他。這不是心力上的比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