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盧承慶是誰?盧承慶與成語“寵辱不驚”的典故

盧承慶是誰?盧承慶與成語“寵辱不驚”的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上盧承慶簡介中提到:盧承慶,表字爲子餘,號爲幽憂子,乃幽州范陽人士也。盧承慶,生於公元595年,死於公元670年,享年76歲。襲父親爵位,被封爲范陽定公,是唐朝臣子,在高宗時期出任宰相。其妻爲範氏,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景祚、二兒子景裕。盧承慶的祖父盧思道是隋朝重要官員,其父盧赤松與李淵是舊識,李淵起兵反隋時投入李淵名下,成爲其幕僚。後李淵建立唐朝,盧赤松被封爲范陽郡公,死後盧承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唐太宗初期,盧承慶擔任秦州參軍,因熟知政務,表現良好而受到唐太宗的表贊,隨即讓其兼檢校兵部侍郎的職位。後來又陸續任職雍州別駕、尚書左函。

公元649年,因朝臣褚遂良的誣陷,盧承慶遭到貶黜,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而後又被貶爲簡州司馬。次年,盧承慶轉任洪州長史,高宗臨幸汝州時封其爲汝州刺史。隨後不久,便將盧承慶召回京城,讓其擔任光祿卿一職。公元659年,盧承慶被賜予參知政事頭銜,實爲宰相。但在公元660年,盧承慶因政務處理不當被罷黜,貶爲潤州刺史。後升爲雍州長史,被授爲銀青光祿大夫。公元669年,盧承慶出任刑部尚書,不久便告老還鄉,高宗賜他金紫光祿大夫頭銜。第二年,盧承慶歿,被追贈爲幽州都督,諡號爲“定”。如今所說的成語“寵辱不驚”的典故便出自於盧承慶,

盧承慶,古幽州范陽人,出生於隋文帝年間。盧承慶儀表堂堂,才能出衆,在幼年時便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那麼在歷史上盧承慶的評價怎麼樣呢?盧承慶的評價可以分爲三個領域,一是在政治上,二是在生活中,三是創造了成語“寵辱不驚”。在政治上,盧承慶年輕時就儒雅英俊,謙謙有禮,博聞強識,幼年襲爵,方得賞識。唐太宗時期任秦州參軍,有次入朝上奏,非常熟悉河西的軍情,對答如流,受到太宗大讚。不久便擢升盧承慶爲考功員外郎。在他任民部侍郎時,針對歷朝戶口問題盧承慶有理有據的爲太宗詳細作了分析和對比,太宗爲其優秀的表現大加讚揚,讓其兼任檢校兵部侍郎。公元657年,盧承慶作爲唐朝代表受派前往西突厥,對於受降的西突厥的領地進行劃分,分別分給效忠大唐的兩位突厥王子,並和兩位王子一起給各部落首領進行了封官賞賜,穩定了部落內部的紛爭,增進了唐朝與突厥的友好關係。在生活上,盧承慶崇尚節儉。臨死時囑託兒子,不要大肆鋪張辦葬禮,不可殺牲祭奠,陪葬用陶器即可,棺木就用木製的,不必奢華。這些細節均體現了盧承慶以身作則,樸實節儉的品質。

盧承慶是誰?盧承慶與成語“寵辱不驚”的典故

如今經常用到的成語“寵辱不驚”,便是出處於盧承慶。原來,盧承慶作考官時,一再修改一位考生的考評,但此考生並沒有因此而顯露欣喜之情,盧承慶便評爲“寵辱不驚,考中上”,以此便有了“寵辱不驚”一詞,表現了盧承慶能肯定別人的優點,賞識人才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