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初期的宰相呂蒙正著名的鏡子典故是什麼

北宋初期的宰相呂蒙正著名的鏡子典故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崇煥是明朝一位頗具爭議的將領,即使是死後數百年,人們對於袁崇煥是忠是奸仍然議論紛紛。袁崇煥本是明朝一位受到萬人敬仰的軍事家、政治家,在爲官爲將的時間了,袁崇煥爲了百姓國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禦皇太極進犯明朝邊界時,皇太極抓住了明朝內部的不和,使用反間計,導致袁崇煥最終慘死。

呂蒙正,北宋初期的宰相,爲人仁厚善良,敢於進言,對部下百姓寬容有德,是歷史上著名的以賢良著稱的官員。且呂蒙正爲人一身正氣,不受賄賂,對此他還有一個著名的鏡子典故。  

北宋初期的宰相呂蒙正著名的鏡子典故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呂蒙正作爲一國宰相,位高權重,又極其受到宋太宗的賞識與關照,因此在朝中十分有名望,很多人想要須溜拍馬,欲與其搞好關係。

朝廷中一位收集珍貴古鏡子的官員,他家中藏有一面古鏡,聲稱這面鏡子可以照到兩百里以外的事物,他想將這面古鏡作爲禮物送給呂蒙正,可是又擔心他不收,就想通過呂蒙正弟弟的關係,將禮物送給宰相。

有一次,呂蒙正的弟弟登門拜訪,特意找了一個機會假裝閒聊談及呂蒙正是否對這面鏡子感興趣。誰知呂蒙正笑稱:“我的臉不過也就一個碟子那麼大,我要一面照兩百里以外的鏡子幹什麼,哪裏用得着呢?”他弟弟聽到這樣的回答,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說什麼了。

聽說過這件事的人都十分佩服,對呂蒙正的品行連連稱讚,將他與唐代以嚴拒請託著稱的宰相李德裕相比,可見呂蒙正的品行之端正,他極少有什麼嗜好,也不容易爲外物所動,這對於過去封建社會的官員來說是十分難得的。

呂蒙正爲官不受賄,心繫國家、百姓,重實事輕財物,淡泊名利,秉公廉政,敢於清貧,實在是少有的清官賢相。 

 北宋呂蒙正

呂蒙正,出生寒門,高中狀元得以入仕,十分受到宋太宗的賞識,三登相位,是北宋時期以德才賢良兼備而著稱的宰相。他爲人寬厚仁德,對上敢於直言進諫,對下和善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的愛戴與官員的敬重。 

北宋初期的宰相呂蒙正著名的鏡子典故是什麼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呂蒙正爲官期間,遇到事情敢於出來說話,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每次討論時政事務,有自己不認同的,一定會堅持反對意見,他這種無所隱瞞的性格特點十分受到皇上的賞識,也因此在朝中有很高的名望,令人尊敬。

有一次適逢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宋太宗宴請朝臣,酒過三杯喝到盡興時,皇上便開始得意洋洋地自誇:“五代年間,周太祖自鄴南歸時,這裏社會動亂沒有紀法,官員和百姓屢遭盜劫,天上出現掃把星,地上水災頻發,引得人心惶惶,四下流竄,還以爲天下將要大亂,此處再也不會有太平日子了。朕登基以後,所有事務都親自查閱處理,民間的各種狀況都得到了治理。此後,每次一想到老天的恩賜,能夠給我這樣繁榮昌盛的時局,我就能體會國家的管理與發展都是事在人爲啊。”

聽到皇上這樣的話,在座的大臣們人人鼓掌表示認同,唯獨呂蒙正起身離坐,來到太宗面前說:“有皇上的地方,就能聚集百姓,所以此處纔會作爲都城得以繁榮發展。皇上可能不知道,城外很多飢寒交迫的屍骨,並不是都如您所見的那樣,希望陛下不僅僅只看眼前近處,能真正爲百姓謀幸福。”此話令宋太宗大爲掃興,但也無以反駁。

呂蒙正心繫國家、百姓,絕不謀私,他的剛正不阿與賢良廉潔都是歷史上難得的。 

呂蒙正格言

呂蒙正有一篇作品名叫《破窯賦》,據說是後世之人託其名而爲,主題是人生和命運的無常。有文字不盡相同但內容相似的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也被人稱爲是《命運賦》,文中的許多句子因爲寓意非常,所以成爲了呂蒙正格言。 

北宋初期的宰相呂蒙正著名的鏡子典故是什麼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篇《破窯賦》的開篇第一句就是呂蒙正格言中最出名的一句,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論述人生和命運最精闢的一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氣的變化是快得難以猜測的,人的災禍或者機遇也是如此,發生都是在旦夕之間,是現實無法預料的。

既然,人的命運與天氣變化相似。所以作者在文中接着就列舉了一些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比如他說蜈蚣有上百隻腳,卻還不如沒有腳的蛇走得快;雄雞翅膀很大,但不像烏鴉那樣能飛。這也就是動物的命運,無法改變。

然後,作者用了大片篇幅來羅列歷史人物的例子。比如“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釣於渭水。”意思是孔子文章無人能比,卻一樣被困在陳國;姜子牙精通武略,卻一樣要在渭河邊垂釣。之後還有短命卻善良的顏淵,長壽卻是惡人的盜跖,強大卻兵敗自刎的項羽,弱小卻擁有江山的劉邦等等。

接着作者還以呂蒙正當然身居破窯之後爲相的人生境遇爲例,得出的結論是“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這些都可以說是呂蒙正格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