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其實並不是乾隆

康熙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其實並不是乾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兩三點鐘,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宣告病危。

關於康熙之死和雍正繼位,《清聖祖實錄》的記載與雍正本人在《大義覺迷錄》中的陳述相似: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偶染風寒,在暢春園靜養。命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赴齋所,準備代行十五日南郊冬至祀典。

十三日醜刻(凌晨1~3點),康熙病危,急召在齋所的雍正(時爲雍親王)入見。命吳爾佔代行祀典。

寅刻(凌晨3~5點),雍正尚未趕到,康熙又召皇三子誠親王允祉、皇七子諄郡王允祐、皇八子貝勒允禩、皇九子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及步軍統領、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到御榻前,諭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時除恆親王允祺因冬至奉旨往孝東陵行禮不在京師外,皇十五子貝勒允禓、皇十六子莊親王允祿、皇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皇二十子貝勒允禕等都在康熙寢宮外等候。

巳刻(上午9~11點),雍正趕到,急入寢宮問安。康熙告訴雍正自己病情日增之故。雍正含淚勸慰老父。這天,雍正曾一連三次進見請安。

 

康熙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其實並不是乾隆
 

網絡配圖

   當晚戌刻(晚上7~9點),康熙駕崩。

正在雍正“哀慟號呼,實不欲生”之際,隆科多宣佈康熙遺詔,胤禛承繼大統。雍正“聞之驚慟,昏僕於地”,誠親王等向雍正叩首,勸其節哀,雍正“始強起辦理大事”。

大行皇帝康熙的遺體被連夜運回大內。先此一步,雍正已在隆科多的護佑下提前馳回紫禁城,以哭臨大行皇帝梓宮。接着,皇城九門緊閉,隆科多親守朝闕,非有旨令即親王也不許入內,一直到二十日國喪。

十七日,諭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位登極的康熙遺詔自宮中捧出。禮部堂官於乾清門外跪接,從中道捧至午門外,安於層臺上,張黃蓋。百官着素服,行三跪九叩禮,跪聽宣詔。宣詔畢,百官起立默哀,再行三跪九叩禮。禮部堂官將詔奉放於安龍亭內,又從中道出大清門捧至禮部,由禮部派員頒佈天下。

二十日,胤禛即位,免百官朝賀,詔告天下,以明年爲雍正元年。

而各種指斥雍正以陰謀手段矯詔奪嫡、謀父篡位的謠言,幾乎同時沸沸揚揚地傳佈開來,甚至遠播海外。康熙六十一年朝鮮使臣李混等回國後,報告朝鮮國王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情況時說:“或稱祕不發喪,或稱矯詔襲位。內間事祕,莫測端倪。而至於矯詔,則似是實狀。”

在有關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官方記載中,確有不能解釋的很多疑點。

 

康熙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其實並不是乾隆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各種說法中,有一種說法得到了較多人的贊同,這就是康熙因鍾愛其孫即雍正之子乾隆,而傳位雍正。乾隆帝自己對此深以爲然,晚年時多次說,小的時候,皇祖對他特殊眷愛,“已隱有託付之意”。朝鮮《李朝實錄》說得更明白,康熙去世後,朝鮮遠接使金遠迎接赴朝頒發訃告的清朝敕使時,從敕使“譯舌”(翻譯)口中得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病劇,召閣老馬齊言曰:“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爲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爲太子。” (按:乾隆即弘曆爲雍正第四子。因雍正前二子早逝,故以乾隆爲雍正第二子。)

無論雍正,還是允禵,都不是康熙心目中“堅固可託”的理想人選,直到臨終前,康熙還在他二人之中舉棋不定。或許彌留之際,愛孫弘曆的形象總是在康熙眼前盤旋,使他終於下了決心:有條件地傳位雍正。這個條件,便是以其子弘曆(乾隆)爲皇太子。這一選擇,即對爭儲失敗的諸皇子也算有了公平的交代,表明了康熙既愛其孫,又愛其子的良苦用心。那麼,康熙這一重大決策爲何不見於官書記載,當事人雍正及大學士馬齊爲何也隻字未見透露呢?若從雍正的面子想,應該不難理解。

一位清史專家絕妙地評論:“康熙晚年諸皇子爭儲棋局可能將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薈萃了中國古代政治權術的精華。而其中最動人心絃、最富戲劇性的,竟是以一枚過河小卒的出現,了此殘局。”

棋是需要人來下的,小卒過河,是高手雍正經過處心積慮的計算、佈置、鋪墊,在關鍵時刻下出的決勝一手。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因諸子爭位、骨肉離間而整日心灰意冷、悲憤難當之際,雍正請老父臨幸他的圓明園,觀賞牡丹。在襲人的牡丹花香中,雍正爲老父引見了已十一歲、至純至誠、雍容聰慧的弘曆。彷彿不經意間,弘曆在百餘皇孫中脫穎而出,被康熙帶回宮中撫養,成爲康熙在孤寂晚年得到的唯一溫馨慰藉的掌上明珠。乾隆帝晚年透露,“皇考”雍正在一年前即有心安排了這一幕,此時從容“奏皇祖”,令他“隨侍學習”。

但是,這些均屬皇位繼承已成定局後的推測,特別是有利於既成事實的推測。上述諸如“八人同受遺詔”之類的疑點,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

  

康熙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其實並不是乾隆 第3張

網絡配圖

   而且有的清史專家認爲:鍾愛幼年子孫是老人的常情,康熙晚年身邊經常有子孫陪侍,弘曆只是其中的一個,且陪侍時間較短,只有半年。有的子孫陪侍時間更長,也得到寵愛。如康熙幼子允祕、允禧均素爲康熙“所鍾愛”。

孫輩中,康熙最爲鍾愛的應是廢太子允礽的第二子弘皙。時弘皙已經成人,作爲皇長孫,地位與衆不同,且他的人品才能,遠近稱讚。據朝鮮國使臣說:“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弘皙必定與康熙有一段更爲親密的關係,且賢名聞於異國。如果挑選儲君要考慮第三代繼承人的話,膺選者可能是成年的弘皙而不是童稚的弘曆。

況且,在繼位問題上也有可能發生非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