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末三國時期,寒門如果想入仕到底有多困難?

漢末三國時期,寒門如果想入仕到底有多困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漢末三國時期,世家望族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似乎是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後,魏晉時期形成的局面。然而,其實在東漢,“士族政治”、“門閥政治”已經開始萌芽。通過劉備、孫堅的仕途,以及太史慈不被劉繇重用,可以看出東漢末年寒門入仕之艱難。

劉備之任安喜縣尉

《三國演義》裏的劉備似乎風光無限,憑藉鎮壓黃巾起義開始展露頭角,頂着“劉皇叔”的大帽子,仁義之名威行四海,然後走上王圖霸業之路。然而真實歷史的劉備可謂“篳路藍縷”,爲了能混個一官半職,差點把命搭上。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二十四歲的劉備在鎮壓起義的戰鬥中立下戰功,而後又於中平五年(188年)參與鎮壓張純叛亂的戰鬥,以前後軍功被封爲安喜縣縣尉。東漢的官制,縣有縣令(長)、縣丞、縣尉,縣令(長)纔是真正的入仕,縣丞、縣尉都不入流。

縣尉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局長這樣的官職,劉備爲了這個官職兩次參加鎮壓叛亂,還差點把命搭上。據《典略》記載,劉備在參與鎮壓張純叛亂時,受了重傷,劉備於是裝死,敵軍退散後,劉備遇上故人,一同乘車離去,纔算逃過一劫(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縣尉,劉備也保不住。過了幾年,朝廷下令:如因軍功而成爲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消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起來鞭打兩百下後,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張翼德怒鞭督郵的原型)。

爲何劉備這麼難呢,他不是漢室宗親嗎?兩漢四百年相繼,劉邦的子子孫孫多如牛毛,漢室宗親不稀罕。而且劉備屬於家道沒落,其祖父劉雄不過官至東郡範縣縣令,父親劉弘又早早去世,所以這種家庭是沒什麼資本的!

孫堅三任郡丞

漢末三國時期,寒門如果想入仕到底有多困難?

孫堅比劉備年長8歲,但孫堅入仕也是異常艱難。雖然據《吳書》記載,孫堅祖上世代在吳地做官(堅世仕吳),然而恐怕也僅僅是小吏,或者乾脆就是往臉上貼金。我們舉個例子比較一下,什麼叫“世代爲官”。楊修祖上四代楊震、楊秉、楊賜、楊彪,都曾擔任過漢朝太尉,時稱“四世太尉”、“東京名族”。

孫堅年少年時爲縣吏(世代爲官不會只能做吏),十七歲那年,隨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途中正碰上海盜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贓。孫堅提刀大步奔向岸邊,一面走,一面用手向東向西指揮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衆對海盜進行包抄圍捕似的。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錯認爲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扔掉財貨,四散奔逃。

孫堅不肯罷休,追殺一海盜而回,其父親大驚。孫堅卻因此聲名大振,郡府裏召他代理校尉之職。正好當時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

刺史臧旻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於是,孫堅被任命爲鹽瀆縣丞,數年後,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孫堅歷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前面已經說了縣丞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孫堅鎮壓叛亂立下功勞,但苦於出身寒門,連續幹了三任縣丞,雖然乾的很好,但還是得不到提拔。

劉繇不重用太史慈

或勸繇可以慈爲大將軍,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但使慈偵視輕重。——《三國志·太史慈傳》

公元195年,太史慈南下投奔同鄉劉繇,希望能夠建功立業。劉繇是漢室宗親,當時擔任揚州刺史。當時劉繇和孫策相持,處境艱難。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爲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

許子將就是大名士許劭,“月旦評”的主持者,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當時在劉繇手下做謀士,或許在劉繇、許劭這種士族名門眼裏,太史慈不過是一個寒門出身的武人,儘管通過“劫奏章”、“北海救孔融”兩件事,太史慈已聲名遠播,但劉繇他們仍然不會重用太史慈。因此,劉繇只是讓太史慈做了一個斥候。

劉繇是劉岱的弟弟,西漢齊悼王劉肥(劉邦長子)之後,這兄弟倆一個擔任兗州刺史,一個擔任揚州刺史,那妥妥的是頂級名門士族。許劭“月旦評”所評價的都是士族子弟或者天下名士,連曹操都看不上,更別說太史慈了。

士族政治的發端

漢末三國時期,寒門如果想入仕到底有多困難? 第2張

劉備、孫堅、太史慈的遭遇向我們揭示了寒門在東漢入仕之艱難,而且別忘了當時已經天下大亂,當時的主流還是看出身、門第,所以可以確定的說,士族門閥政治在東漢已經開始萌芽,至東漢末年更是愈演愈烈,我們讀《三國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實若論這種情形之根源,可以追溯到光武帝劉秀當年的龍興之路,劉秀最終能夠重建大漢王朝,本身就是和豪門地主階級妥協的結果,所以以“雲臺二十八將”爲代表的士族那時候就開始成長了。比如鄧禹家族,幾乎在整個東漢一朝,都是無比煊赫的存在。

另外光武帝劉秀繼承了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傳統,平定天下後劉秀在洛陽修建太學,設立五經博士,恢復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之學。還常到太學巡視和學生交談。在他的提倡下,許多郡縣都興辦學校,民間也出現很多私學。所以當時的豪門大族講究以“經學”傳家,寒門是少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的,這就更加造成士族對官僚系統的掌控。